特別永久居民
特別永久居民(日語:/ Tokubetsu Eijūsha),是指祖先或本人是日本殖民地——外地(台灣、朝鲜半岛)居民獲得日本國籍,而在戰後因為條約失去日本國籍之後,因故繼續居留日本的特殊居民。
戰後的幾年國籍選擇期間內,已經移居日本的朝鮮人居民(即在日朝鮮人)被允許自動成為日本公民,但許多人由於日本人的反韓偏見而猶豫,或因為年紀過小,沒有去申辦歸化日本籍,又因為南北韓之間的戰爭(或是當時的國共戰爭)而沒有回去母國,1952年《舊金山條約》生效後日本解除了與殖民地事務的一切法律聯繫,他們沒有獲得母國國籍,同時失去日本國籍,成為了滯留日本的無國籍民。在1965年簽訂《韩日基本条约》之後,這些日本長大的在日朝鮮人,獲得了特別永久居民身份的折衷辦法,[1]身份認同與日本人基本沒有差異,但在從事公務員等行業時有限制。日本國內則到1991年才正式承認一系列的法律支持。
截止到2017年,日本有約50萬名特別永久居民,多數為戰前北韓滯留的公民和後代。
參考
Suzuki, Kazuko Columbia University : Koreans in Japan (Zainichi Koreans) Retrieved June 23, 20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