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孺

王僧孺(465-522),字僧孺東海郡郯(今山東郯城)人。衛將軍王肅八世孫,左光祿大夫王雅的曾孫。祖父王准南朝宋司徒左長史[1]。父亲王延年,家道中落。

僧孺五歲時就能讀《孝經》,六歲能屬文,因家貧,常幫人抄書,所寫既畢,內容都背誦無誤。南朝齊時擔任太学博士,因善辞藻入幕於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编撰《四部要略》,与任昉有往來,与沈约、任昉并为当时三大藏书家。南朝梁初官至御史中丞,后任南康王长史,被典签汤道愍所排斥。天监十年,转徙至南徐州。工於书法,《南史》本传说他“善楷、隶”。晚年患有“癫眩屡动,消温频增”之病。

原有集三十卷[2],散佚,明代张溥辑为《王左丞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參考書目

  1. 中華書局《點校本》:祖準之宋司徒左長史 張森楷梁書校勘記:「宋書范泰傳言王準之為司徒左長史在晉隆安時,則非宋也。符瑞志有義興太守王準之,則非宋司徒左長史也。」今按晉書王雅傳:「雅長子準之散騎侍郎。」疑「宋」為「晉」之訛。
  2. 隋書·經籍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