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貞
生平
王化貞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由戶部主事歷右參議,史稱其「騃而愎,素不習兵,輕視大敵,好謾語」[1]。
薩爾滸之戰後,明廷重新啟用熊廷弼經略遼東。兵部尚書張鶴鳴與熊廷弼不合,舉薦王化貞當巡撫。但在布兵上面,王与熊却意见分歧很大[2]。后因为两者关系日益尖锐,乃至朝野皆知經、撫不和,首輔葉向高為王化貞的座師,對其頗為維護,助長了兩人的不合情緒[3]。但由于清军逼近西平,仍然以两人并行作战[4]。
王化貞在遼河沿岸設定六營,每營設參將一人,守備二人,劃規地盤,置兵分守西平(遼寧台安縣南)、鎮武(今黑山縣東)、柳河(今新民縣西南)、盤山(今盤山縣)等城堡。王化貞大權在握,以抚顺额附李永芳作為內應,孫得功做先鋒,調出廣寧(今遼寧北鎮)、閭陽的守兵去攻打後金軍隊,祖大壽率領會合明將祁秉忠進戰,熊廷弼派部將劉渠支援,雙方戰於平陽橋(今遼寧大虎山南八家子附近)。孫得功和參將鮑承甫一交鋒即行逃亡,劉渠、祁秉忠戰死,祖大壽敗走覺華島(今菊花島),西平堡守將羅一貫殞國,至此明軍全軍覆沒。
广宁守军兵变,王化貞這時還在牙帳中整理文書,參將江朝棟等排闥而入,大喊:“事急矣,請公速走”。王化貞放棄廣寧逃亡,途中在大凌河遇到熊廷弼,化貞大哭,熊廷弼既笑且憤,質問王化貞:“六萬眾,一舉蕩平竟何如?”王化貞羞愧難當[5][6]。明軍只得退至山海關,沿途饑民哀號,哭聲震野,接著王化貞也退入關內。後金佔領廣寧,並接連夺取義州、平陽橋、西興堡、錦州、鐵場、大凌河、錦安、右屯衛、團山、鎮寧、鎮遠、鎮安、鎮靜、鎮邊、大清堡、大康堡、鎮武堡、壯鎮堡、閭陽驛、十三山驛、小凌河、松山、杏山、牽馬嶺、戚家堡、正安、錦昌、中安、鎮彝、大靜、大寧、大平、大安、大定、大茂、大勝、大鎮、大福、大興、盤山驛、鄂拓堡、白土廠、塔山堡、中安堡、雙臺堡等40餘座城堡。当地百姓亦为明清交战所波及。
天啟五年(1625年,天命十年)八月,熊廷弼以“失陷廣寧罪”遭处死弃市,傳首九邊——遼東、薊州、宣府、太原、大同、延綏、固原、寧夏、甘肅。魏忠賢雖對王化貞百般袒護,但罪行確鑿,至崇禎五年(1632年)依然被處決,“以平公论”[7]。
參見
注釋
- 《明史》(卷259):“化貞為人騃而愎,素不習兵,輕視大敵,好謾語。文武將吏進諫悉不入,與廷弼尤牴牾。妄意降敵者李永芳為內應,信西部言,謂虎墩兔助兵四十萬,遂欲以不戰取全勝。一切士馬、甲仗、糗糧、營壘俱置不問,務為大言罔中朝。尚書鶴鳴深信之,所請無不允,以故廷弼不得行其志。廣甯有兵十四萬,而廷弼關上無一卒,徒擁經略虛號而已。延綏入衛兵不堪用,廷弼請罪其帥杜文煥,鶴鳴議寬之;廷弼請用蔔年,鶴鳴上駁議;廷弼奏遣之垣,鶴鳴故稽其餉。兩人遂相怨,事事齟齬。而廷弼亦褊淺剛愎,有觸必發,盛氣相加,朝士多厭惡之。”
- 《明史》(卷259):“是時,廷弼主守,謂遼人不可用,西部不可恃,永芳不可信,廣甯多間諜可虞。化貞一切反之,絕口不言守,謂我一渡河,河東人必內應,且騰書中朝,言仲秋之月,可高枕而聽捷音。識者知其必僨事,以疆場事重,無敢言其短者。”
- 《明史·王化貞傳》
- 《明史》(卷259):“初,廷弼之出關也,化貞慮奪己兵權,佯以兵事委廷弼。廷弼上言:「臣奉命控扼山海,非廣寧所得私。撫臣不宜卸責於臣。」會震孺奏經、撫不和,中有化貞心慵意懶語,廷弼據以刺化貞,化貞益不悅。及化貞請一舉蕩平,廷弼乃言:「宜如撫臣約,亟罷臣以鼓士氣。」當是時,中外舉知經、撫不和,必誤疆事,章日上。而鶴鳴篤信化貞,遂欲去廷弼。二年正月,員外郎徐大化希指劾廷弼大言罩世,嫉能妒功,不去必壞遼事。疏並下部,鶴鳴乃集廷臣大議。議撤廷弼者數人,餘多請分任責成。鶴鳴獨言化貞一去,毛文龍必不用命,遼人為兵者必潰,西部必解體,宜賜化貞尚方劍,專委以廣寧,而撤廷弼他用。議上,帝不從,責吏、兵二部再奏。會大清兵逼西平,遂罷議,仍兼任二臣,責以功罪一體。”
- 《明季北略》(卷2):“得功走入广宁,疾呼军民宜早剃头归降,因命其党封府库以待,一城哄然,率夺门走,化贞方晨起视书,西将江朝栋排门入呼曰:满城人走空矣。化贞股栗不知所为,而所坐马已为心腹将窃去,仓皇整行李四箱,以二橐驼载之,而自骑朝栋马以行,及门,乱兵诃止,将缚之,朝栋后至,持刀与斗,乃得出。”“化贞向廷弼而哭,廷弼顾笑曰:六万军荡平辽阳,竟何如?化贞惭,寻向廷弼议固守宁前计。廷弼曰:晚矣,公不受绐慕战,不撤广甯兵于振武,当无今日。此时兵溃之势,谁与为守?惟有护百万之生灵入关,勿以资敌足矣。乃整众西行,化贞与宁前道张应吾殿后。时大兵以东无追逼者,故得缓辔以施,总督王象干一一验放入关。”
- 《明史》(卷259):“化貞方闔署理軍書,不知也。參將江朝棟排闥入,化貞怒呵之,朝棟大呼曰:「事急矣,請公速走。」化貞莫知所為。朝棟掖之出上馬,二僕人徒步從,遂棄廣寧,踉蹌走,與廷弼遇大淩河。化貞哭,廷弼微笑曰:「六萬眾一舉蕩平,竟何如?」化貞慚,議守寧遠及前屯。廷弼曰:「嘻,已晚,惟護潰民入關可耳。」乃以己所將五千人授化貞為殿,盡焚積聚。二十六日,偕初命護潰民入關。化貞、出、嘉棟先後入,獨邦佐自經死。”
-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