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信 (上海)

王守信(1905年6月9日-1988年4月11日)上海嘉定人,浸信會傳道人,在臺灣屏東縣里港鄉成立信望愛育幼院。

王守信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05-06-09)1905年6月9日
 大清江蘇省蘇州府嘉定縣
逝世1988年4月11日(1988歲-04歲-11)(82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高雄縣鳥松鄉(今高雄市鳥松區長庚醫院
职业傳教士、育幼院院長
宗教信仰基督教
网站信望愛家園

生平紀事

王守信為嘉定人[1],自幼篤信基督[2],自二十八歲喪夫後即投入仁愛工作[3],為浸信會傳道士[2]。她在上海創辦基督教互助家庭,以幫助貧困家庭[1][2][4]

1951年,王守信連同兒子、兒媳婦自上海輾轉抵香港來臺灣[1]。來台之初,她先在六龜美濃佈道,1954年在美濃定居[2]

在收容了一名喪母的女嬰劉秀招後,自此開啟王守信收容棄嬰、孤兒的人生[5]。不久,她拯救一名被賣入菸花巷的女童,直到1964年,由於收養孤兒日多,並為配合自足生產,就遷居到屏東里港信國新村,得一名包工出錢出力,建造平房一棟三間,初名為「信望愛兒童之家」,後改為「信望愛育幼院」[1]

為了維持院童費用,王守信開始養豬,用荒地開墾種菜與養魚,充作院中大小的副食,1975年,申請四十萬元貸款,購買肉牛二十隻[1]。1980年10月12日下午,蔣經國總統在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沈昌煥、國民黨秘書長蔣彥士及屏東縣長柯文福陪同下,訪問信望愛孤兒院[6]

1985年6月9日王守信生日時,院所已有嬰幼兒二十三人、國小五十六人、國中十九人、高中十八人、大專院校三人,乳牛六頭、羊五十多頭、豬二百多頭、三座魚池[2]。只要院童想要唸書,院長定供應學費及生活所需,因此院童長大獲得國內外學士、碩士學位的人數頗多[5]。她不否認辦育幼院經過很多困難,在沒有基金的情形下苦撐,力謀自給自足,但里港、美濃等地的居民會來幫助[2]。如枋寮鄉水底寮建興寺誦經團副團長林石虎,多年協助建興寺募款贈此育幼院[7]張淑民創立的屏東啟智教養院有時會收到太多的食品,因此轉送到此[8]

1987年3月31日,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布王守信、姚卓英廖秀年魏海蓮、羅美枝、陳其祥、林伯燦、林柯秀英為第三屆吳尊賢愛心獎得獎人[3]。次月10日,由時任副總統的李登輝頒獎[9]

1988年2月11日,王守信因肺癌住進長庚醫院高雄分院,自此病情惡化,至4月11日長眠。第一位收容的劉秀招特地從台北下來看望,當時她已三十三歲,結婚生子。[5]

參考資料

  1. 耿發奎. . 《聯合報》. 1977-03-08 (中文(台灣)‎).
  2. . 《民生報》. 1985-06-09 (中文(台灣)‎).
  3. . 《民生報》. 1987-04-01 (中文(台灣)‎).
  4. 蔣家語. . 《民生報》. 1978-10-18 (中文(台灣)‎).
  5. . 《聯合報》. 1988-04-11 (中文(台灣)‎).
  6. . 《聯合報》. 1980-10-13 (中文(台灣)‎).
  7. 潘柏麟. . 《聯合報》. 2000-09-12 (中文(台灣)‎).
  8. 李錦環. . 《聯合報》. 1993-02-02 (中文(台灣)‎).
  9. . 《聯合報》. 1987-04-11 (中文(台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