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區
美濃區(臺灣客家語南四縣腔:地名本作「瀰濃」,miˇ nungˇ kiˊ;臺灣話:),是中華民國高雄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高雄市地理中心偏東北,北鄰杉林區,東鄰六龜區,南隔高屏溪與臺灣省屏東縣高樹鄉、里港鄉相望,西鄰旗山區。
美濃區 Meinong District ![]() | ||
---|---|---|
市轄區 | ||
![]() 美濃區位於高雄市中央 ![]() | ||
| ||
上級行政區劃 | 高雄市 | |
舊稱 | 美壟社、瀰濃、彌濃 | |
區劃 | 19里382鄰 | |
政府 | ||
– 區長 | 鍾炳光(美濃區區長列表) | |
總面積 | 120.0316平方公里 | |
平均海拔 | 143 米 | |
人口 | ||
– 總數 | 38,562人(2021年1月) | |
– 排名 | 17 | |
– 戶數 | 14,919戶 | |
郵政編碼 | 843 | |
戶政資料代碼 | 64000310 | |
毗鄰 | 杉林區、旗山區、六龜區;臺灣省(屏東縣里港鄉、高樹鄉) | |
網站 | http://meinong-district.kcg.gov.tw/ | |
![]() 美濃區位置圖 |
美濃區屬臺灣客家六堆中之右堆地區,由於清領時期大量客家漢人至六堆地區開墾,使得美濃至今仍保有豐富客家文化,並為南臺灣最著名之客家文化地區之一,境內居民仍多屬客家人,約佔93.5%左右。[1]
美濃之地形多屬山區平原,且為荖濃溪之沖積扇所在;全區水文系統豐富,有荖濃溪與其支流美濃溪貫穿全境。
美濃之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年均溫約攝氏23度,全年降雨量約1,500-2,000公釐,丘陵與山地則在2,000公釐以上,年平均最低溫為攝氏21.6度,而平均最高溫為攝氏28.4度。
美濃東、西、北面分別接壤六龜區、旗山區、杉林區,南與東南分別接壤臺灣省屏東縣里港鄉、高樹鄉,全境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9公里,面積約佔120.0316平方公里。
歷史
地名由來
美濃原名「瀰濃」,在日治時代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被日人依其本國地名改為音近似的「美濃」。至於「瀰濃」的由來說法多達七種,其中以清雍正時期繪製的「雍正臺灣輿圖」出現的「彌濃山」為最早出現「彌濃」二字之出處。也有說法認為地名的出處是美濃開基伯公碑文中「墾上蒼此土可大亦可久,將弈世而瀰濃...[2]」而將此地定名為瀰濃。另一種說法是,乾隆初年,美濃庄之所以取名「瀰濃」,乃因該地以水為源,汲用不絕,而取「瀰」,居民以農為生,而取「濃」。直到大正九年,日本人才引用日本地名美濃,將瀰濃改名美濃。
後經查閱有關資料,發現在清雍正時期繪製的「雍正臺灣輿圖」(目前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其圖上已標識有「彌濃山」。其時間較之開庄伯公碑文上早,即在清雍正中葉以前,即已列入官方記載,並據以繪在圖上。
開墾之始
1698年前後,來自廣東嘉應州鎮平縣附近的客籍移民紛紛離鄉前往臺灣南部地區;他們先自麟洛河逆流而上,再沿隘寮溪下游至武洛之間地區開始墾荒。但是,因武洛水患頻傳,墾民們開始再度考慮移居他處。當時,武洛右堆統領林桂山、林豐山兄弟曾協助官府剿平吳福生事件,並藉此向鳳山縣令請求准許開發尚屬禁墾區之美濃地區。
1736年(乾隆元年),當局終於准許開墾美濃地區;林氏兄弟在當年秋天率領眾多武洛庄民前往靈山、雙峰山、月光山山腳定居;當地共計十六姓、二十四座夥房,並被命名為「瀰濃庄」。此後,墾民一邊在當地艱辛闢墾土地、開鑿輸水圳道,一邊得提防來自當地周遭原住民族群的襲擊。
1737年,鎮平縣的涂百清率領同鄉二十多人至龍肚庄拓墾。1738年,劉玉衡引領一百五十多人墾居九芎林、竹頭背(即現今廣興地區)。
1748年(乾隆十三年),李九豐拓墾中壇地區,美濃地區已開墾成型。當時,瀰濃庄隸屬臺南府鳳山縣,並設有管事以處理當地行政及公眾事務。[3]
組織
區本所
- 區長
- 主任秘書
業務單位
- 民政課
- 農業課
- 經建課
- 社會課
- 秘書室
- 政風室
- 會計室
- 人事室
行政區劃
美濃區行政區劃 |
區域人文
美濃區內可細分為幾個小區域:
- 廣興:位在東北邊,涵蓋廣林里、興隆里、廣德里、中圳里等行政單位,有雙溪母樹園、鍾理和紀念館、黃蝶翠谷、尖山、美濃湖等。
- 街區:位在中央偏北,曾設有臺糖美濃車站,現存敬字亭、瀰濃東門樓、西柵門、永安路老街、戲院遺址等古蹟。
- 福安:位在西邊,有美濃民俗村、靈山、環河步道等。
- 中壇:中央偏南,為當地第二街區,乃旗山往六龜與美濃往屏東、高樹必經之地。
- 南隆:位在南邊,涵蓋清水、吉東、吉洋、內六寮、外六寮等地區,有高雄農改場南隆分場、退輔會高雄農場等設施。
- 龍肚:位在東邊,涵蓋龍山、獅山等地區,有竹子門水力發電廠等設施。
歷屆首長
鎮長時期
屆次 | 姓名 | 備註 |
---|---|---|
1 | 鍾啟元 | |
2 | 鍾啟元 | |
3 | 劉義興 | |
4 | 陳榮昌 | |
5 | 陳榮昌 | |
6 | 鍾德福 | |
7 | 鍾德福 | |
8 | 溫彩光 | |
9 | 溫彩光 | |
10 | 鍾德珍 | |
11 | 鍾新財 | |
12 | 鍾新財 | |
13 | 鍾紹恢 | |
14 | 鍾紹恢 | |
14 | 羅建德 | 補選 |
15 | 羅建德 |
美濃區長
屆次 | 姓名 | 備註 |
---|---|---|
1 | 邱炳春 | |
2 | 謝鶴琳 | |
3 | 鍾炳光 |
人口變化
歷史人口 | ||
---|---|---|
年份 | 人口 | ±% |
1981 | 54,713 | — |
1986 | 51,931 | −5.1% |
1991 | 50,668 | −2.4% |
1996 | 48,797 | −3.7% |
2001 | 46,246 | −5.2% |
2006 | 44,506 | −3.8% |
2011 | 42,658 | −4.2% |
2016 | 40,399 | −5.3% |
來源: . 內政部. |
美濃區人口指標 | ||||||||||||||||||||||||||||||||||||||||||||||||||||||||||||||||||||||
---|---|---|---|---|---|---|---|---|---|---|---|---|---|---|---|---|---|---|---|---|---|---|---|---|---|---|---|---|---|---|---|---|---|---|---|---|---|---|---|---|---|---|---|---|---|---|---|---|---|---|---|---|---|---|---|---|---|---|---|---|---|---|---|---|---|---|---|---|---|---|
概況 | ||||||||||||||||||||||||||||||||||||||||||||||||||||||||||||||||||||||
目前處於超高齡社會 | ||||||||||||||||||||||||||||||||||||||||||||||||||||||||||||||||||||||
性別比 | 110.76% | |||||||||||||||||||||||||||||||||||||||||||||||||||||||||||||||||||||
扶養比 | 51.54% | |||||||||||||||||||||||||||||||||||||||||||||||||||||||||||||||||||||
– 扶幼比 | 11.15% | |||||||||||||||||||||||||||||||||||||||||||||||||||||||||||||||||||||
– 扶老比 | 40.40% | |||||||||||||||||||||||||||||||||||||||||||||||||||||||||||||||||||||
老化指數 | 362.48% | |||||||||||||||||||||||||||||||||||||||||||||||||||||||||||||||||||||
戶人口量 | 2.5848人/戶 | |||||||||||||||||||||||||||||||||||||||||||||||||||||||||||||||||||||
人口密度 | 321.27 (人/km2) | |||||||||||||||||||||||||||||||||||||||||||||||||||||||||||||||||||||
上述資料時間為2021年1月,來源:高雄市政府民政局[5]。 |
歷年人口變化
- 美濃區人口自1981年起幾乎呈逐年減少之勢,僅1990年為正成長,其餘38年皆呈負成長。
- 累積五年(2015年底~2020年底)人口減少2,199人,折合流失率5.39%,是舊高雄縣地區之中,五年來人口減少最多者,減少量排行高雄市第四多[註 3]。
美濃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20年)[6] | ||||||||||||||||||||||||||||||||||||||||||||||||||||||||||||||||||||||||||||||||||||||||||||||||||||||||||||||||||||||||||||||||||||||||||||||||||||||||||||||||||||||||||||||||
---|---|---|---|---|---|---|---|---|---|---|---|---|---|---|---|---|---|---|---|---|---|---|---|---|---|---|---|---|---|---|---|---|---|---|---|---|---|---|---|---|---|---|---|---|---|---|---|---|---|---|---|---|---|---|---|---|---|---|---|---|---|---|---|---|---|---|---|---|---|---|---|---|---|---|---|---|---|---|---|---|---|---|---|---|---|---|---|---|---|---|---|---|---|---|---|---|---|---|---|---|---|---|---|---|---|---|---|---|---|---|---|---|---|---|---|---|---|---|---|---|---|---|---|---|---|---|---|---|---|---|---|---|---|---|---|---|---|---|---|---|---|---|---|---|---|---|---|---|---|---|---|---|---|---|---|---|---|---|---|---|---|---|---|---|---|---|---|---|---|---|---|---|---|---|---|---|
統計表
| ||||||||||||||||||||||||||||||||||||||||||||||||||||||||||||||||||||||||||||||||||||||||||||||||||||||||||||||||||||||||||||||||||||||||||||||||||||||||||||||||||||||||||||||||
教育
早年,當地多數以務農為生之客籍族群極非常鼓勵子弟儒學教育;自六堆居民被准許參與科舉考試之後,當地即有出現數十位進士、舉人。[7]後來,當地更因培養出許多取得博士學位之人士而以「鳳林出校長,美濃出博士」著稱[8]。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 高雄市立美濃國民中學
- 高雄市立南隆國民中學[9]
- 高雄市立龍肚國民中學[10]
交通


大眾運輸
公共自行車
紀事
- 2016年2月6日上午3時57分(UTC+8),當地發生芮氏規模6.6之地震;但是,當地沒有傳出嚴重災情。詳見2016年高雄美濃地震。
參見
參考資料及註釋
- 參考資料
- (PDF). [2017-1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0).
- 瀰濃庄開基碑文記:「溯我前朝賜國姓,延平郡王 鄭,手闢乾坤,大猷聿昭於百世,忠扶日月,留芳永被乎萬年,神靈永鎮於七鯤。今我廣東粵民嘉應州籍,遷居武洛庄,右營統領林桂山、林豐山兄弟,統帶同胞萬餘人等,請命天朝,襃忠之譽,賜食,將斧闢遐荒,剷除蔓莖,承先德澤,就殘山剩水為宗社,願山川幽魂,勿作荒郊之鬼,生時各為其主,死時配祀社稷,同享春秋,秉佑我等及後裔忠孝為天,智勇護土,永熾其昌,今晨吉期,開基福神新壇甫竣,我等同心誠意,祭告山川,懇祈上蒼,佑此土可大,亦因可久,將奕世於瀰濃。」上文自美濃悠遊網所取
- . 美濃區公所. [2017-03-12] (中文(台灣)).
- . 公視新聞網. [201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3) (中文(台灣)).
- .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 .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5-06].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 《鳳山縣科舉中試人物表》
- . Yahoo奇摩新聞. 2017-03-12 [201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2).
- . [2006-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6).
- . [2006-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24).
-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6).
- . [200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6).
-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5).
-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26).
- . [201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1).
- . [200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05).
- . [200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0).
-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1).
-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6).
- .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 . [200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6).
-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