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區

美濃區臺灣客家語南四縣腔:地名本作「瀰濃」,miˇ nungˇ kiˊ;臺灣話),是中華民國高雄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高雄市地理中心偏東北,北鄰杉林區,東鄰六龜區,南隔高屏溪臺灣省屏東縣高樹鄉里港鄉相望,西鄰旗山區

美濃區
Meinong District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市轄區
美濃區位於高雄市中央

美濃區徽
上級行政區劃高雄市
舊稱美壟社、瀰濃、彌濃
區劃19382
政府 
  區長鍾炳光美濃區區長列表)
總面積120.0316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143 米
人口 
  總數38,562人(2021年1月)
  排名17
  戶數14,919戶
郵政編碼843
戶政資料代碼64000310
毗鄰杉林區旗山區六龜區臺灣省屏東縣里港鄉高樹鄉
網站http://meinong-district.kcg.gov.tw/
美濃區位置圖

美濃區屬臺灣客家六堆中之右堆地區,由於清領時期大量客家漢人至六堆地區開墾,使得美濃至今仍保有豐富客家文化,並為南臺灣最著名之客家文化地區之一,境內居民仍多屬客家人,約佔93.5%左右。[1]

美濃之地形多屬山區平原,且為荖濃溪沖積扇所在;全區水文系統豐富,有荖濃溪與其支流美濃溪貫穿全境。

美濃之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年均溫約攝氏23度,全年降雨量約1,500-2,000公釐丘陵與山地則在2,000公釐以上,年平均最低溫為攝氏21.6度,而平均最高溫為攝氏28.4度。

美濃東、西、北面分別接壤六龜區旗山區杉林區,南與東南分別接壤臺灣省屏東縣里港鄉高樹鄉,全境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9公里,面積約佔120.0316平方公里

歷史

地名由來

美濃原名「瀰濃」,在日治時代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被日人依其本國地名改為音近似的「美濃」。至於「瀰濃」的由來說法多達七種,其中以雍正時期繪製的「雍正臺灣輿圖」出現的「彌濃山」為最早出現「彌濃」二字之出處。也有說法認為地名的出處是美濃開基伯公碑文中「墾上蒼此土可大亦可久,將弈世而瀰濃...[2]」而將此地定名為瀰濃。另一種說法是,乾隆初年,美濃庄之所以取名「瀰濃」,乃因該地以水為源,汲用不絕,而取「瀰」,居民以農為生,而取「濃」。直到大正九年,日本人才引用日本地名美濃,將瀰濃改名美濃。

後經查閱有關資料,發現在清雍正時期繪製的「雍正臺灣輿圖」(目前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其圖上已標識有「彌濃山」。其時間較之開庄伯公碑文上早,即在清雍正中葉以前,即已列入官方記載,並據以繪在圖上。

開墾之始

1698年前後,來自廣東嘉應州鎮平縣附近的客籍移民紛紛離鄉前往臺灣南部地區;他們先自麟洛河逆流而上,再沿隘寮溪下游至武洛之間地區開始墾荒。但是,因武洛水患頻傳,墾民們開始再度考慮移居他處。當時,武洛右堆統領林桂山、林豐山兄弟曾協助官府剿平吳福生事件,並藉此向鳳山縣令請求准許開發尚屬禁墾區之美濃地區。

1736年(乾隆元年),當局終於准許開墾美濃地區;林氏兄弟在當年秋天率領眾多武洛庄民前往靈山雙峰山月光山山腳定居;當地共計十六、二十四座夥房,並被命名為「瀰濃庄」。此後,墾民一邊在當地艱辛闢墾土地、開鑿輸水圳道,一邊得提防來自當地周遭原住民族群的襲擊。

1737年,鎮平縣涂百清率領同鄉二十多人至龍肚庄拓墾。1738年,劉玉衡引領一百五十多人墾居九芎林、竹頭背(即現今廣興地區)。

1748年(乾隆十三年),李九豐拓墾中壇地區,美濃地區已開墾成型。當時,瀰濃庄隸屬臺南府鳳山縣,並設有管事以處理當地行政及公眾事務。[3]

日治時期

日本政府治理當地之後,當地行政區劃改隸臺南蕃薯寮辦務署,並於後來被併入阿猴廳設立瀰濃區役場。

1920年(大正九年),統治當局將阿猴廳併入高雄州,並將瀰濃、中壇、龍肚三區合併為美濃庄。1935年,美濃庄升格為役場。[3]

戰後時期

國民政府於接收臺灣之後在當地設立美濃鎮,該區劃隸屬於高雄縣[3]2010年12月25日,隨著五都合併升格,改制為美濃區,隸屬大高雄市

組織

區本所

  • 區長
  • 主任秘書

業務單位

  • 民政課
  • 農業課
  • 經建課
  • 社會課
  • 秘書室
  • 政風室
  • 會計室
  • 人事室

行政區劃

美濃區行政區劃

廣 林 
興隆
廣德
中圳


泰安里
東門里 (美濃區)


合和
祿


德興
清 水 
獅 山 
吉 東 


吉 洋 

區域人文

美濃區內可細分為幾個小區域:

  • 廣興:位在東北邊,涵蓋廣林里、興隆里、廣德里、中圳里等行政單位,有雙溪母樹園、鍾理和紀念館黃蝶翠谷、尖山、美濃湖等。
  • 街區:位在中央偏北,曾設有臺糖美濃車站,現存敬字亭瀰濃東門樓、西柵門、永安路老街、戲院遺址等古蹟。
  • 福安:位在西邊,有美濃民俗村、靈山、環河步道等。
  • 中壇:中央偏南,為當地第二街區,乃旗山六龜與美濃往屏東高樹必經之地。
  • 南隆:位在南邊,涵蓋清水、吉東、吉洋、內六寮、外六寮等地區,有高雄農改場南隆分場、退輔會高雄農場等設施。
  • 龍肚:位在東邊,涵蓋龍山、獅山等地區,有竹子門水力發電廠等設施。

歷屆首長

鎮長時期

屆次姓名備註
1鍾啟元
2鍾啟元
3劉義興
4陳榮昌
5陳榮昌
6鍾德福
7鍾德福
8溫彩光
9溫彩光
10鍾德珍
11鍾新財
12鍾新財
13鍾紹恢
14鍾紹恢
14羅建德補選
15羅建德

美濃區長

屆次姓名備註
1邱炳春
2謝鶴琳
3鍾炳光

人口變化

歷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81 54,713    
1986 51,931−5.1%
1991 50,668−2.4%
1996 48,797−3.7%
2001 46,246−5.2%
2006 44,506−3.8%
2011 42,658−4.2%
2016 40,399−5.3%
來源: . 內政部.
美濃區人口指標
概況
 年齡層 比例 
總人口
 
38,562 (100%)
0~14歲
 
2,836 (7.35%)
15~64歲
 
25,446 (65.99%)
65歲以上
 
10,280 (26.66%)
20,265
(男人口數)
18,297
(女人口數)
目前處於超高齡社會
性別比110.76%
扶養比51.54%
  扶幼比11.15%
  扶老比40.40%
老化指數362.48%
戶人口量2.5848人/戶
人口密度321.27 (人/km2)
2021年美濃區人口變化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度增減
人口 38,562 −49
消長 -49
  • 人口消長計算方式為該月人口減去上月人口,正值以紅字表示,負值以藍字表示,持平以綠字表示
  • 美濃區由於產業結構的關係,導致壯年人口流失嚴重[4],加劇人口老化,區內人口老化程度為高雄市前三名。
    在全台所有市轄區之中,老年比例高居第六[註 1],老化指數排行第十高[註 2]
    上述資料時間為2021年1月,來源:高雄市政府民政局[5]

    歷年人口變化

    • 美濃區人口自1981年起幾乎呈逐年減少之勢,僅1990年為正成長,其餘38年皆呈負成長。
    • 累積五年(2015年底~2020年底)人口減少2,199人,折合流失率5.39%,是舊高雄縣地區之中,五年來人口減少最多者,減少量排行高雄市第四多[註 3]
    美濃區歷年人口變化(1981年~2020年)[6]

    教育

    早年,當地多數以務農為生之客籍族群極非常鼓勵子弟儒學教育;自六堆居民被准許參與科舉考試之後,當地即有出現數十位進士舉人[7]後來,當地更因培養出許多取得博士學位之人士而以「鳳林出校長,美濃出博士」著稱[8]

    高級中等學校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 高雄市美濃區美濃國民小學[11]
    • 高雄市美濃區吉東國民小學[12]
    • 高雄市美濃區東門國民小學[13]
    • 高雄市美濃區廣興國民小學[14]
    • 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民小學[15]
    • 高雄市美濃區中壇國民小學[16]
    • 高雄市美濃區吉洋國民小學[17]
    • 高雄市美濃區福安國民小學[18]
    • 高雄市美濃區龍山國民小學[19]

    交通

    東門樓夜景
    舊美濃橋

    大眾運輸

    • 高雄客運美濃站
      • 【E01】高鐵左營站-美濃
      • 【E25】高雄-六龜
      • 【E28】高雄-美濃
      • 【H11】桃源區公所.衛生所-高雄長庚醫院
      • 【H11A】寶來11-高雄長庚醫院
      • 【H12】桃源區公所.衛生所-高雄醫學大學
      • 【H31】旗山轉運站-多納
    • 屏東客運美濃站
      • 【8220】美濃-屏東

    公共自行車

    公路

    觀光旅遊

    當地旅遊活動盛行[20],其主題大多以在地客家文化為中心而延伸。

    著名景點

    特產

    水蓮

    紀事

    參見

    參考資料及註釋

    參考資料
    1. (PDF). [2017-10-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0-10).
    2. 瀰濃庄開基碑文記:「溯我前朝賜國姓,延平郡王 鄭,手闢乾坤,大猷聿昭於百世,忠扶日月,留芳永被乎萬年,神靈永鎮於七鯤。今我廣東粵民嘉應州籍,遷居武洛庄,右營統領林桂山、林豐山兄弟,統帶同胞萬餘人等,請命天朝,襃忠之譽,賜食,將斧闢遐荒,剷除蔓莖,承先德澤,就殘山剩水為宗社,願山川幽魂,勿作荒郊之鬼,生時各為其主,死時配祀社稷,同享春秋,秉佑我等及後裔忠孝為天,智勇護土,永熾其昌,今晨吉期,開基福神新壇甫竣,我等同心誠意,祭告山川,懇祈上蒼,佑此土可大,亦因可久,將奕世於瀰濃。」上文自美濃悠遊網所取
    3. . 美濃區公所. [2017-03-12] (中文(台灣)‎).
    4. . 公視新聞網. [201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3) (中文(台灣)‎).
    5. . [202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6. . 內政部統計月報. 2020-02-10 [2020-05-06]. (原始内容 (XLS)存档于2020-05-01).
    7. 《鳳山縣科舉中試人物表》
    8. . Yahoo奇摩新聞. 2017-03-12 [2017-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2).
    9. . [2006-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6).
    10. . [2006-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24).
    11.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6).
    12. . [200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6).
    13.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5).
    14.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26).
    15. . [2010-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1).
    16. . [200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05).
    17. . [200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10).
    18.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1).
    19. . [200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6).
    20. . [2019-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21. . [2006-1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6).
    註釋
    1. 僅次於平溪區左鎮區田寮區龍崎區雙溪區
    2. 僅次於平溪區、龍崎區、田寮區、左鎮區、雙溪區、貢寮區、大內區、坪林區
    3. 僅次於三民區苓雅區前鎮區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美濃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