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榮
王桂榮(英語:,1931年-2012年2月11日)臺灣企業家,生於日治台灣台北州台北市大稻埕(今台北市大同區),曾目睹圓環緝菸事件(二二八事件導火線),移民美國,擁有中華民國與美國雙重國籍。他熱心於台灣公益與黨外運動,設立了有「台灣諾貝爾」稱號的台美基金會, 也是台灣人公共事務會的創辦人之一,。1988年,曾獲美國總統雷根頒授「亞太裔十年成就獎」得主之一。
在臺早年
其祖父王圓,在日治時代在磚廠工作,白手起家。得到日本企業家後宮信太郎的賞識,將所有磚瓦的生意都交給他承包,因而發跡,成為大稻埕富商。
王桂榮出生於日治時代,8歲時父親過世,自幼半工半讀,自力更生。他15歲就讀成功中學(台北二中)時,為了賺取零用錢,至台北市延平北路近南京西路口的天馬茶房與黑美人酒家的牌樓前,販賣洋煙。當時在此地有多個香菸小販,其中包括林江邁,兩人熟識。1947年2月27日晚間,專賣局查緝員查緝林江邁兜售私菸,雙方發生拉扯,王桂榮與其他小販前往聲援,導致現場爆發鳴槍示警,除了林江邁被槍托擊頭而倒臥血泊外,查緝員又失手開槍打死無辜民眾陳文溪,是為圓環緝菸事件,此事件為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1][2][3]
王桂榮於臺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即今國立臺北大學)財政科畢業後,曾任職臺北縣稅捐稽徵處、美軍顧問團編譯官、進出口公司、製藥廠,後創立「功祥貿易公司」(Kenjohn Trading Co. Ltd.)。
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後,台灣社會間頻傳中國要攻打台灣,經營進出口貿易在商界已有一席之地的王桂榮,擔心一生辛苦建立的資產化為烏有,又怕將來在中共統治下更將是生活在極度的恐懼中,於是決定攜家帶眷遠走他鄉。當時恐懼中共政權的統治是絕大多數台灣居民的共同心理,加上親友們一致認為台灣可能會陷入混亂的狀態,而夫人王賽美在美國學校曾任職圖書管理員並擔任教職,對台灣填鴨式教育不滿,更加堅定「移民」的意願。[1]
美國發展
1973年,王桂榮攜帶七萬美元移民美國加州長堤市,投資旅館事業與房地產,很快就累積起財富。
1974年,在美國發起第一個專業工會-南加州旅館公會、台美商會,以及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會。1980年,王桂榮和台灣同鄉共同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泰德·肯尼迪參議員舉行大型募款餐會,得到善意回應,讓原本台灣移民的配額規畫在中國移民之下,促使美國國會通過台灣獨得兩萬名移民配額法案。[1]
1982年,王桂榮捐出百萬美元成立台美基金會,以獎勵「關愛台灣、認同台灣為故鄉」之傑出成就人才,設立「科技、人文、社會服務」三獎項。同年與蔡同榮、彭明敏、陳唐山等人合創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FAPA),專門在美國國會替台灣事務做遊說的工作;所以台灣有很多議題在美國引起那麼多的重視,就是因為FAPA遊說美國國會議員,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1]
王桂榮後來以出售假日旅館 (Holiday Inn) 所得,捐出一百萬美元,成立有「台灣諾貝爾獎」之稱的「台美基金會」,設置「工程科技、人文科學、社會服務」三項成就獎,獎助台灣傑出人才,是海外台灣人第一個回饋社會性質的基金會。在成立台美基金會的同時,王桂榮得到洛杉磯市長及州務卿的獎狀,理由是鼓勵人才向上、對社會風紀改善有幫助。[1]
1997年,民視開播,王桂榮以民間投資(當時與全民電通並列為民視兩大控股公司)法人代表身分擔任民視董事。[4]
2001年獲第一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
2012年2月11日,王桂榮於台北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病逝,享年82歲。
參考資料
- 張曼寧, 王桂榮為家鄉 尋找台灣諾貝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新台灣新聞周刊, 2007/07/26
- 李信仁, 憶王桂榮 一生奉獻台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 2012-03-08
- 蔡漢勳, 敬悼王桂榮與緬懷張超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綠色和平電台, 2012/03/02
- 慕蘇,〈楊憲宏的位子在哪裡? 既單純又複雜的民視家變內幕〉,《今周刊》第45期(1997年9月28日出版)第111至113頁。另依《今周刊》第47期(1997年10月12日出版)第15頁的「更正啟事」,該文將王桂榮的經歷「台美文教基金會創始人」誤植為「合美文教基金會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