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绪

王鴻緒1645年-1723年),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鴻緒,字季友,号俨斋,又号橫云山人,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清朝史學家

生平

出於官宦之家,父王廣心王頊齡之弟。康熙十二年(1673年)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康熙十四年(1675年)主持顺天乡试,充日讲起居注官,不久升赞善。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转侍读,任《明史》总裁官,撰寫列传。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充会试总裁官。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擢左都御史。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服父丧期满返京,遭左都御史郭琇弹劾其与高士奇“互相勾结,表里为奸,植党营私,招权纳贿,蒙蔽视听,扰乱朝政”,又收受嘉定知县贿赂银五百兩。康熙令其休致回籍。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因大學士王熙張玉書的推薦,康熙帝以《明史》「自開局纂修以來,歲久未告竣,事預期速,蕆宜專責成」,責成王鴻緒開始編修《明史》。康熙四十一年,《明史》列傳剛脫稿,尚未訂正,萬斯同即逝於王鴻緒寓所,《明史》的編纂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参与纂修《佩文韵府》。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王鴻緒被免職,以原官解任回籍,他私下帶走史稿,經五年的刪改潤筆,於康熙五十二年史稿撰筆初成,次年進呈。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十七日,王鴻緒進呈明史稿310卷,體例均備,七月十八日內閣將之交明史館收藏。不久王鴻緒將明史稿刻為己作,此即《橫雲山人明史稿》,不具萬斯同之名。同年八月十五日,王鴻緒即卒於张堰镇家。明史的第二次修稿至此終點。

王鸿绪工书法,“奄有魏晋以来诸家之长,挥毫落纸,人争藏弆”。兼通医学,有医著《王鸿绪外科》。著有《横云山人集》27卷。《清史稿》有傳。[1]

評價

黄云眉《明史纂修考略》谓:“王鸿绪目睹同馆凋谢,史事阑珊,遂生攘窃他人成稿之奸心。......岁月愈邈,公然以多人心血之结晶,归诸一己之笔削而无所忌惮矣。......鸿绪于此事既非内家,而分合有无,妄自立异;又假手于刻薄无知之馆客,任意颠倒,是非毁誉,漫无准的。”梁啟超亦曾批評王鴻緒是「白晝行竊的偷書賊」。

傅斯年認為武英殿本《明史》的纂修,距離原來史料時間較遠,政治忌諱更深,應不如王鴻緒的史稿;他並不認為王鴻緒全抄襲自萬斯同稿,十分肯定王鴻緒的個人努力。曾參與纂修的楊椿說,王稿不一定全出於萬稿,他說:“萬稿與王稿頗有異同,是王稿亦不盡出萬稿,且時預修《明史》者,多博學宏詞,如湯斌倪燦尤侗黃虞稷朱彝尊潘耒吳任臣等亦皆有所著述,如湯斌文集中亦有明史稿若干篇,朱彝尊有史館上總裁書多通,究修史義例,是稿亦不必盡出萬氏,惟稿悉經刪定,蓋不容否認。”[2]肯定王鴻緒對編纂列傳所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清史稿·列傳五十八》
  2. 楊椿,《孟鄰堂文鈔》,卷2
官衔
前任:
徐潮
戶部漢尚書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己酉-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乙未
(1708年5月22日-1709年3月4日)
繼任:
張鵬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