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洪事件

1933年英屬緬甸的緬甸公司(英語:)為了開發爐房銀礦(炉房是一个银矿地名,面积约15平方公里,地处班老、永邦部落的交界处。清初属班老辖地,清末直到民国时期属班洪辖地。[1])而進入班洪地區,1934年2月英軍與當地佤族居民發生武裝衝突,稱為班洪事件。這一事件導致了中英重啟邊界談判。[2][3]1935年緬甸公司的撣邦佤邦屬於撣邦第二特區)銀礦產量是582.6萬金衡盎司[4]

1941年6月18日,中英兩國政府換文規定中國有投資緬甸爐房礦產企業最多49%的權利。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簽訂《中緬邊界條約》放棄此權利。[5][6]

参见

參考文獻

  1. 杨宝康.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 35卷 (第2期). ISSN 1000-5110.
  2. 谢本书. . 《云南社会科学》. 2000年, (第4期)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3).
  3. Chen Li. .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2015-12 [201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3).(英文)
  4. M. Epstein. . Springer. 2016-12-28: 191頁. ISBN 978-0-230-27066-4.
  5. 维基文库中有關的文本
  6. Bruce Elleman; Stephen Kotkin; Clive Schofield. . Routledge. 2014-12-18: 195頁. ISBN 978-1-317-51565-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