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历史

瑞士歷史
早期 1291年以前
舊瑞士邦聯
成長期 1291年1516年
宗教改革 1516年1648年
舊體制時期 1648年1798年
轉型期
拿破崙時期 1798年1814年
赫爾維蒂共和國 1798年1803年
復興時期 1814年1847年
近代瑞士
聯邦形成時期 1848年1914年
世界大戰時期 1914年1945年
現代 1945年現今

當今瑞士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291年舊瑞士邦聯的建立。

起初它包括三个州(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之后逐步扩大直到1815年的现今疆域。

《邦聯家族樹》

早期(1291以前)

遠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今瑞士境內已經有先民在此生息. 到了新石器時代及此後的鐡器時代,本地區則是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凯尔特人曾经是欧洲中部土著居民,他们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纪曾经扩展到今天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莱茵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在他们的全盛时期还曾经成功地攻占罗马城。現今聚居在瑞士国土内的是凯尔特人海尔维的部落。

罗马帝国時期(前70-259)

公元前後分佈於歐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不斷向凱爾特人居住區域擴張,公元前70年,感受到日耳曼人壓力的海爾維部落決定向西撤離到高盧西南的大西洋沿岸,因而向凱撒統治的羅馬帝國借道;考慮到日耳曼人對羅馬帝國的潛在威脅,尤利烏斯·凱撒決定在瑞士建立一個受羅馬控制的海爾維人國家。羅馬帝國軍隊不僅沒有同意凱爾特人借道通行的請求,反而向他們發起攻擊,迫使後者成為羅馬帝國的同盟者,獲得羅馬帝國支持的凱爾特人擊敗南侵的日耳曼人

尤利烏斯·凱撒死後,羅馬皇帝奥古斯都将海尔维的人部落并入帝国行省,今天瑞士的范围正式纳入罗马帝国,当地的凯尔特人進入了罗马化时代。

罗马瑞士时期当地建立罗马式的行政系统,兴起一系列城市,修建通向罗马城的帝国大道。罗马人还为瑞士引入地中海沿岸的农作物和亚平宁半岛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基督教。100年至250年是罗马瑞士的黄金时代,结束于259年日耳曼人对帝国的入侵。

日耳曼人入侵(259-1033)

259年,一支日耳曼人的部落联盟渡过莱茵河,攻克了羅馬帝国在瑞士北部的边塞,使罗马瑞士进入战乱的年代,直到401年帝国军队撤出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从此日耳曼人统治瑞士的时代开始。

日耳曼人统治的瑞士大体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由勃艮第部落联盟统治,他们人口数量少,文化落後在占领瑞士之後接受当地的罗马-凯尔特人语言和文化传统;中部和东部由阿勒曼尼部落联盟统治,他们所占领的是瑞士的山区和罗马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在那裡日耳曼语言取得胜利,这种东西分治也是如今瑞士法语区和德语区的雏形。

日耳曼人治下的瑞士地区先後产生很多小的王国,这些王国相互征伐,最终于536年統一于法兰克王国

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瑞士再度分裂而分属為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

1033年,分裂的瑞士再度同归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治下,由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皇之间的权力斗争導致王权衰落,地方诸侯势力上升,各路诸侯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建立大批城市,在今天瑞士的区域,策林根家族推动建立众多的城市,形成瑞士特有的城镇自治体制,为日後瑞士邦联的建立埋下伏笔。

瑞士邦联(1033-1291)

哈布斯堡家族缘起于瑞士北部阿爾高州(),逐渐强盛的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瑞士中部阿尔萨斯阿尔高和瑞士中央区,成为神圣罗马帝国最有影响力的诸侯之一。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选举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结束从1254年开始的大空位时代,继位後的鲁道夫一世致力于扩大王权和家族势力,瑞士各个自由领地自主性受到严重的威胁。

中期(1291-1798)

舊瑞士邦聯(1291-1798)

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强大压力下,1291年8月,瑞士的三个谷地共同体:乌里施维茨下瓦尔登签订三州同盟协定。同盟条约规定三者须相互帮助对抗一切内外敌人;通过共同的法律来保证地方安定;同盟之间的分歧须以协商方式和平解决,并规定同盟的缔约方均不得接受非本地的或者为了贪图钱财而被任命的执法官员。这份同盟协议是瑞士历史上有案可查的最早协议,因此現今的瑞士人習慣把1291年8月视为瑞士联邦的诞生日,每年的8月1日被定为瑞士国庆日。但是有学者认为,1291年的同盟协议从文本上看是更早前另一个协议的重申和加强,有可能在此之前还有其他类似的协议,那么瑞士联邦的历史应当比现在所知道的更加久远,但迄今尚未找到更早的同盟协议文本。

晚期(1798-1848)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军队曾侵入瑞士,并建立赫爾維蒂共和國。它具有一个中央政府的形式,但在各州的中影响很小。瑞士的溫和自由派勢力集中於新教徒所在的各州城鎮,其通過改革措施遭邦聯內天主教徒為主的農村抵制,故自由派通過一部中央集權式的憲法,並著手關閉天主教修道院,幾個保守的州採取反制行動,在1843年組建名為「宗德崩德」(Sonderbund)的分離組織,但是此舉違反1815年的《聯邦協議》。[1]1847年,天主教各州建立了独立联盟。激进自由主义派利用控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命令独立联盟解散。被拒绝后,一场小规模的内战爆发。独立联盟在一个月内被轻易地击败。除了之后一些骚乱之外,这是瑞士参与的最后一场武装冲突。[2]同年11月,邦聯軍攻陷弗里堡並成立自由派政府,如同各地自由派改革政府習慣的,新政府立刻把耶穌會會士驅逐出境;該月29日,宗德崩德投降,幾週後瑞士通過一部自由色彩更濃的新憲法。[3]

現代(1848至今)

建立联邦(1848)

在内战之后,1848年,瑞士通过一部新宪法。

兩次大戰(1914-1945)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士均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和義大利曾擬定計劃侵略瑞士,但最終計劃取消,這使得瑞士得以在大戰期間保持中立。

戰後(1945至今)

2006年12月13日,米舍利娜·卡爾米-雷伊當選瑞士聯邦主席。

参考资料

  1. Richard J. Evans著、胡利平譯. .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18年12月: 233. ISBN 978-7-5086-9650-8 (中文).
  2. Joachim Remak, A Very Civil War: The Swiss Sonderbund War of 1847 (Westview, 1993) online edition
  3. Richard J. Evans著、胡利平譯. .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18年12月: 233、4. ISBN 978-7-5086-9650-8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