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又称《愛琿城和約》,大清朝廷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当时俄国使用的儒略历1858年5月16日)和俄罗斯帝国璦琿(今黑龙江省黑河)簽定的條約,该条约令中国完全失去了对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俄共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放棄领土所有權最多的条约。此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确认。条约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台灣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璦琿條約
愛琿城和約
条约规定划归俄国的黑龙江北岸和“共管”的乌苏里江东岸地区
簽署日1858年5月28日
地點大清璦琿
簽署者 黑龍江將軍奕山
東悉畢爾將軍岳福
締約方 大清帝國
俄罗斯帝国
保存處 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
語言中文俄文
收錄於維基文庫的條約原文:
璦琿條約

背景

康熙七年以後清廷對東北實行長期封禁政策,以至於遼河平原以北以東地區人煙寥落。反觀俄國自從十八世紀以來,就一直利用清廷對黑龍江以北地區的漠視,加速對東西伯利亞的侵佔。鴉片戰爭以後,俄未享有五口通商之利,心有不甘,沙皇尼古拉一世(Nikolai I Pavlovich, 1796-1855)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任命穆拉維約夫在黑龍江區域進行大規模移民。道光末年,黑龍江流域北部和濱海地區已是俄人天下。[1]從咸豐三年(1853年),穆拉維約夫繼續在黑龍江北岸進行殖民。當時太平天国席卷中国南方,严重威胁清朝政府统治之时,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威脅北京,[2]而俄国则虎視眈眈,坐收渔利,出兵“调停”声称要「助華防英」,以此威胁中国放棄大片领土,从而成为最大赢家。

清俄兩國自尼布楚條約簽訂以來,中國與俄國長期以格爾畢齊河外興安嶺為限。但自道光以來,沙俄開始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展開扩张,在庙街等地建立多处军事据点并移民,而清朝方面则因为边防僵化,与旷日持久的封禁政策令东北地区人口空虚,地处更加苦寒的外东北地区更甚,这也给了俄罗斯人可乘之机。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快侵略黑龙江的腳步。在《瑷珲条约》签订之前,清廷已经对黑龙江中下游,特别是黑龙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丧失了绝对控制权。

条约内容

《璦琿條約》主要內容為: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即外東北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划归俄國,璦琿對岸精奇里江(今俄國結雅河)上游東南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中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烏蘇里江以東領土劃為中俄共管;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允许中、俄兩國船隻航行。条约生效之日,於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條約》確定的國界大幅更改。這個條約和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條約》确定了俄國遠東現代疆界

过程

咸豐六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咸豐八年,两国舰队攻佔了渤海岸边的大沽,逼近。俄国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穆拉维约夫决定乘人之危,逼迫清政府签订条约,承认沙俄自1854年已实际占领黑龙江的既成事实。他率領俄國哥薩克部队,声称要「助華防英」,在兩艘炮艦護送下來到璦琿城,這天正是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的第三天。四月初十四日,穆拉維約夫偕施沙木勒幅及塔塔里諾夫(Tartarnenov)等三人進入愛琿城晤見奕山。穆拉維約夫表示,俄軍為了防堵英法,陸續屯兵移民於黑龍江北岸,經營多年,已初具規模。現在俄人屯居既已成事實,再者東界界限迄未定準,不如由俄國領有該區。奕山答以兩國交界早經尼布楚條約規定,以外興安嶺以至於海為界,向無更改。穆氏警告奕山,如不就範,將強行驅逐江東六十四屯的百姓。双方争执不下,当日谈判无结果。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限隔日答覆。第二次谈判,中方代表爱绅泰断然拒绝俄方提出的无理要求,并将“条约草案”退给俄方代表彼罗夫斯基。根据奕山奏报,在谈判期间,穆拉维约夫带“有大船二隻,夷人二三百名,枪炮军械俱全,泊于江东”。當天晚上,黑龍江上俄砲艇砲聲不斷,居民驚慌失措。奕山最終屈服。咸豐八年(1858年)四月十五日,穆拉維約夫將條約草本送交奕山,四月十六日(5月28日)正式簽字。

《瑷珲条约》条约签订后,俄国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庆祝条约成功签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特颁嘉奖,以表扬签约有功的尼古拉·穆拉维约夫,同时晋封他为阿穆尔斯基伯爵(即黑龙江伯爵)。

签约方反应

  • 中国方面,在奕山签订条约之后,清政府不仅沒有批准《璦琿條約》,還處分了奕山等人。但因為帝俄对条约涉及领土拥有实际控制,该条约在后来的《中俄北京条约》中得到了确认(以及追加割地)。
  • 俄国方面,圣彼得堡的中央官员起初并不赞同尼古拉·穆拉维约夫逼迫中国交出黑龙江北岸的做法,认为外兴安岭地区人烟稀少,难以迁移和维持足够军队以防守这些地区。但穆拉维约夫成功说服政府批准从环贝加尔湖地区迁移农民(经营采矿业)和哥萨克部队,俄軍歷經艱苦守疆,最终巩固了俄国在新占领地区的势力。

現況

現時中俄兩國已簽訂《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確定疆界。

参考文献

引用

  1.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冊,頁134
  2.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上冊,頁196-200。

来源

书籍
  • А.Прохоров: К ВОПРОСУ О СОВЕТСКО-КИТТАЙСКОЙ ГРАНИЦЕ 《关于中苏边界问题》,(苏)阿·普罗霍罗夫 著,俄文版莫斯科1975年,中文版商务印书馆1977年12月第一版.

外部連結

  • (俄文)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