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外交部
中華民國外交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涉外事務之最高主管機關。《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四十一條明定:「中華民國之外交,應本獨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則,敦睦邦交,尊重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保護僑民權益,促進國際合作,提倡國際正義,確保世界和平」明確指出中華民國之外交政策方針之基本精神與原則,外交部據以做為爭取並維護國家最高利益之圭臬。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英語) | |
---|---|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 |
外交部部徽 | |
基本資訊 | |
所屬部門 | 行政院 |
年度預算額 | 新臺幣262.82億元(2018年) |
授權法源 | 行政院組織法、外交部組織法 |
主要官員 | |
部長 | 吳釗燮 |
政務次長 常務次長 | 曾厚仁、田中光 曹立傑 |
主任秘書 | 徐儷文 |
任命者 | 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 |
組織編制 | |
內部單位 | 12司、5處、3委員會 |
附屬機關 | 領事事務局、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2中介團體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1912年1月 |
聯絡資訊 | |
外交部大樓 | |
地址 | 中華民國臺灣 10048臺北市中正區建國里4鄰凱達格蘭大道2號 25.03894°N 121.5163°E |
電話 | +886 2 2348-2999 |
網站 | www.mofa.gov.tw |
沿革
- 1861年3月11日,清朝於自強運動中掌理最高外交事務的官方機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是為中國外交現代化之開端。此日也是外交部之部慶日[1][2][3]。
- 1901年,清末新政開始,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組為「外務部」。
- 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後,將原清朝外務部改組成立「外交部」於南京市,理藩部因各族平等原則而裁撤。
- 1935年6月,由上海市華蓋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興建三層鋼筋混凝土建築,作為外交部部址。
-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外交部隨中央政府遷至重慶市(今重慶人民公園)內辦公[4]。南京外交部原址則被侵華日軍當作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
- 1961年,成立「先鋒案執行小組」專責派遣農耕隊前往非洲邦交國,1962年擴編為「中非技術合作委員會」。
- 1969年,成立「外交部外交領事人員訓練所」(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前身)。
- 1972年,「中非技術合作委員會」與「外交部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合併為「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
- 1972年12月2日,行政院成立亞東關係協會(今臺灣日本關係協會)負責與日本關係事務。
- 1979年3月1日,行政院成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今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負責與美國關係事務,業務由外交部辦理。
- 1989年,成立「海外經濟合作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
- 1992年,原領事事務司擴編為「領事事務局」。
- 1993年,依據《政風機構人員設置條例》(2012年2月3日修正公布時改名《政風機構人員設置管理條例》)設立政風處,並於同年設立「國會聯絡組」以加強與國會聯繫之工作。
- 1996年7月1日,「海外技術合作委員會」與「海外經濟合作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合併改組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 2000年,設立「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委員會」,以協助國內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做為國內非政府組織從事涉外事務及活動之重要管道。
- 2005年10月18日,設立直屬外交部部長的一級單位「日本事務會」(任務編組),外交部部長陳唐山擔任首任召集人,亞東關係協會秘書長羅坤燦擔任首任執行長;但其並非《外交部組織法》法定單位[5],且其職責與亞太司及亞東關係協會重疊,至2008年裁撤。
- 2011年11月14日,修訂《外交部組織法》和所屬機關組織法。
- 2012年5月20日,行政院新聞局裁撤後,外交部承接其國際新聞業務。9月1日,依新版的《駐外機構組織通則》開始將駐外人員之行政職稱統一以正式官銜訂定,駐外機構(大使館與代表處)之館長均稱大使,解決原先大使館、總領事館、代表處、辦事處人員職稱複雜、容易混淆的問題[6]。9月3日,外交部相關部門組織調整,並整併其他區域及業務部門;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與亞東關係協會改隸外交部。
組織編制
外交部內部單位組織依據行政機關單位編制可分為業務單位、事務單位、輔助單位、附屬單位(附屬機關),其中業務單位多以地理區域編列,亦稱地域司。地域司負責掌理關於該區域國家之政治、通商、經濟財政及文化、軍事外交、本國僑民及關於轄區區域性組織等事項;事務司則負責部內行政及其他相關事務;另外還設有中部、南部、東部及雲嘉南四個區域辦事處及其他特別單位。
- 外交部部長
- 外交部次長(政務次長兩名、常務次長一名)
- 主任秘書(一名,職等同參事及司處長)
- 參事(四至八名,職等同主秘及司處長)
- 外交部次長(政務次長兩名、常務次長一名)
內部單位
|
|
|
附屬機關(構)
-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三級機關)
- 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三級機構)
- 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駐美非官方外交機構,行政委託單位)
- 台灣日本關係協會(駐日非官方外交機構,行政委託單位)
駐外機構
- 15個大使館
- 2個領事館(駐汕埠領事館、駐東方市領事館)
- 56個駐外國或國際組織代表處
- 1個駐國際組織代表處(駐比利時代表處,兼為駐歐盟代表處)
- 1個駐國際組織代表團(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團)
- 33個駐外國城市辦事處
其他組織
-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公設財團法人)
歷任首長
任 次 | 姓 名 | 上任日期 | 離任日期 | 備 註 |
---|---|---|---|---|
南京臨時政府外交部外交總長 | ||||
王寵惠 | 1912年1月3日 | 1912年3月10日 | ||
北京政府外交部外交總長 | ||||
陸徵祥 | 1912年3月30日 | 1912年9月22日 | ||
署理 | 胡惟德 | 1912年3月30日 | 1912年6月10日 | |
梁如浩 | 1912年9月16日 | 1912年11月15日 | ||
陸徵祥 | 1912年11月15日 | 1913年9月4日 | ||
代理 | 曹汝霖 | 1913年9月4日 | 1913年9月11日 | |
孫寶琦 | 1913年9月11日 | 1915年1月27日 | ||
陸徵祥 | 1915年1月27日 | 1916年5月17日 | ||
署理 | 曹汝霖 | 1916年5月17日 | 1916年6月30日 | |
未就任 | 唐紹儀 | 1916年6月30日 | 1916年9月29日 | |
代理 | 陳錦濤 | 1916年6月30日 | 1916年12月24日 | |
代理 | 夏诒霆 | 1916年10月24日 | 1916年11月13日 | |
伍廷芳 | 1916年11月13日 | 1917年7月9日 | ||
汪大燮 | 1917年7月15日 | 1917年11月30日 | ||
未就任 | 陸徵祥 | 1917年12月1日 | 1920年2月13日 | |
署理 | 陳箓 | 1919年1月11日 | 1920年2月13日 | |
署理 | 顏惠慶 | 1920年8月11日 | 1921年5月14日 | |
顏惠慶 | 1921年5月14日 | 1922年8月5日 | ||
署理 | 顾維钧 | 1922年8月5日 | 1922年11月29日 | |
署理 | 王正廷 | 1922年11月29日 | 1923年1月4日 | |
署理 | 施肇基 | 1923年1月4日 | 1923年2月3日 | |
署理 | 黄 郛 | 1923年2月3日 | 1923年4月9日 | |
署理 | 顾维钧 | 1923年4月9日 | 1924年6月14日 | |
署理 | 沈瑞麟 | 1923年6月14日 | 1924年7月23日 | |
顾维钧 | 1924年1月12日 | 1924年10月31日 | ||
王正廷 | 1924年10月31日 | 1924年11月24日 | ||
未就任 | 唐绍仪 | 1924年11月24日 | 1925年2月21日 | |
署理 | 沈瑞麟 | 1924年11月24日 | 1925年2月21日 | |
沈瑞麟 | 1925年2月21日 | 1925年12月31日 | ||
王正廷 | 1925年12月31日 | 1926年3月4日 | ||
未就任 | 顏惠慶 | 1926年3月4日 | 1926年3月25日 | |
署理 | 顏惠慶 | 1926年3月9日 | 1926年3月25日 | |
胡惟德 | 1926年3月25日 | 1926年5月13日 | ||
未就任 | 施肇基 | 1926年5月13日 | 1926年6月22日 | |
署理 | 顏惠慶 | 1926年5月13日 | 1926年6月22日 | |
署理 | 蔡廷幹 | 1926年7月6日 | 1926年10月1日 | |
署理 | 顾維钧 | 1926年10月1日 | 1927年1月12日 | |
顾維钧 | 1927年1月12日 | 1927年6月16日 | ||
代理 | 王荫泰 | 1927年6月16日 | 1927年6月20日 | |
王荫泰 | 1926年6月20日 | 1928年2月25日 | ||
羅文榦 | 1928年2月25日 | 1928年6月3日 | ||
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 | ||||
胡漢民 | 1925年7月1日 | 1927年5月11日 | ||
代理 | 陳友仁 | 1926年5月21日 | 1927年5月11日 | |
代理 | 高承元 | 1926年11月29日 | ||
伍朝枢 | 1927年5月11日 | 1928年 | ||
黄 郛 | 1928年2月10日 | 1928年6月8日 | ||
王正廷 | 1928年6月8日 | 1931年10月3日 | ||
施肇基 | 1931年10月3日 | 1931年12月30日 | ||
陈友仁 | 1931年12月30日 | 1932年1月29日 | ||
羅文榦 | 1932年1月29日 | 1933年8月17日 | ||
汪兆銘[註 1] | 1933年8月17日 | 1935年12月12日 | ||
張 群 | 1935年12月12日 | 1937年3月4日 | ||
王宠惠 | 1937年3月4日 | 1941年4月10日 | ||
郭泰祺 | 1941年4月10日 | 1941年12月27日 | ||
蔣中正[註 2] | 1941年12月27日 | 1942年10月30日 | ||
宋子文 | 1942年10月30日 | 1945年7月30日 | ||
王世杰 | 1945年7月30日 | 1948年5月31日 | ||
行憲後外交部部長 | ||||
王世杰 | 1948年6月1日 | 1948年12月27日 | ||
吳鐵城 | 1948年12月27日 | 1949年3月21日 | ||
傅秉常 | 1949年3月21日 | 1949年5月28日 | ||
胡 適 | 1949年6月12日 | 1949年10月1日 | 未就任 | |
代理 | 葉公超 | 1949年4月5日 | 1949年10月1日 | 政務次長代理 |
葉公超 | 1949年10月1日 | 1958年7月19日 | ||
黃少谷 | 1958年7月19日 | 1960年6月13日 | ||
沈昌煥 | 1960年6月13日 | 1966年6月1日 | ||
魏道明 | 1966年6月1日 | 1971年3月31日 | ||
周書楷 | 1971年3月31日 | 1972年6月1日 | ||
沈昌煥 | 1972年6月1日 | 1978年12月21日 | ||
蔣彥士 | 1978年12月21日 | 1979年12月18日 | ||
朱撫松 | 1979年12月19日 | 1987年4月21日 | ||
丁懋時 | 1987年4月22日 | 1988年7月19日 | ||
連 戰 | 1988年7月20日 | 1990年5月31日 | ||
錢 復 | 1990年6月1日 | 1996年6月9日 | ||
章孝嚴 [註 3] | 1996年6月10日 | 1997年10月19日 | ||
胡志強 | 1997年10月20日 | 1999年11月29日 | ||
程建人 | 1999年11月30日 | 2000年5月19日 | ||
田弘茂 | 2000年5月20日 | 2002年1月31日 | ||
簡又新 | 2002年2月1日 | 2004年4月15日 | ||
陳唐山 | 2004年4月16日 | 2006年1月24日 | ||
黃志芳 | 2006年1月25日 | 2008年5月5日 | ||
代理 | 楊子葆 | 2008年5月6日 | 2008年5月19日 | 政務次長代理 |
歐鴻鍊 | 2008年5月20日 | 2009年9月9日 | ||
楊進添 | 2009年9月10日 | 2012年9月26日 | ||
林永樂 | 2012年9月27日 | 2016年5月19日 | ||
李大維 | 2016年5月20日 | 2018年2月26日 | ||
吳釗燮 | 2018年2月26日 | 現任 |
辦公廳舍
外交部本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凱達格蘭大道二號,座落於博愛特區之內,為建築大師王大閎設計,落成於1972年。鄰近總統府、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國家圖書館、中正紀念堂等重要機關與設施;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近捷運小南門站、臺灣日本關係協會在捷運中正紀念堂站旁;領事事務局位於濟南路上的中央聯合辦公大樓北棟;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位於仁愛路與敦化南路的圓環邊,原作為菲律賓大使館。
參考文獻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zh;zh-hans;zh-hant| |
- . 外交部. 2011-03-10 [201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9) (中文(台灣)).
- . 聯合報. 2011-03-12 [201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5) (中文(台灣)).
- . 遠見雜誌. 1999-04 [201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5) (中文(台灣)).
- 陪都遗址溯踪 - 国民政府外交部遗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三峡博物馆,2010-1-21
- 胡立宗. . 台灣蘋果日報. 2005-10-19 [2016-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0) (中文(台灣)).
- 統一名稱 代表對內稱大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通訊社,2012/08/31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中華民國外交部 |
- 中華民國外交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繁體中文)(英文)
-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Taiwan)的Facebook專頁
- 外交部 MOFA Taiwan的Instagram帳戶
-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外交部官方頻道
-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 (Taiwan)的Twitter帳戶
- 中華民國外交部 MOFA, R.O.C. (Taiwan)在Flickr上的页面
- 中華民國駐外單位聯合網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