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鱗蛇鯖

異鱗蛇鯖,又名鱗網帶鰆,學名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中文俗稱油魚、玉梭魚,又名白玉豚,英文俗稱EscolarOilfishBlack Oilfishrudderfishwhite tuna[1],是輻鰭魚綱鱸形目帶鰆科異鱗蛇鯖屬的唯一品種。

異鱗蛇鯖
保护状况

未予评估IUCN 3.1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鲭形目 Scombriformes
科: 蛇鲭科 Gempylidae
属: 异鳞蛇鲭属 Lepidocybium
种: 異鱗蛇鯖 L. flavobrunneum
二名法
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
Smith, 1843
異名
  • Cybium flavobrunneum
    Smith, 1843
  • Diplogonurus maderensis
    Noronha, 1926
  • Lepidosarda retigramma
    Kishinouye, 1926
  • Nesogrammus thompsoni
    Fowler, 1923
  • Xenogramma carinatum
    Waite, 1904

分布

本魚常見於各地的熱帶溫帶海洋,然而北印度洋卻未見出產。

深度

根據紀錄,棘鱗蛇鯖活躍於200至885米的深層海域。

特徵

本魚體延長而側扁,下頷長於上頷,頭大,最長約200厘米,最重紀錄為45公斤。外型像似棘鱗蛇鯖,但鱗片較大,尾柄中央有稜脊,側線呈大曲紋狀,魚鰭亦略有分別。異鱗蛇鯖魚身有光澤,帶暗褐色,並隨著成長漸變成黑色。[2]背鰭硬棘8至9枚;背鰭軟條16至18枚;臀鰭硬棘1至2枚;臀鰭軟條12至14枚。

生態

本魚棲息在大陸斜坡,游泳能強,性情兇猛,具日夜垂直洄游習性。屬肉食性,以小魚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經濟利用

本魚為經濟性食用魚,作生魚片,但因內含蠟酯,有人認為不宜食用,並被歸類為油魚的一種。

命名

異鱗蛇鯖於不同國家的命名:

  • 美國:鯖魚(mackerel)、牛油魚(butterfish)、油魚(oil fish)、蓖麻油魚(castor oil fish)、天竺舵魚(rudderfish)、waluu或梭倫魣(gemfish)
  • 加拿大:油魚(oil fish)、梭倫魣(gemfish)或天竺舵魚(rudderfish)
  • 澳洲:油魚(oil fish)、黑油魚(black oil fish),經常以天竺舵魚(rudderfish)之名出售
  • 英國:可能會被錯誤標示鱸魚(sea bass)

參見

注釋

  1. 注:棘鱗蛇鯖和異鱗蛇鯖的俗稱有時會交替使用。
  2. 來源: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 - FishB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其他参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