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藤江之战 (938年)

938年白藤江之戰越南语)指的是938年12月中國南漢政權與靜海地區(今越南北部)軍閥吳權之間的戰爭,因發生在白藤江而得名。

938年白藤江之戰

东湖画吴王权打贼汉
日期938年12月
地点
结果 吳權擊敗南漢軍隊,越南自中國獨立
参战方
南漢 交趾
指挥官与领导者
劉弘操 吳權
兵力
20000人[1] 不詳
伤亡与损失
10000人[2] 不詳

起因

930年,南漢君主劉龑李守鄘梁克貞侵略交趾,擒靜海節度使曲承美而歸。但不久曲氏的部將楊廷藝就驅逐了南漢軍隊,自稱靜海節度使。937年,楊廷藝為牙將矯公羨所殺。938年,楊廷藝的女婿吳權愛州(今清化)起兵,反對矯公羨。矯公羨見吳權勢力強大,於是向南漢求救。劉龑早已有吞併交趾的野心,趁機任命兒子劉弘操靜海節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矯公羨的名義,率水軍出兵交趾。劉龔自己則屯兵海門(今廣西省博白縣),為劉弘操的後應。南漢崇文使蕭益認為此節氣多雨且又道路難行,勸諫劉龑暫時放慢進兵的速度,多用鄉導帶路。但劉龑不聽,仍命令劉弘操率水軍進兵,從海口(下龍灣)進入白藤江

經過

此時,吳權已經攻破古螺城,殺死矯公羨。在得知南漢軍隊到達白藤江之後,命令手下的軍士砍伐樹木,製造木樁,並在木樁頂端包上鋒利的鐵皮。吳權將這些木樁插在白藤江入海處的險要的江心裡,同時在河岸一帶設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漲潮而上升,淹沒了這些木樁。吳權當即命令部下率水軍向南漢軍挑戰。南漢水軍向前攻擊,吳軍佯敗而退。劉弘操果然命令南漢軍追擊,到達了吳軍的埋伏地點。敗退的吳軍返回死戰。不久以後,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樁全部暴露了出來。許多南漢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繼紛紛沉沒,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吳權的伏兵四起,趁機駕小船襲擊南漢軍,與之展開白刃戰。南漢軍大敗,損失過半,主將劉弘操陣亡。

在得知劉弘操陣亡後,南漢君主劉龑慟哭,率殘部回國。

戰後

吳權擊敗南漢後,在939年稱王,建立吳朝,都城古螺。從此以後,南漢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越南(交趾)开始走向自主独立发展道路,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正式从中国独立。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資治通鑑·後晉紀二
  • 新五代史·南漢世家第五·劉隱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之五·南北紛爭紀》以及《大越史記全書·外紀卷之五·吳紀》,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170至172頁
  • 越史略·卷上
  • 《越南歷史》(Lịch Sử Việt Nam),第二部份第四章,第15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編著: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越南科學出版社1972年版),翻譯:北京大學東語系越南語教研室(1976年3月)
  1. . baodanang.vn. [202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越南语).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2. . Nhà xuất bản Chính trị Quốc gia Sự Thật (越南语)., p. 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