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比

百分比英語:),又稱「百分率」,「百分數」(符號為「%」)是一種表達比例比率分數數值的方法(以百為分母的分數計算),也是無因次量的數字(純數)。

這一個圓餅圖顯示透過網路瀏覽器拜訪Wikimedia所記錄的百分比(2009年4月至2012年的數據)。
%
百分号

根据其英文发音,百分比在东南亚华人中常被称为巴仙;在台語中則根據日文日语:转写:」發音,華語音似趴線豆趴線[註 1],部分報章雜誌網站俗寫為[1][2][3]

英文中的一词源自拉丁文是「每」、則是「百」的意思;還有百分比的英文縮寫「pc」也常被許多人使用過[4]

歷史

古羅馬,早在十進位制的存在之前,計算往往在取得1100倍數的分數,這些分數的計算往往類似計算百分比。隨著中世紀幣值大幅度的增長,從15世紀晚期至16世紀早期以百為分母計算變得更正式,這些計算也變成常見的算術文本。許多文本應用了收益與損失、利息以及樹狀規格的作法。在17世紀也正式引用了百分之利率[5]

計算方法

如果原数值以小数或分数形式表示,则将其乘以100後再加上百分号则成为对应的百分数。例如当原来的数值是的时候,对应的百分数是:

简单一点就是把0.1437 乘以一百然后加%。 又例如当原来的数值是的时候,对应的百分数是:

表示方式

有三種符號形式:%(全形百分號)、% (百分號)、﹪(小型百分號)

百分数的表示方式是以阿拉伯数字开头,後接百分号“%”结尾。读法是在“百分之”後接着读出原文中写在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比如“42.627%”读作:“百分之四十二点六二七”。有时也会直接以读法的方式记录百分数,如“去年营业额增长百分之五”。

百分比值可能往往被限制只能位於1-100之間,但沒有任何數學限制,換句話說說百分比也可以取其它的數值[6]

百分號

英文的術語「per cent」源自拉丁文的「per centum」,意旨「由百來計算」[7]。百分號是透過義大利語per cento」的逐漸收縮演變而來,也同樣由百來計算。百分比英文旁邊的「per」經常被簡稱為「p.」,最終還是完全消失;而「cento」也被承包給一條水平線來分隔兩界,進而導出現代所標記「%」的符號[8]

文字與符號

英式英語中,「percent」經常被拆開為兩個單字「per cent[註 2][9];在美式英語中,「percent」是最常見的變式[10]

芝加哥格式手册》等格式指南與常見的英語習慣一致,通常規定數字與百分號間沒有空格。[11]但在國際標準制ISO 31-0標準中要求留有空格。[12][13]

應用

例子:

  • 折扣,舉例如「全場貨品減價20%」
  • 股市
  • 盈利賺率賠本賠率,舉例如「某電視的賺率是25%」
  • 衣物、產品成分,舉例如「某飲品含脂肪5%」
  • 市場、民意調查,舉例如「支持徵收膠袋稅保護環境的市民佔55%」
  • 人口,舉例如「今年某城人口比上年增長10%」
  • 理財分析
  • 稅率
  • 電視收視率,舉例如「某節目收視率達95%」
  • 測驗、考試(成功的機率)及格率,舉例如「六甲班數學科期考及格率達90%」

其他

百分比以100為分母分子小於100時,如50%代表原本數字的一半(0.5倍);但分子大於100時,如200%即代表原本數字的2倍。舉例如一間公司去年純利100萬元,今年的純利為120萬元,则可以表示成「今年的純利比去年增加20%」,亦可寫成「今年的純利是去年的120%」,但這種寫法較少使用。

百分比有時可能造成的誤會,部份人誤認為一個百分比的上升會被相同下降的百分比所取消,卻忽略基數已經改變,例如:

(誤)100上升50%,再下降50%,會回到100。
(正)從100增加50%,等於100 + 50,即150;而從150下降50%則是150 - 75,等於75。最終結果是小於原本的數字100。

占、超、為、增

  • 占:占計劃的百分之幾,表示完成計劃的多少%。
  • 超:超出計劃的百分之幾,就要扣除原來的基數(-100%)。
  • 為:為昨天的百分之幾,就是等於或相當於昨天的多少%。
  • 增:比昨日增加百分之幾,應扣掉原有的基數(-100%)。

參看

轉換

百分率千分率萬分率百萬分率十億分率分率
百分率 1101001041071010
千分率 0.1110103106109
萬分率 0.010.11102105108
百萬分率 10-410-310-21103106
十億分率 10-710-610-510-31103
分率 10-1010-910-810-610-31

註釋及參考文獻

註釋
  1. 台灣因日治歷史,部份詞彙發音可追溯自日語。
  2. 雖然「percentage」及「percentile」只寫其中一種單字
參考文獻
  1.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2627
  2.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20430/34194968
  3.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1/231843/web/index.html#4L-4111098L
  4. Eurozone officially falls into deflation, piling pressure on ECB.The Telegraph. 2015-01-07[2016-07-12]
  5. Smith, D.E. 2. 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1958: 247–249 [1951]. ISBN 0-486-20430-8.
  6. Bennett, Jeffrey; Briggs, William, 3rd, Pearson Addison Wesley: 134, 2005, ISBN 0-321-22773-5
  7.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3rd ed. (1992) Houghton Mifflin
  8. Smith p. 250
  9. Brians, Paul. . Common Errors in English Usage.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2010-11-22].
  10. . Oxford Dictionaries. [2010-11-22].
  11.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2007-01-05].
  12. (PDF).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2006 [2007-08-06].
  13.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1999-12-22 [2007-01-05].
查询維基詞典中的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