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朱王廟

石泉朱王廟臺灣話),台灣澎湖縣廟宇,位於馬公市石泉里的角頭廟,主祀朱府王爺,創建於清道光15年(1835年),亦是鄰近前寮里、菜園里之公廟。

石泉朱王廟
Shiquan Zhuwang Temple
石泉朱王廟立面,攝於2018年
石泉朱王廟立面,攝於2018年
漢語拼音
台羅拼音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 880 澎湖縣馬公市石泉里4鄰33號
創建年份  大清 道光15年(公元1835年)
開基者  大清 嵵裡澳石泉社、菜園社、前寮社居民
廟格 角頭廟
主神 真武大帝(前殿主神)
朱府王爺(鎮殿神祇)
文衡聖帝(副祀)
辛府王爺
金府王爺
福德正神
註生娘娘
相关人物 莊雁塔、黃貞吉

沿革

石泉里在清代屬嵵裡澚管轄,因聚落有一口自然甘泉的石井,而得「石泉社」之名。石泉社與前寮社、菜園社比鄰而居,居民間關係互動頗為密切,三社因地勢低窪,能有效遮蔽澎湖秋冬季風,且鄰近水源,適宜種植蔬果花卉,居民也多以務農為生。[1]

根據石泉朱王廟碑記,廟宇創建時間約於清代道光15年(1835年),廟中亦有石泉境內居民敬獻「安而行之匾」,落款時間為道光乙未年,應足以佐證之。[2]

關於廟宇創建的傳說,相傳當初係一名唐山客經過石泉社,由於天氣酷熱,便在溝水邊歇腳沖涼,離去之時不慎遺落身上鑲有尊號「朱府王爺」的香火袋,居民當夜發現溝渠處散發紅光,並在樹上拾獲香火袋。菜園、石泉和前寮三社的鄉佬商議之後,便發起共同籌建廟宇供奉朱府王爺之議。[3]

清代時石泉三社人口並不多,所以將石泉朱王廟奉為三社之間的公廟,而之後人口漸眾,前寮社與菜園社遂從石泉朱王廟分火,另建前寮朱王廟菜園東安宮[4][5],法師流派皆為「閭山派[6]:60–62

年表

  • 道光15年(1834),嵵裡澚石泉社、菜園社和前寮社三社居民共同起建朱王廟。
  • 光緒十年(1884),菜園社村民從石泉朱王廟分火,建菜園東安宮。[5]
  • 明治32年(1899),石泉朱王廟開辦鸞堂「日新社養善堂」。[7]
  • 明治38年(1905),黃惟嶽從石泉朱王廟分火,建前寮朱王廟。[4]
  • 大正八年(1919),朱王廟遷址約西北方200公尺處重建。[2]
  • 昭和二年(1927),石泉鄉人莊雁塔見廟宇傾圯,發起募款重建。年僅27歲的黃貞吉出任正鸞手,著善書《挽世寶篇》。[2]
  • 昭和六年(1931),重建竣工,著書立碑於廟中,石碑尚存。
  • 太平洋戰爭期間,石泉朱王廟遭美軍轟炸而毀。
  • 戰後(1945年),耗時兩年重建。
  • 民國60年(1971),朱王廟重啟修建,廟址東移約50公尺。
  • 民國88年(1999),朱王廟重啟修建,即為現貌。

圖輯

文物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石泉朱王廟
  1. . 澎湖縣馬公市公所. 2017-06-30 [2019-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中文(台灣)‎).
  2.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9-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4) (中文(台灣)‎).
  3. 陳, 正筆. . 澎湖時報 Penghu Times. 2018-03-02 [2019-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4) (中文(台灣)‎).
  4.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9-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中文(台灣)‎).
  5.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9-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9) (中文(台灣)‎).
  6. 甘, 村吉. . 澎湖縣: 甘村吉. 2009. ISBN 9789574164110 (中文(台灣)‎).
  7. 余, 光弘; 黃, 有興. .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 2005: 52–54. ISBN 9860015198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