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

石涛1642年-1707年),初画家,原姓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元济原济等。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清代學者像傳》第一集之石濤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生平

石涛是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清初,其父朱亨嘉企圖稱監國失敗被唐王處死,若及被宦官(即喝濤和尚)救出,由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

石涛一生浪迹天涯,云游四方,在安徽宣城敬亭山黄山住了10年左右,结交画家,后来到了江宁(南京)。晚年棄僧還俗,成為職業畫家。清圣祖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两次南巡时,他在南京、扬州两次接驾,献诗画,自称“臣僧”。后又北上京师,结交达官贵人,为他们作画。但终不得仕进,返回南京。最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有大量作品傳世,但偽作亦多。他還总结与整理他多年来绘画实践的经验与理论,使他晚年的作品更加成熟和丰富多采。石涛晚年多病。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年)七月,又病腕,不久去世。[1]石濤死後,高翔每歲春掃其墓。著有《画语录》十八章。

画风

石涛擅长山水,常体察自然景物,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所画的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新格,构图善于变化,笔墨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一反当时仿古之風。鄭板橋蘭竹畫均取法石濤。張大千生前收藏多件石濤書畫,最多時約五百幅。張大千亦擅長仿石濤作品,幾可亂真。

作品图片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石涛

參考書目

清初四大畫僧
八大山人 | 石涛 | 髡殘 | 弘仁
  1. 石濤好友李驎有《哭大滌子》一詩,收錄於《虹峰文集》卷七。該詩繫年於1707年秋冬之際。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