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阁会议
背景
自汉武帝以来,儒家成为汉朝官方的统治指导思想。但儒家内部学派林立,各执己见。
历史
汉甘露三年(前53年),汉宣帝在大殿中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主持会议,详论毂梁、公羊学的相同或不同之处。命令双方本着各自的经义进行辩论。参加讨论的两派,每派五人。萧望之等多数人认为,应该遵从毂梁学。由此,毂梁春秋学大为盛行。这次会议是石渠阁会议的前奏。会议结果,增设博士至十四人,比汉武帝置五经博士更进一步。石渠阁会议与汉代经学学术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汉代学术史上的重要的枢纽,是汉代学术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点。
会议奏疏辑为《石渠议奏》,又称《石渠论》,内容已散佚,仅唐代杜佑《通典》保存若干片段。
评论
- 刘德州: “对于西汉时的石渠阁会议与东汉时的白虎观会议,学界大多认为是宣、章二帝为了统一经义、统一经学而召开的。然而经过考证可以发现,宣、章二帝并没有统一经义的意愿,两次会议也绝非是为统一经义而召开,它们只是大规模的学术讨论会而已。在会议上,学者各持己见,互相辩难,即使不敌,其学说也并不会被罢黜,被取缔。”[1]
参考
- 刘德州. . 史学集刊. 2010, (1): 108-1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