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科羅拉多級 Colorado class | |
---|---|
馬里蘭號戰艦 | |
概觀 | |
艦種 | 战列舰 |
艦名出處 | 美國州名 |
擁有國 | 美國 |
前型 | 田纳西级 |
次型 | 南達科他級戰艦 (1920年) |
同型 | 科罗拉多(USS Colorado BB-45) 马里兰(USS Maryland BB-46) 華盛頓(USS Washington BB-47) 西弗吉尼亚(USS West Virginia BB-48) |
結局 | 拆解 |
技术数据 | |
標準排水量 | 32,600噸(科羅拉多、马里兰) 33,590噸(西弗吉尼亚) |
滿載排水量 | 37,500噸 改装后38,400吨 |
全長 | 190.2米 |
全寬 | 29.7米 改装后32.9米 |
吃水 | 11.6米(標準) |
动力 | 4螺旋桨 两座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驱动 |
功率 | 最大28,900马力 |
續航距離 | 8,000海里/10節 5200海里/12节 |
乘員 | 1,080人 |
武器裝備 | 8门16英寸/45倍口径主炮(双连装) 12或14门5英寸/51倍口径副炮(单管) 改装后增加: 8门5英寸/25倍口径高炮 40毫米高炮32-44门 20毫米高炮60门 |
裝甲 | 侧舷水线(最大)13.5英寸 炮塔正面18英寸 炮塔侧面10英寸 指挥塔16英寸 甲板3.5英寸 |
艦載機 | 无 |
设计
美国在得到日本建造长门级战列舰的情报后,更改田纳西级战列舰的设计,主要改进火力和防护力,8门16英寸(406毫米)口径主炮取代了14英寸口径主炮。由于火力加强,防御也相应加厚来抵御敌方相同口径炮弹的攻击。科罗拉多级继承了当时美国战列舰的标准风格,包括笼式主桅;飞剪型舰艏;副炮安装在艏楼甲板以上;
科羅拉多級采用电气推进的动力系统。该级的航行速度同当时的所有美国战列舰一样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最大航速只有21节。在该级舰建造时美国海军要求不得将蓝图作改动,因为1917年海军法案要求建造16艘战列舰和6艘战列巡洋舰,这样做可以减少建造时间。[1][2][3][4]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计划建造4艘,但三号舰华盛顿号(BB-47)因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规定终止建造。建成的同级舰三艘:科罗拉多号(BB-45)、马里兰号(BB-46)、西弗吉尼亚号(BB-48)。二号舰马里兰号首先于1917年开工,1921年率先服役,因此也有人将科罗拉多级称为马里兰级。在华盛顿条约有效时期,科罗拉多级和英国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被各国海军人士称为“big seven”。
服役情况
科罗拉多级建成后均在太平洋舰队服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最强大的战列舰。该级舰在1930年代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加强防空火力并加装5英寸高炮。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时,科罗拉多号正在西海岸的圣迭戈维修从而逃过一劫。马里兰号被两颗炸弹穿透上层甲板,舰体发生纵向倾斜。西弗吉尼亚号由于停泊在福特岛外侧,左舷被多枚鱼雷命中,因其水密性较好并且及时打开右侧注水阀门进行反注水而避免倾覆,但舰体严重受损并沉入水中。
1942年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拆除后部主桅进行现代化改装,大大加强了防空火力。西弗吉尼亚号在1943年打捞出水进行改装,拆除前后主桅,舰体上层建筑拆除并彻底重建,使其于田纳西级更加相像。马里兰号随后支援了塞班岛登陆战役并被一枚鱼雷击中受损。1944年西弗吉尼亚号与马里兰号参加了莱特湾海战并同其他4艘老式战列舰一起击沉了扶桑號戰艦和山城号战列舰。这是战争中最后一次的战列舰炮战。其后该级舰参加了包括冲绳岛战役在内的美军登陆作战。
科罗拉多级于1947年相继退役,1959年全部解体。
注释
- Gardiner & Gray 1985, p. 118.
- Friedman 1985, pp. 128, 137.
- DiGiulian 2008 (Mark 1).
- Breyer 1974, pp. 223, 226.
參考書目
- Breyer, Siegfried. . Doubleday and Company. 1973. ISBN 978-0-385-07247-2.
- Breyer, Siegfried. . 1974.
- Ferguson, John C. . Military History of Texas #4. Abilene, Texas: State House Press. 2007. ISBN 978-1-933337-07-4.
- Friedman, Norman. .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715-9. OCLC 12214729.
-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编). .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ISBN 978-0-87021-913-9. OCLC 18121784.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编). .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907-8. OCLC 12119866.
- Newhart, Max. . Missoula, Montana: Pictorial Histories Publishing Co. 1995. ISBN 978-1-57510-004-3.
在線資源
- .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Navy Department,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15 September 2011].
- .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Navy Department,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15 September 2011].
- .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Navy Department,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15 September 2011].
- . Dictionary of American Naval Fighting Ships. Navy Department, Naval History & Heritage Command. [15 September 2011].
- DiGiulian, Tony. . NavWeaps.com. 7 February 2008 [16 September 2011].
- DiGiulian, Tony. . NavWeaps.com. 31 May 2008 [21 May 2012].
- DiGiulian, Tony. . NavWeaps.com. 12 February 2012 [8 May 2012].
- DiGiulian, Tony. . NavWeaps.com. 2 May 2012 [16 May 2012].
- DiGiulian, Tony. . NavWeaps.com. 14 January 2011 [16 May 2012].
- DiGiulian, Tony. . NavWeaps.com. 20 January 2011 [16 May 2012].
- DiGiulian, Tony. . NavWeaps.com. 14 July 2011 [16 May 2012].
- DiGiulian, Tony. . NavWeaps.com. 28 January 2012 [16 May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