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殼

稻殼稻米穎殼,質地為堅硬的保護層,又称粗糠[註 1]。稻壳的植物学解剖构造包括:內稃、外稃、護穎(內穎及外穎)、小穗軸、芒。[1]

稻殼

稻殼可以用作建築材料肥料絕緣材料燃料

生產

稻殼是稻的種子或穀物的保護層,果殼在生長季節保護種子,為稻穀果實的外穎部,也稱為粗糠。稻殼是由硬質材料形成的,包括乳白色二氧化矽以及木質素纖維,所佔比例約為20%與60%;由於稻殼粗纖維含量高,因此對於人類來說是不好下嚥,也是消化不良的。然而,過去貧苦人家會以粗糠拌菜或豆粉混裹成食物來吃,成語糠菜半年糧即形容窮苦人家的飲食。

揚穀,用來將米與船體分開,是將整個米飯放入鍋中,並將風吹入空中。輕稻殼被吹走,而大米倒入鍋中。後來杵米和一個名為搗米器的簡單機器被開發出去除稻殼。1885年,現代脫谷機在巴西發明。在研磨過程中,將殼體從原料穀物中除去以顯示整個糙米,然後有時可以將其磨碎以除去層,出現白米

用途

印度尼西亞(公元5世紀)Batujaya考古遺址的寺廟是用含有米殼的磚塊製成的。

稻殼

稻殼的燃燒提供了稻殼灰。 這種灰分是無定形反應二氧化矽的潛在來源,在材料科學中有各種應用。 大多數灰分用於生產波特蘭水泥[2]當完全燃燒時,灰分可以具有高達3600的白蛋白,相比於2,800和3,000之間的水泥的白蛋白數量,這意味著它比水泥更細。 二氧化矽是沙子的基本組成部分,與砂漿和混凝土一起使用。 這種細二氧化矽將提供非常緊湊的混凝土。 灰分也是非常好的保溫材料。 灰分的細度也使其成為密封民用結構中的細小裂紋的絕佳候選物,其可以比常規水泥砂混合物滲透更深。

稻殼灰的一些可能用途包括油和化學品的吸收劑,土壤改良劑,矽源,鋼廠中的絕緣粉末,作為陶瓷工業中“醋焦油”脫模劑形式的驅避劑,作為絕緣材料。更專業的應用包括使用這種材料作為催化劑載體。[3]

固特異宣布計劃使用稻殼灰作為輪胎添加劑的來源。[4][5]

SiC生產

稻殼是可以製造碳化矽單晶晶須的低成本材料。 然後將SiC晶須用於加強陶瓷切削工具,增加其強度十倍。[6]

牙膏

喀拉拉邦中,印度,稻殼中的木炭在牙膏更換之前被普遍使用了幾個世紀以來清潔牙齒。

釀造

可以在釀造 啤酒中使用稻殼,以增加醪液的過濾能力。稻殼也使用在高粱酒的製備過程,在發酵後會於酒槽中加入稻殼增加空隙,而有利蒸餾。

肥料和底物

稻殼可以是堆肥,但木質素含量高可以使這個過程緩慢。有時候蚯蚓被用來加速這個過程。使用蚯蚓糞技術,稻殼可在約四個月內轉化為肥料。

經過煮沸的稻殼(PBH)用作園藝的底物或培養基,包括某些溶液培養。稻殼隨著時間的推移衰退。稻殼允許排水,並保留比長石少的水。,稻殼不影響植物生長調節。[7] [8]

備註

  1. 植物學的外稃(lemma)、內稃(palea)另有其定義


參見


参考文献

  1. Elke K Arendt, Emanuele Zannini. . Elsevier. 2013: 120-121. ISBN 9780857098924.
  2. Otto W. Flörke, et al. "Silica"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8, Weinheim: Wiley-VCH, . doi:10.1002/14356007.a23_583.pub3.
  3. J. Chumee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latinum–iron catalysts supported on MCM-41 synthesized with rice husk silica and their performance for phenol hydroxylation" Sci. Technol. Adv. Mater. 9 (2008) 015006 free download
  4. . [February 9,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24, 2015).
  5. (Online video) (YouTube). 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mpany. 2015-06-09 [2016-05-26] (英语).
  6. .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vision - Physical Sciences Directorate. Oak Ridge, TN, USA: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201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6).
  7. . (e) Science News. 2011-12-04 [2013-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9).
  8. Wallheimer, Brian. . Purdue University. October 25, 2010 [August 30,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8).


書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