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檔年

空檔年英語:),一般常见于青少年中学毕业之后、升读大专院校之前,腾出一年的时间以实践的方式来体验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生活方式,例如,旅行、修读(非)学术课程、义工服务、工作假期计划、等[1]

旅行可以让各人体验日常之外的很多情况。修读学术课程则会扩大专业知识库, 与其他科目领域相连接。义工服务与工作假期计划让人去体验各种领域。

澳洲文化里,空档年非常流行,甚至有很火热的电视节目。[2] 空档年亦常见于大专院校毕业之前,澳洲人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明确个人未来人生方向。

以色列人都有三年兵役[3], 之后会有一或两年的空档年。

不过,有些人认为空档年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甚至認為「若有太多的假期只會令人變得懶散」。因此,東亞里的文化從來没有「空档年」這回事,有的只是如許冠傑歌詞所說「拿拿聲即刻走去搵野(受薪工作)做 人必須知道自己既用途」(最少全首歌詞沒有提及工作以外尚有其他令人自我成長的方法),要求別人「若不讀書便要返工」的簡單思維。此外很多国家有自己的不同毕业之后的规定,例如日本的新卒一括採用[4]

一般来说,空档年的目的是让青少年踏入一个新的转折点之前,寻觅自己兴趣、目标。同时有助于青少年增强责任感和变得成熟,有助他们成长。[5]

參考

  1. .
  2. .
  3. .
  4. .
  5. Taormina, Tricia. . Her Campus. April 4, 2013 [2015-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9).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间隔年旅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