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崙斷層

米崙斷層英語:),位於台灣花蓮縣的活動斷層,屬於左移斷層兼具逆移分量,約呈南北走向,由花蓮縣七星潭海岸向南延伸,經花蓮市美崙山西南側,南至花蓮市南濱海岸,斷層於陸地部分全長約8公里,向北延伸至海底約15公里。[1] 於1951年便曾發現三條地表破裂紀錄,且與米崙斷層地質敏感區範圍重疊[2]
米崙斷層又稱花蓮斷層(林朝棨,1962),或美崙斷層(楊貴三,1986)[3][4]

概要

  • 1951年10月22日上午5時34分及11時29分,花蓮外海分別發生芮氏規模7.3及7.1之地震,米崙斷層地質敏感區附近發現三條破裂的地表,由地表破裂分析與地形分析結果,有多次斷層活動的跡象,由中央地質調查所將之列為第一類活動斷層[2]
  • 以往曾經將斷層向南延伸至木瓜溪附近,而由近期的地形地質與地球物理探勘結果,在吉安鄉就沒有發現斷層存在的證據。米崙斷層走向為北偏東35 度,具高角度左移逆衝,且上下盤之岩性截然不同,有研究顯示米崙斷層之東側,存在著米崙斷層的分支民意斷層[5];亦有研究提及米崙斷層為總稱,其包含民意斷層南濱斷層北埔斷層[6]

地質

  • 米崙斷層位於花東縱谷北端,而花東縱谷乃是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聚合之處,測量研究顯示菲律賓海板塊每年約以8公分的速率朝西北與歐亞大陸板塊聚合,造成花東縱谷一帶新期構造活動顯著。
  • 米崙斷層地質敏感區地形以臺地與平原為主,米崙斷層西側為沖積平原,東側為美崙臺地,且美崙臺地西側有著明顯之線狀崖地形。
  • 本斷層地層包含米崙鼻礫岩、米崙山礫岩、米崙層、花蓮層、階地堆積層與沖積層[2]

斷層活動性

  • 據2007年至2009年之GPS測量資料分析,米崙斷層有左移運動,平行斷層水平速率約為3-8mm/年,南段速度較北段快,抬升速率約為1mm/yr。由1995年至1999年之觀測,斷層上盤相對於下盤只有每年1mm之相對衛星方向之抬升量[2]
  •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學陳文山教授2012年「重要活動斷層帶構造特性調查研究計畫」中發現,米崙斷層的古地震與活動速率,自今之前約1820年~1630年至今日這段時間內,斷層東側垂直變形量至少4公尺以上,自今之前的300年間垂直變形量至少80公分,測得的長期抬升速率約5mm/年[7]

1951年縱谷地震系列

  • 此次地震造成米崙斷層地表破裂,七星潭附近民房內隆起40公分,斷層東半部地塊略向北移動,北端被推高約1.2公尺[2]

2018年花蓮地震

  • 2018年2月6日23時50分42.6秒發生在台灣花蓮縣近海的一場地震,地震規模6.4。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馬國鳳表示,以震源機制來判斷是由此斷層造成[8][9]。成因為此主震之前,有多達94起前震構成的「群震」,誘發了米崙斷層活動,才造成慘重災情[10]
  • 由地震資料判讀出的斷層面解,與米崙斷層的位置及走向不一致,目前資料尚無法判斷米崙斷層是否誘發本次地震。[11]
  • 花蓮市區地表破裂大多位於「F0011米崙斷層活動斷層地質敏感區」的範圍內,華西路西側坡上抬升總和約60公分且出現噴砂群(範圍70x45公尺),國盛七街抬升約8公分裂縫呈北偏東50度[11]

2018年日本地球觀測衛星觀測結論

依日本之地球觀測衛星「だいち2号」(ALOS-2)上搭載之合成開口雷達(PALSAR-2),就花蓮地震的資料顯示 : [12]

  • 自米崙斷層(Milun Fault)起至嶺頂斷層(Lingding Fault)北端約15公里,顯見沿著斷層線之地殻變動。
  • 米崙斷層東側可見朝東北向之大型隆起,斷層西側南段發現地形沉降。
  • 沿著米崙斷層穿越花蓮市中心區域之不連續地形變位,有可能是因為沿米崙活斷層而產生地表地震斷層。

參考資料

  1. 黃佩君. . 自由時報. 2018-03-05 [2018-03-05].
  2. (PDF).
  3. 鍾令和; 石同生; 劉彥求; 許文靈; 謝中敏、吳文綜.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04-12-31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2).
  4. 經濟部. . 2016-02-08 [2016-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5).
  5. 石瑞銓; 廖宏祥. (PDF). 國立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6. . 中華民國文化部《台灣大百科》. [2018-02-07] (中文(台灣)‎).
  7. 陳文山; 游能悌; 楊小青.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2年.
  8. . yahoo新聞. 2018-02-07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7) (中文(台灣)‎).
  9. . 自由時報. 2018-02-07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7) (中文(台灣)‎).
  10. . 聯合報. 2018-02-07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7) (中文(台灣)‎).
  11. .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2018-02-12年.
  12. . 日本國土交通省國土地理院. 2018-02-07 [2018-02-18].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