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斯诺维茨隔都

索斯诺维茨隔都德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波兰犹太人建立的隔都,位于上西里西亚省索斯诺维茨的什罗杜拉(Środula)区。犹太人大屠杀期间,该隔都自1943年6月至8月展开了一系列围捕行动,隔都中的男女老幼大多由大屠杀列车运到奥斯威辛集中营,据估计超过3.5万人。[1]作为最后的抵抗,青年地下组织犹太战斗组织(ŻOB)发动了一场起义,隔都在起义中被清场,绝大多数犹太战士被消灭。

索斯诺维茨隔都
索斯诺维茨隔都的犹太人被驱逐。
Sosnowiec
索斯诺维茨在波兰境内的犹太人大屠杀地图上的位置,位于奥斯威辛北方
索斯诺维茨隔都
索斯诺维茨在今天波兰的位置
地点德占波兰索斯诺维茨
50.19°N 19.08°E / 50.19; 19.08
事件类型监禁、强制劳动、转移至灭绝营
参与组织党卫队
集中营奥斯威辛集中营
受害者35,000名波兰犹太人

索斯诺维茨隔都是本津隔都内的一个行政单位,[2]两座城市同属冬布罗瓦盆地内的上西里西亚都市区。隔都的遣送行动之前,两座隔都的犹太人共享由犹太委员会指派给锡安主义青年团的“Farma”菜园。[3]

历史

索斯诺维茨战前约有3万名犹太人,占全城人口的五分之一。[4]战争爆发后的头两年,德国人将其他小城镇的犹太人重新安置到索斯诺维茨,犹太社区的人口一度增至4.5万人。[4]在冬布罗瓦盆地的所有城市中,1942年底仅有索斯诺维茨和与之毗邻的本津仍有犹太人居住。[5]

索斯诺维茨位于战前的德波边境上,波兰战役首日便被德军占领。[6]对较知名的犹太人的逮捕和殴打从第二天早上开始。1939年9月9日,索斯诺维茨的犹太大会堂被烧毁。[7]本地的犹太人被逐出条件优越的居所,在大街上被威胁。犹太商行被德国士兵劫掠一番后由纳粹当局关闭,等待没收程序。不久后便出现了枪杀和最早的大规模处决行动。犹太人被强制迁移到拥挤的住宅中,逐渐形成隔都。[5][6][8]

犹太委员会犹太区警察旋即由德国当局下令成立;委员会主席由摩西·梅林担任。[9]隔都实行食物配给制。犹太人禁止从自己社区之外的地方购买任何东西。1940年初,“上西里西亚犹太长老会中央办公室”(Zentrale der Jüdischen Ältestenräte in Oberschlesien)成立,由梅林领导,代表约45个犹太人社区。梅林一度成为冬布罗瓦盆地恶名昭彰的犹太独裁者,掌握当地犹太人的生杀大权。[10]索斯诺维茨建立了一座劳动营,用以关押从捷克斯洛伐克驱赶来的犹太人,让他们为Shine兄弟的工厂劳动。当局为本地犹太人建立了大量强迫劳动设施,生产的物资包括制服、内衣、胸衣、背包、皮革手包和军靴等。[5][11]1940年时,城中有约2,592名德国投机者;这一数字到1942年增长至10,749名投机者,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12]

隔都成立后,德国人组织了多次驱逐行动,并得到了梅林为首的犹太委员会的援助。他们挑选健康的犹太男子,送到劳改营做奴工[13]1942年5月的犹太人迁移行动大规模转移了1,500人;6月的另一次行动迁移了2,000人。[14]大致在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期间,索斯诺维茨隔都被迁移到什罗杜拉区[5][15]毗邻本津隔都。此时索斯诺维茨仍有1.3万名犹太人居住。1943年3月10日,隔都成立工作完成,正式与外界隔绝。

1943年6月,索斯诺维茨隔都的一场驱逐行动将数千名犹太人送往奥斯威辛,行动还扩展到了临近的本津隔都。[16]隔都于当年8月被清场,剩下的犹太人几乎全部被送到奥斯威辛。[17]数百名犹太人留在什罗杜拉的隔都,直到1944年1月当地清场为止。[17]

起义

29岁的弗鲁姆卡·普沃特尼茨卡是毗邻索斯诺维茨的本津隔都的起义领导人

索斯诺维茨和附近的本津隔都的犹太人有大量的地下活动,由锡安主义青年团戈尔东尼亚青年卫队等青年团体组织。1943年8月的最后一场大规模驱逐行动期间,本津和索斯诺维茨的犹太战斗组织波蘭語, ŻOB)组织了一场对抗德国人的起义[5][18]起义开始于8月3日,由崔·布兰德斯(Cwi Brandes)、弗鲁姆卡·普沃特尼茨卡、以及科茹赫(Kożuch)兄弟领导。这是当地人的一场毫无胜算的最后抵抗,绝大多数犹太青年战士(400人)在战斗中牺牲,[12]他们与德国部队的差距过于悬殊。[19]最后一趟从索斯诺维茨前往奥斯威辛的大屠杀列车于1944年1月15日离开,带走了此前被迫埋葬死者的犹太人。[12]

为纪念隔都居民的抵抗,索斯诺维茨的一条街被命名为“隔都英雄街”(波蘭語)。另有一处科茹赫兄弟广场(波蘭語),建有隔都纪念碑。

大屠杀救援

天主教加尔默罗会修女特雷莎·雅尼娜·凯罗钦斯卡带领她的女修道会帮助隔都的犹太人藏身。凯罗钦斯卡过世后46年被追授国际义人奖章。2013年,教宗方济各宣布她为可敬者。加尔默罗会修女在修道院建立了一所孤儿院;她们向藏匿中的犹太人提供免费面包,还向奥斯威辛送去食物包裹。她们将犹太儿童以假名混在基督徒孤儿中,犹太儿童因此获救。盖世太保怀疑修会有非法活动,频繁检查修会。[20]

隔都清场期间,达努塔·什瓦茨鲍姆-巴赫马耶(Danuta Szwarcbaum-Bachmajer)和她刚出生的孩子逃出隔都,被哈温斯基(Chawiński)夫妇所救。[21]另一位波兰国际义人佩拉贾·胡恰克(Pelagia Huczak)救下了什洛马·什普林格(Szloma Szpringer)和他五岁的儿子沃尔夫(Wolf)。[22][23]阿德拉·扎瓦兹卡(Adela Zawadzka)和自家三岁大的孩子与姊妹洛齐亚(Rozia)一同逃出了1943年的驱逐行动,被尤泽法·汉库斯(Józefa Hankus)和罗扎利娅·波伦布斯卡(Rozalia Porębska)姊妹两人所救。尤泽法和洛齐亚从波蘭地下國搞到了伪造的证件;洛齐亚使用她的假身份证,在铁路工约翰·布里斯(Johan Brys)的帮助下让自己的未婚夫埃莱克·雅库博维奇(Elek Jakubowicz)逃出了集中营。罗扎利娅·波伦布斯卡将约翰和埃莱克二人一同庇护起来,此外还帮助了许多来自索斯诺维茨的犹太人。波伦布斯卡家族及其友人中共有7人在1982年获得国际义人称号。[24]莫谢·科科特克(Mosze Kokotek)的妻子布兰德拉(Brandla)被德国人杀害,自己和9岁的女儿费利奇娅(Felicja)逃出了隔都,与雅利安侧的波兰人一同生活至1944年。索斯诺维茨实现无犹太化之后,他们一同离开了城市。年幼的费利奇娅被莱奥卡迪亚·斯塔特尼克(Leokadia Statnik)收养在卡托维兹附近的奥霍耶茨。莫谢与她们分别后下落不明;费利奇娅在莱奥卡迪亚的呵护下长大,1957年移民至以色列。[25]孩童索非娅·戈德曼(Zofia Goldman)被玛丽亚·苏什切维奇(Maria Suszczewicz)收养,后来和幸存下来的父亲亨里克(Henryk)团聚,移居到澳大利亚。[26]

从1943年到1945年苏军到来,玛丽亚·西特科(Maria Sitko)和女儿万达·西特科-格伯哈特(Wanda Sitko-Gelbhart)庇护六名犹太人达两年之久。六人分别为费拉·卡茨(Fela Kac)和她的姨妈弗里达(Fryda)、亨涅克·曼德尔鲍姆(Heniek Mandelbaum)、耶日·费德尔(Jerzy Feder)、费利奇娅·魏因特劳布(Felicja Weintraub)与列昂·魏因特劳布(Leon Weintraub)。 他们同住一间狭小的公寓,有一间卧室、一间厨房和一间通向走廊的门厅。费拉·卡茨和她的姨妈弗里达是从大屠杀列车上逃出的。警察搜索期间,犹太人会在男士们在地板下挖的两个洞中藏身,好让西特科母女俩装出没有藏人的样子——一旦他们被发现,协助藏匿者会被处以死刑。万达·西特科在拜访警察局时偷走了一张身份证,耶日·费德尔得以使用证件外出,从城市的雅利安侧获得生活必需品。 六名犹太人均在大屠杀中幸存。1986年,万达·西特科-格伯哈特的母亲早已去世,她自己收到了一封来自生还者的信。信中写道:“你和你的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做出了不可能的壮举,一切都是出于无私、发自内心的行动,这在当时是真正崇高的。”[27]

脚注

  1. H.E.A.R.T. . The Extermination of the Jews of Sosnowiec, Bendzin and Vicinity: 2nd June 1945. Holocaust Education & Archive Research Team. 2007 [2015-03-14].
  2. Dawid Fischer. . Holocaust Testimonies. PolishJews.org. [2016-03-28].
  3. .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2016-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0) Internet Archive. The "Farma" was a plot of land between Bedzin and Sosnowiec that was allocated to the local Zionist youth movements by the Jewish Council for the growing of vegetables.
  4. Charmatz 2003p.28.
  5. Aleksandra Namysło, Stanisław Bubin (28 July 2006), Rozmowa z dr Aleksandrą Namysło, historykiem z Oddziału Instytutu Pamięci Narodowej w Katowicach, Dziennik Zachodni via Internet Archive
  6. Charmatz 2003p.14.
  7. Charmatz 2003p.15.
  8. Charmatz 2003p.16.
  9. Charmatz 2003p.20.
  10. Charmatz 2003p.22.
  11. Charmatz 2003pp.28-30.
  12. Adam Marczewski. . Virtual Shtetl. 2011-01-21.
  13. Charmatz 2003p.32.
  14. Charmatz 2003p.38.
  15. Charmatz 2003p.46.
  16. Michael Fleming.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184. ISBN 1107062799.
  17. Charmatz 2003p.53.
  18. Abraham J. Edelheit, A World in Turmoil: An Integrated Chronology of the Holocaust and World War II,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1, ISBN 0-313-28218-8, Google Print, p.284.
  19. Adam Marczewski, Martyna Sypniewska, Zofia Sochańska, Adam Dylewski (ed.). . Virtual Shtetl. page 9 of 10. [2015-01-18].
  20. Polish Righteous. . Archiwum Matki Teresy Kierocińskiej w Sosnowcu, Dokumenty i wspomnienia świadków życia M. Teresy Kierocińskiej. POLIN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Polish Jews. 2016.
  21. Michał Grynberg. . Wydawn. Nauk. PWN. 1993: 74. ISBN 978-83-01-11186-1.
  22. Israel Gutman; Lucien Lazare; Sara Bender. . Yad Vashem. 2004: 791.
  23. . db.yadvashem.org. [2018-11-25].
  24. . db.yadvashem.org. [2018-11-25].
  25. Lucien Lazare; Israel Gutman; Dan Mikhman; Sara Bender. . Yad Vashem. 2004: 749.
  26. Israel Gutman; Lucien Lazare; Sara Bender. . Yad Vashem. 2004: 766.
  27. Israel Gutman; Lucien Lazare; Sara Bender. . Yad Vashem. 2004: 711–712.

参考文献

  • Charmatz, Konrad. .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2003-10-01. ISBN 978-0-8156-0706-9.
  • Gutman, Israel. . Macmillan. 1990. ISBN 978-0-02-896090-6.
  • Mieczysław Łyszczarz, Martyrologia Żydów m. Sosnowca w okresie okupacji hitlerowskiej (szkic monograficzny), Sosnowiec 1970.
  • Henry Schwab, The echoes that remain, Cardinal Spellman Philatelic Museum, 1992, p. 55.
  • Jarosław Sobaszk, Łukasz Podlejski, Żydzi w Sosnowcu-historia niepełna., ADORE Dąbrowa Górnicza 2005
  • N.E.Sternfinkiel, Zagłada Żydów Sosnowca, Katowice 1946.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