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廬

紫藤廬原爲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官員淺香貞次郎的宅邸。中華民國財政部接收後,做為公家宿舍,以供時任關務署署長周德偉所用,名“尊德性斋[2]。1990年代之前,紫藤廬曾是文藝界、黨外運動等人士的聚會場所[1]。此期間由周德偉之子周渝接管,改成爲茶館,因其庭院中生有三棵紫藤而取名“紫藤廬”,運營至今。[3]現爲臺北市市定古蹟,屬於臺北市文化資產,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管理。

紫藤廬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類別紫藤廬
登錄公告日期1997年7月23日
位置 臺灣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建成年代日本大正9年(1920年)
詳細登錄資料
紫藤廬
Wistaria Tea House
概要
类型宅第
地址 臺灣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16巷1號
坐标25°01′N 121°32′E
开业日期1981年
保护情况直轄市定古蹟[*]
位置图

紫藤廬,是一座二層樓的日式建築,門外附有庭院,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安區[1]

歷史

介紹牌。
東側窗戶與屋詹。
杯中植物擺設。

1975年之前

1920年代,這間房屋始建完工。[1]1921年,始有送電記錄。1945年以前,此處原爲台灣總督府官員淺香貞次郎的宅邸。

1950年9月,財政部交之爲關務署署長周德偉的公家宿舍。周德偉以尊德性斋爲其名。1963年,局部增建為二層樓,並由基隆關稅局管理。
尊德性斋成爲知識份子、文藝界人士的聚集地,殷海光張佛泉徐道鄰夏道平李敖陳鼓應等人曾於此舉行研究討論會,爲台灣引介西方自由主義思潮。[4][2]1975年,周德偉赴美。

1975年-1990年

1975年,周渝接管此地。周渝曾參與美麗島運動[3],此地成爲臺灣民主運動者的聚會場所[4]。是“反對運動記憶裏最美麗的堡壘”(陳文茜語),“落魄江湖者的棲身所”(林濁水語)。[3]周渝又將之作爲“文化沙龍”,接納了不少藝術家。[5]
是許多文化人、藝術家最初的立足點。

1981年,開設茶藝館並命名爲「紫藤廬」,是臺灣第一家茶藝館。[4]此後常於茶館中舉行展覽、講座、茶課、茶會等。[4][6]

1983年9月,由十家黨外雜誌代表所發起的黨外編聯會,正式成立,邀請時任台北市議員的陳水扁謝長廷、及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江鵬堅等在紫藤廬召開籌備會,通過組織章程草案[7]

1990年至今

1997年,基隆關稅局欲收回被佔用22年的公務宿舍,透過地方法院執行勝訴部分的判決,在查封過程引起藝文、學術、古蹟、茶藝界關注,並發起古蹟保存和搶救活動。

1997年7月,當時台北市民政局局長李逸洋出面保存紫藤廬,李逸洋主張這是臺北市市定古蹟也是台北市第一批市定古蹟之一,也是第一個以人文歷史精神及公共空間內涵為特色的古蹟。

1999年12月,法院判定紫藤廬土地及地上物之財產權為基隆關稅局所有。基隆關稅局將於2000年3月6日前收回,後來由當時的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出面表達接管意願,陳請行政院要求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將紫藤廬無償撥予台北市政府,土地由住宅用地變更為文化設施用地。

2001年,行政院准予台北市政府撥用紫藤廬,將管理機關自財政部基隆關稅局變更為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惟其土地及建物之所有權屬,仍歸財政部基隆關稅局所有。意即,土地及建物係屬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有,非屬台北市政府所有。換言之,紫藤廬之土地及建物自1951年4月23日完成登記起,所有權人即為中華民國,屬國有房地,迄今不曾變更。

2003年1月8日起,北市府以零元的公益委託方式,委由「社團法人中華紫藤文化協會」經營管理紫藤廬;紫藤文化協會則轉與周渝先生簽訂契約,將紫藤廬交由周渝先生經營之紫藤廬小吃店於房舍內提供茶藝餐飲服務、舉辦文化交流、展演、講座等活動。

2013年4月16日起,北市府將紫藤廬出租給由周渝先生開設之紫藤廬有限公司營業,自此引發政府將公有古蹟出租給私人公司營利之爭議。

藤架。

其他

  • 壺承”、“勻杯”之名是紫藤廬始用。[8]
  • 2003年6月13日[9],作家龍應台發表〈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一文,「把紫藤廬當成本土文化的圖騰物,甚至第三世界‘拒外反霸’的精神堡壘,以之迎戰來勢洶洶的‘全球化’風潮」(鄭寶娟語)[10],引起爭議[11]
沙發、圓桌與地毯
書桌書櫃

註釋

  1. 紫藤廬 臺北旅遊網
  2. 葛维樱.听周渝说老茶.三聯生活週刊.2014-06-17
  3. 紫藤廬茶館:清靜優雅中見證臺灣社會變遷 存檔,存档日期2017-03-05.中新網.2008-11-16
  4. 紫藤廬大事記
  5. 紫藤盧:無何有之鄉的茶境 王凱,三聯生活周刊,茶之道,2013年15期
  6. 紫藤廬官方網站
  7. 民主進步黨創黨與首任黨主席的角色分析, 陳順珍, 臺灣省諮議會, 2007
  8. 李曙韻,茶味的初相,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2
  9. 在龍應台與紫藤廬之間.野鶴原.2013-07-16
  10. 鄭寶娟.挑戰龍應台---我的小資情調.中國時報.92-08-15.
  11. 楊澤,〈天真女俠龍應台——走過野火時代〉,收錄於《野火集 二十週年紀念版》,上海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5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紫藤廬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