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特工

网络特工(或称網路特務,簡稱網特,在台灣也被稱為網軍)指被认为受到特定政府机构或其他(通常为政治性的)组织雇佣,为达成某一目标,互联网进行特定活动的人员。这类活动通常包括: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监视、刺探获取或者扰乱对手的情报信息,或者改变对方国的政治舆论走向等。

中国大陆

网络评论员

网络评论员(即网评员)是中国大陆的一种特定称呼,指受雇发表有利于中国政府或相关部门评论的人员。[1][2]他们通常以普通网民身份[3],在境内外网站[4][5]上发表拥护中国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内容,围攻批评政府的网络声音,或采取其他网络传播策略,来试图达到影响、引导和制造网络舆论的目的。[6]

网络论战及网络用语

与网络特工相关的中国大陆网络用语包括:

  • 五毛(或五毛党):指在网上为中国大陆说话以及对中国政府持支持态度的网民。对此不满的网络公知将这类人称呼为“五毛”,讽刺地认定他们每发一帖可以从政府手中获得五毛钱[6][7]。不过在网络论战中,被称呼为“五毛”的可能仅仅是支持中国政府的普通网民。
    • 自干五(意为:自带干粮的五毛):被称为“五毛”的人士可能会自称“自干五”(即“自带干粮的五毛党”),来声称自己是自发而非受雇支持和拥护中国政府的网民。不少自发支持中国大陆的网民也会主动自称“自干五”。该词带有自嘲意味,而贬义和侮辱意味不强。
  • 狗粮狗粮党狗粮二毛五美分(或美分党五美分党):原指受雇佣于境外反中组织,靠境外资助的网络水军或网络特工,因为部分其他网民嘲讽其发帖可以获得“五美分”(与前文“五毛”相对),因此被称为“五美分党”,其中也有一些自发对政府不满的人士。
    • 网络特工(或网特)一词虽然从定义上可以用来指代在境内外网络上制造舆论的大陆网评员,但作为网络用语在中国大陆论坛上使用时,通常都指中国政府及支持者眼中的“西方反中网络特工”,和“美分”类似。
    • 被第四权媒体不实报道和引导性报道下的信息渠道受控的民众的别称,又因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舆论战部队,这些民众因而得名“美分”。

“美分”和“五毛”等词经常被两个网络阵营在新闻评论区或论坛版块上用于对对方的蔑称和人身攻击。然而双方大多仅停留在没有实际意义的口头争论,一般都没有证据表明对方是受雇佣的网络特工或网络评论员。

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

中国的部分民间组织,包括受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资助的中国人权观察独立中文笔会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8],这些组织经常在境内外网站发表被中国政府认为反对中国的言论,因而会被一些支持中国政府的网民认为是“美分党”及网络特工组织。日本《朝日新闻》曾披露,该报获得一份关于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从1983年成立以来提供资金支持的国家组织和金额的清单,还附有支持世界各地“民主”运动的详细信息[9]。对此中国大陆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允许任何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危害本国安全和社会稳定。对那些妄图在中国境内颠覆中国国家政权、危害中国国家安全,以及损害中国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组织,中国政府将依法予以处理。[9]

中国大陆对西方媒体的批评

中国大陆官方媒体认为:境外媒体政治目标分为两个层级,最低目标是离间中国人民跟政府、中共等国家机构和其它政治团体,使中国人民放弃目前稳定的生活,把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归咎于中共的腐败、独裁专制集权、威权和极权;最高目标跟前苏联一样,颠覆中国政府,甚至肢解中国。

据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西方媒体控制中国境外舆论已达到了国内真相难以通过正常渠道在境外传播的地步。[10][11][12][13][14][15][16][17]

《舆情员津贴奖金发放表》造谣事件

大约在2016年五、六月份,一张名为《舆情员津贴奖金发放表》的名单在中国大陆网络上流传,名单列出了隶属于名为“部直属第5分队”的33名舆情员的网络ID和当年5月的收入等信息,人均月收入在8000元人民币以上,支付方式为支付宝或中国国内银行。中国左派媒体如“察网”截取名单中人员的网络发言截图,称这些人员攻击毛泽东、中国社会和政治制度,因而是“反共反华网络水军”[18],左派网民也由此用“八千党”这一网络用语来指称“西方反中网络特工”;而境外媒体自由亚洲电台则认为这是一份中国当局雇佣的网络评论员名单。[19]后据公安部官网和央视等媒体报道,该名单系伪造,上海警方已将一6人造谣团伙抓获,其来自国内多个城市,通过微信群联系,多为50岁上下,包括一内蒙古通辽市纪检委干部[20],因工作不如意、生活空虚,为寻求关注、刺激与自己意见相左的网民,晒豪车别墅现金,包装自己为为政府工作的高收入“舆情员”。央视新闻认为该犯罪团伙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形象。[21][20]

台湾

2019年12月,国民党副秘书长张显耀蔡正元及前立委邱毅召开记者会,指民进党中央组建网军,攻击政治人物[22]。另一方面,農委會編列1450萬預算事件爆發時,民進黨雇用小編來澄清不實報導,而遭外界質疑是拿人民納稅錢養網軍,至此有特定立場媒體給民進黨網軍起綽號叫「1450[23]

参见

参考文献

  1. Bristow, Michael. . BBC News. 2008-12-16 [2018-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英语).
  2. . 人民网. 2016-09-29 [2018-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中文(简体)‎).
  3. 石扉客. .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326期. 2009-06-19 [2010-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中文(简体)‎).
  4. 杰安迪.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年7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3日) (简体中文).
  5. 黃世澤. . 蘋果日報. 2015年12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12月23日).
  6. . 网易新闻中心. 2013-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13) (中文(简体)‎).
  7. Mike Elgan. . Datamation. 2009-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4) (英语).
  8. . 中国网. 2016-07-14.
  9. . 澎湃新闻. 2016-05-20.
  10. 张国庆. . 《媒体话语权: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 2013-05-07 [2013-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1) (中文(简体)‎).
  11. . 东海研究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13-05-07 [2013-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中文(简体)‎).
  12. . 中国知网. 2009-11-01 [200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中文(简体)‎).
  13. . 新华网 (环球网-环球时报). 2008-04-14 [2008-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4) (中文(简体)‎).
  14. . 新华网 (中国新闻网). 2008-05-01 [2008-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5) (中文(简体)‎).
  15. . 美国中文网. 2009-07-25 [2009-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中文(简体)‎).
  16. . 腾讯网 (新华网). 2008-03-21 [2008-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中文(简体)‎).
  17. 杨牧 (编). . 人民网 (人民网国际频道). 2008-03-27 [2008-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中文(简体)‎).
  18. 王铭. . 察网. 2016-06-27 [2018-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中文(简体)‎).
  19. . 自由亚洲电台. 2016-06-30 [2019-09-11] (中文(简体)‎).
  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2016-11-11 [2019-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3) (中文(简体)‎).
  21. . 央视新闻. 2016-11-12 [2019-09-11] (中文(简体)‎).
  22.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9-12-24 [2019-12-27] (中文(简体)‎).
  23. 楊佳穎; 張立勳. . 中國時報. 2019-05-11 [2020-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