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米哈伊洛维奇 (切尔尼戈夫-布良斯克王公)

罗曼·米哈伊洛维奇俄语Роман Михайлович Старый,或称大罗曼·米哈伊洛维奇‧布良斯基,?-不早于1288年[註 1][1])布良斯克王公(1246起),切尔尼戈夫王公(1263起)。基辅大公米哈伊尔·弗谢沃洛多维奇次子,奥利戈维奇直系切尔尼戈夫-布良斯克公王朝的开创者。1263年勾结立陶宛大公国兵变夺位,并将公国首府从切尔尼戈夫移至布良斯克。

罗曼·米哈伊洛维奇
布良斯克王公
統治1246年至1288年
前任首任
繼任奥列格·罗曼诺维奇
切尔尼戈夫-布良斯克王公

切尔尼戈夫公衔合并至布良斯克王公衔
統治1263年至1286年
前任安德烈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
繼任奥列格‧罗曼诺维奇
逝世1288年
布良斯克
安葬
布良斯克贝兹尔克修道院
王朝留里克王朝
父親米哈伊尔·弗谢沃洛多维奇
宗教信仰东正教

生平

少年

1246年,其父米哈伊尔在进见拔都汗时拒绝按长生天仪式跨过火盘,遭大汗以不服从为首下令杀害。其父死后,由长兄罗斯季斯拉夫四世继位[註 2][2],罗斯季斯拉夫四世封二弟罗曼到布良斯克做王公。叔父安德烈二世与再从叔雷利斯克王公安德烈一世作战,最后由安德烈二世先攻入切尔尼戈夫,两安德烈之战持续8年,八年的战争使得整个公国白骨满地,大量城池荡然一空,只剩下吃尸体的乌鸦呜叫声迥响。安德烈二世尽诛雷利斯克一系平息战事后,1256年又遇上旱灾继而蝗灾。罗曼·布良斯基就是在战乱中渡过了少年时期[3]

即位

1263年,罗曼·米哈伊洛维奇阴谋背叛叔父安德烈二世,勾结立陶宛大公特莱尼奥塔围攻叔父,叔父在与立陶宛军队的作战中被杀。罗曼·米哈伊洛维奇再将立陶宛军驱逐出切尔尼戈夫,由于切尔尼戈夫以西除了柳别奇外就已经和大公国势力范围隔第聂伯河相对。罗曼·米哈伊洛维奇将公国首都迁往布良斯克。这时候的切尔尼戈夫-布良斯克公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编年史家布良斯克的瓦西里记述当大罗曼成为王公的切尔尼戈夫街道行人很少,市场上缺乏商品,因为战争的关系青壮年人被召唤到战场上,城内常见的只有老弱妇孺[4]

1266年,忙哥帖木儿就任金帐大汗,罗曼·米哈伊洛维奇前往萨莱汗庭献贡,忙哥帖木儿下令按萨满教仪式宣誓效忠,被罗曼·米哈伊洛维奇拒绝,解释说这会让他想起父亲被拔都汗处死之事,忙哥帖木儿怒而拔刀出鞘,见罗曼·米哈伊洛维奇面无惧色,收刀回鞘。忙哥帖木儿最后决定折中处理,罗曼·米哈伊洛维奇与大汗用同一个碗喝马奶酒[註 3],忙哥帖木儿特许他不需双膝下跪叩头,只需单膝下跪。此事成为俄国民间故事,赞扬罗曼·米哈伊洛维奇他个人的勇气和口才,以及对正教的捍卫[5]。俄国史学家列夫·古米廖夫在1963年曾作画《罗曼·布良斯基在萨莱汗庭进见》纪念此事件,原画现藏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谢米耶夫画廊。

统治

无论如何,罗曼·布良斯基在位时奥利戈维奇系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在内两安德烈之战给他留下一个残破的公国,在外因为其远房叔祖勇者伊戈尔及其父失败的外交政策导致切尔尼戈夫-布良斯克缺乏盟友,除南边的汗庭外东西北三方皆是敌人。他前往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全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三世下跪称臣,以阻止梁赞大公罗曼三世·奥利戈维奇对公国东部边境的入侵[6]。同年,更主动割让顿河上游大片土地给斯摩棱斯克王公格列布·罗斯季斯拉维奇,引诱格列布攻打梁赞大公国。又勾结加利西亚-沃里尼亚国王列夫一世攻打斯摩棱斯克,并将柳别奇献于列夫一世。再采远交近攻方式依大汗忙哥帖木儿制梁赞,以立陶宛制列夫一世,充分利用敌对矛盾,以外交手段改善了公国形势[7]。1267年,列夫一世扶植弟弟斯瓦尔恩任立陶宛大公,稳定了后方,并因为被罗曼愚弄愤而联合斯摩棱斯克出兵攻陷切尔尼戈夫。1268年,罗曼请求全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三世支援,打退列夫一世的军队,迫其求和。雅罗斯拉夫三世从斯摩棱斯克公国割走东部土地,布良斯克-切尔尼戈夫公国维持战前边界。1269年,立陶宛人推翻斯瓦尔恩另立大公,令列夫一世反而四面受敌,无法阻止罗曼·布良斯基的扩张[8]

1274-75年,忙哥帖木儿命令罗曼率军支援列夫一世对立陶宛的征伐。1279年,罗斯大地爆发严重饥荒,切尔尼戈夫-布良斯克公国受灾严重,人口大量流失。因为公国的农业生产非常脆弱。并没有办法应付天灾,农民逃亡到别的公国。罗曼尝试从其他公国购粮应对,但没有办法阻止农民逃亡。1284年开始他向斯摩棱斯克公国抢夺粮食,并在1286年围攻斯摩棱斯克,但无法攻下,他便将公国交给儿子奥列格。1288年大罗曼去世于布良斯克,他死后,两子内战,公国陷入完全的混乱,最终导致女婿亚历山大·格列布维奇消灭了奥利戈维奇系直系[9]

注释

  1. 一说他死于1305年。普里西奥科夫认为这可能是僧侣在抄写年份时的误注,将他和斯摩棱斯克系的罗曼公的身份重叠了。
  2. 一说他死于1245年,因此是由安德烈二世直接继位。
  3. 同喝一碗代表二人结为生死之盟,成为安答

参考资料

  1. Лурье Я. С. .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ТОДРЛ. 1999: 92 (俄语).
  2. Лурье Я. С. .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ТОДРЛ. 1999: 88 (俄语).
  3. Войтович Л. В. . Львів: Інститут українознавства. 2000: 455-458 (乌克兰语).
  4. Войтович Л. В. . Львів: Інститут українознавства. 2000: 459 (乌克兰语).
  5. Гумилёв Л. Н. . Москва: Всесоюз. 1987: 227–234 (俄语).
  6. Дмитриев Ф. Д. . Орел. 1894: 96 (俄语).
  7. Дмитриев Ф. Д. . Орел. 1894: 100–103 (俄语).
  8. Дмитриев Ф. Д. . Орел. 1894: 114–127 (俄语).
  9. Войтович Л. В. . Львів: Інститут українознавства. 2000: 515,534,546-548 (乌克兰语).

另见

  • 斯摩棱斯克公王朝的布良斯克公小罗曼·米哈伊洛维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