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睡夢之牆

翻越睡夢之牆》(英語:)是一部由美國作家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創作的科學幻想短篇小說,寫於1919年,並於1919年10月首次在業餘出版雜誌《松果》(Pine Cones)上發表[1]

翻越睡夢之牆
詭麗幻譚》的內部插圖
(1938年3月,第31卷,第3期,第331頁)
作者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
类型科學幻想小說
语言英語
发行情况
收录于《松果》(Pine Cones
收录小说类型雜誌
出版日期1919年10月
出版地美國

故事情節

精神病院的一名實習醫師將他的經歷與喬·斯萊特(Joe Slater)的經歷聯繫起來,斯萊特是一名犯人,在被受限為精神障礙辯護兇手的幾週後死於病院中。他描述斯萊特為卡茨基爾山地區的典型居民、南方的白色垃圾,他們沒有什麼法律與道德可言,且其普遍的精神狀態可能低於生活在其他地區的美國本土居民。雖然斯萊特的罪行非常野蠻且無緣無故,但其面孔看起來無害且愚蠢,醫生推測他的年齡大約是四十歲。在他被監禁的第三個早晨,斯萊特精神疾病第一次發作,他突然爆發出強大的力量,需要四個人才能將他捆在拘束衣中。斯萊特胡言亂語了約十五分鐘,用他的方言講述某些光組成的雄偉大廈,空間的海洋,奇特的音樂以及幽暗的山脈與河谷。他既不會書寫又不能閱讀,而且從未聽說過任何神話故事,實習醫師對此感到好奇,他建造了用於雙向心靈感應通訊的設備,在斯萊特瀕死前將其安裝在他的前額上,他腦海中開始經歷一段相當奇妙的旅程,一道燦爛光暈與他展開對話用靈魂交談。之後那道光以斯萊特的身體作為媒介與實習醫師解釋,隨著光進入睡眠領域,人類可以體驗到許多前所未見的遠景。那晚斯萊特去世,在大陵五附近的天空發現一顆非常明亮的恆星。在一週之內,它就變得和普通恆星一樣明亮,幾個月後,它變得幾乎肉眼看不見。

創作靈感

洛夫克拉夫特說這篇故事的創作靈感來自紐約論壇報1919年4月27日的一篇文章。在彙報紐約州警方時,文章引用了一個名叫斯萊特(Slater)或薩拉特(Slahter)的家族作為落後卡茨基爾居民的代表。[2]

故事結尾提到的新星是一顆真正的恆星,名叫英仙座GK,其語錄摘自加勒特·P·瑟維斯所著的《裸眼天文學(Astronomy with the Naked Eye)》[3]

出版

《超越睡夢之牆》首次於1919年10月在由約翰·克林頓·普賴爾(John Clinton Pryor)編輯的業餘雜誌《松果(Pine Cones)》上發表[4]。隨後在《幻想迷》(1934年10月)與《詭麗幻譚》(1938年3月)中再版[4]

參考文獻

  1. . Hplovecraft.com. 2011-12-08 [2012-11-17].
  2. S. T. Joshi and David E. Schultz, "Beyond the Wall of Sleep", An H. P. Lovecraft Encyclopedia, p. 19.
  3. Joshi and Schultz, "Beyond the Wall of Sleep", p. 19.
  4. Joshi, S. T.; Schultz, David E. . Greenwood Press. : 19. ISBN 031331578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