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氏龜
肯氏龜(學名:Lepidochelys kempii,英語:Kemp's ridley sea turtle[1],或Atlantic ridley sea turtle)是一種極度瀕危的海龜。又可稱肯普氏麗龜,它是麗龜屬中現在依然存活著的兩種海龜之一,另一種是欖蠵龜。
肯氏龜 |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纲 Reptilia |
目: | 龟鳖目 Testudines |
科: | 海龟科 Cheloniidae |
属: | 麗龜屬 Lepidochelys |
种: | 肯氏龜 L. kempii |
二名法 | |
Lepidochelys kempii (Garman,1880年) | |
肯氏龜分佈圖 |
形態
肯氏龜是一種小型海龜,成年體也只有60~90(24~35英寸)長,平均重45(99英磅)。其他方面都與典型的海龜相同,例如喙狀嘴、體側的鰭狀肢。[2]
食物與生活
語源學與分類
最先描述肯氏龜的是薩繆爾·加曼,並起名為Thalassochelys kempii(或Colpochelys kempii)。而叫做“肯氏”則是爲了紀念從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寄出了這種海龜標本的漁夫理查德·M·肯普(Richard M. Kemp)。1890年鮑爾意識到它和欖蠵龜是同屬的,便它們劃歸麗龜屬。肯氏龜一度被劃為欖蠵龜的亞種,但是Bowen等人於1991年將它們重新分開了。普理查德於1969年對麗龜屬的這兩種海龜作了詳細描述,1989年確定了二者的詳細形態差異。[2]
威脅與保護
人為捕殺是肯氏龜數量迅速減少的最初原因,而今天其主要威脅則是棲息地喪失、海洋污染以及漁網。
1960年代,墨西哥率先開始保護肯氏龜,在美國,肯氏龜在1970年被列入了瀕危物種保護法案的名單。[5],後來又列入1973年的瀕危物種法案。2010年4月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也提出了相關草案[6],其中包括一個威脅測評[7]。
參考資料
- (PDF). [2013-01-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0-12-15).
- Kemp's ridley sea turtle
- . NOAA Fisheries. [2009-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4).
- . [201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8).
- . [2013-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1).
- Draft Kemp's Ridley Recovery Plan, 2010
- 2010 Threats Assessment, NOAA Fisheries
- Yahoo.com, Endangered turtle nests found in Texas
- photo on Greenpeace USA Flickr via Louisiana Department of Wildlife and Fisheries
- Marine Turtle Specialist Group.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1996. [9 May 2006].
- Sizemore, Evelyn. . Plano, Texas: Republc of Texas Press. 2002: 220. ISBN 1-55622-896-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