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培兆

胡培兆(?-2019年[註 1],男,浙江永康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胡培兆
出生1936年11月
 中國浙江省永康市
逝世2019年4月26日(2019歲-04歲-26)(82歲)
 中国福建省厦门市
国籍 中国
民族汉族
母校厦门大学
职业经济学家、教授
政党 中国共产党
配偶黄福仙
儿女胡晓蕾、胡骑巍
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85年)

生平

1936年11月出生于浙江永康胡库前杭村一个农民家庭[1]。1956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师从校长王亚南。1960年毕业后被保送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然而到校后发生了研究生规模缩招变动,他被调整为助教,后又被调回家乡浙江金华汤溪中学、让长中学、金华女中等学校任俄语和语文教师[1]

在王亚南的帮助下,1977年胡培兆被调回到厦门大学任教。回校后他出版的第一本著作《马克思资本论》,是在中学教书时写的初稿[3]。先后受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学部召集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中组部人才局“千人计划” 评审专家等[1]

2017年被查出前列腺癌[2]。2019年4月26日22时去世[1]

研究

1979年提出并论证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2000年出版的《社会主义国有资本论》一书论证了社会主义国有资本存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为中国国有资本的经营发展开拓理论空间[4]

2006年出版新著《经济学本质论》,认为研究经济学要勇于打破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教条主义,中国主流经济学应以中国经济为研究对象,解释中国经济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发展[5]

荣誉

1985年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0年被授予“福建省首批优秀专家”称号[6]。2018年获“南强杰出贡献奖”[7]

著作

  • 胡培兆. . 教育部“十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2月. ISBN 9787505839557.
  • 胡培兆. .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ISBN 9787505857223.
  • 胡培兆; 陈其林. .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年8月. ISBN 9787561526057.

注释

  1. 生年存疑。一般简历称1937年。《金华日报》称1936年11月[1]。讣告称“享年84岁”[2]。三者均矛盾。

参考文献

  1. 胡培兆:我国《资本论》和经济理论研究的杰出代表. . 金华日报: 第11版. 2019年5月27日.
  2. 佘峥. . 厦门大学新闻网. 2019-05-05.
  3. 岳怀让. . 澎湃新闻. 2019-04-30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1).
  4. 李定中. . 人民日报. 2000年5月25日: 第9版.
  5. 常永胜; 彭任; 李逸. . 人民日报. 2006年12月22日: 第15版.
  6.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2009-05-08.
  7. . 新浪新闻. 2018-04-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