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盜龍屬

臨河盜龍屬學名Linheraptor)是獸腳亞目馳龍科恐龍的一屬,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中國。牠是小型二足肉食性動物,身長小於3公尺,约2.5米长。目前僅發現一具標本,但相當完整。模式種精美臨河盜龍L. exquisitus)是由徐星等人在2010年所描述、命名。[1]

临河盗龙属
化石时期:晚白堊紀,75 Ma
PreЄ
臨河盜龍的重建圖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科: 驰龙科 Dromaeosauridae
演化支 真驰龙类 Eudromaeosauria
亚科: 伶盜龍亚科 Velociraptorinae
属: 临河盗龙属 Linheraptor
Xu et al. , 2010
模式种
精美臨河盜龍
Linheraptor exquisitus

Xu et al. , 2010

敘述

臨河盜龍的想像圖
臨河盜龍的頭顱骨

臨河盜龍是種類似鳥類獸腳亞目恐龍。身長估計值約2.1-2.5米,體重則有25公斤(55磅)左右[2][3]。牠們是快速行動且靈活的掠食動物,可能會捕殺生活在同地區的小型角龍下目。如同其他馳龍科,臨河盜龍擁有修長的頭顱骨、彎曲呈S形的頸部、鐮刀狀的第二趾爪、以及修長的尾巴;牠是雙足的肉食性恐龍,大型第二趾爪可能用來協助捕捉獵物[3]

發現及物種

在2008年,Jonah Choiniere與Michael D. Pittman等人[1]內蒙古巴音滿都呼(Bayan Mandahu)的烏梁素海組(Wulansuhai Formation)發現臨河盜龍的化石[1];該地層年代可追溯至上白堊紀坎潘階晚期,約7500萬年前。當地也曾出土過許多其他馳龍科恐龍的化石,例如伶盜龍白魔龍等。

正模標本(編號IVPP V 16923)的關節未脫落、沒有遭到擠壓變形,堪稱目前所知全世界最完整的馳龍科化石。模式種精美臨河盜龍L. exquisitus),是由徐星等人在2010年所命名、發表。屬名意為「臨河強盜」,是以化石發現地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臨河區為名;而種名exquisitus則是「精美、完好」的意思,即指其保存良好的化石標本[4]

分類

臨河盜龍被認為與白魔龍有著最密切的親緣關係,兩者屬於伶盜龍亞科,演化位置介於基礎、進階型物種之間。臨河盜龍、白魔龍的頭顱骨擁有數項共同特徵,例如大型上頜孔,也都缺乏進階型物種(例如伶盜龍)的許多特徵[1]。在2012年的一個研究,提出臨河盜龍可能是白魔龍的次異名[5][6]
2014年的另一项研究由徐星博士所领导,这项研究否定了临河盗龙是白魔龙同物异名的观点,但是临河盗龙依然存在争议。[7]

參考資料

  1. Xu, X., Choinere, J., Pittman, M., Tan, Q., Xiao, D., Li, Z., Tan, L., Clark, J., Norell, M., Hone, D.W.E. and Sullivan, C. (PDF). Zootaxa. 19 March 2010, (2403): 1–9 [2010-03-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3-13).
  2. Richard Alleyne. . The Daily Telegraph. 2010-03-19 [2010-03-21].
  3. . Science Blogging. [March 21,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3日).
  4. Ker Than. . National Geographic. 2010-03-19 [2010-03-21].
  5. Senter, Phil. .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1, 24 (10): 2197–2216. doi:10.1111/j.1420-9101.2011.02349.x.
  6. Alan Hamilton Turner, Peter J. Makovicky and Mark Norell. .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2012, 371: 1–206 [2013-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1).
  7.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the Late Cretaceous dromaeosaurid Linheraptor exquisitu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dromaeosaurid systematics.徐 星,Michael PITTMAN,舒柯文, Jonah N. CHOINIERE,谭庆伟,James M. CLARK,Mark A. NORELL,王 烁.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