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塔·葛貝洛娃

艾迪塔·葛貝洛娃 (1946年12月23日),斯洛伐克女高音歌劇唱家,20-21世纪最伟大的戏剧性花腔女高音之一,有着“花腔女皇”和“欧洲夜莺”之美誉。她那优美、清晰、强而有力的戏剧性嗓音、钻石特质的音色、超强的高音和超高音能力及持久力、标志性的弱音高弱音能力,以及她对曲目的精湛理解和个性化诠释,是她成為莫札特系列歌剧(尤其是《魔笛》中夜后),以及斯特劳斯歌剧(比如《泽贝涅塔》)的完美的诠释者之一。葛贝洛娃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对德奥歌剧的最权威诠释者之一,为此她还当选为斯特劳斯艺术协会的名誉主席,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歌剧演员当选,是一个巨大的荣耀。近年來,葛贝洛娃通過出演若干重要的美聲歌劇中的主角,取得巨大的成功,成为现代美声曲目跨世纪的最权威代表人物之一。

艾迪塔·葛貝洛娃

生平

葛貝洛娃出生於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母親是匈牙利人,而父親是德國人後裔。斯洛伐克語是葛貝洛娃的母語。她最初在布拉迪斯拉發音樂學院就讀,師從瑪莉亞·梅德維卡 (Mária Medvecká)。其後他轉到布拉迪斯拉發演藝學院(VŠMU)繼續深造。求學期間,她一直是當地著名民歌樂隊「Lúčnica」的主唱歌手,更有幾次機會登上斯洛伐克國家劇院的舞台。

1968年,葛貝洛娃首次登台,在布拉迪斯拉發出演《賽維利亞的理髮師》中的羅西娜(Rosina)。1968年,葛氏在法國圖盧茲贏得一次歌唱大賽後,便被分配到班斯卡·比斯特理察J. G. 塔約伏斯基劇院擔任歌劇獨唱家直至1970年。由於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共產政權實施的「正常體制」(Normalization),令斯洛伐克與非共產國家的邊界一直關閉。梅德維卡暗地裡為葛貝洛娃在1969年夏天安排了一次面試,過後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隨即表示要聘用葛氏。翌年2月7日,葛貝洛娃迎來事業的一個突破,在維也納國立歌劇院首次登台,主唱了莫札特魔笛》中的夜后。葛貝洛娃同時決定移民到西方。其後,葛貝洛娃一直留在維也納當獨唱家,且常會被邀請到世界各大歌劇院獻唱,特別是各個花腔角色。

1974年,葛貝洛娃首次在格林德伯恩音樂節首次登台,1977年首次登上大都會歌劇院得舞台,皆是扮演夜后。1977年首次現身薩爾茨堡音樂節,出演卡拉揚指揮下,威爾第唐·卡洛》中的王后侍女。1981年,她在 讓-皮耶爾·蓬內爾()執導的電影版《弄臣》中,和盧奇亞諾·帕瓦羅蒂共同擔綱[1]。1984年,以飾演贝利尼《卡普雷特和蒙太奇》中的茱莉葉,作為自己在倫敦皇家歌劇院的首演。而她出演的《弄臣》、《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岛》中的澤賓內塔、《茶花女》、《拉美莫爾的露契亞》、《後宮誘逃》、《玛侬》和《化妝舞會》中的奧斯卡備受好評。

而葛貝洛娃的其他重要角色包括,莫札特《唐·喬望尼》中的唐娜·安娜;多尼采蒂聯隊之花(La fille du régiment)》中的瑪莉和《羅伯托·德威瑞》中的伊莉莎白女王和羅西尼《賽密拉米德》,還有最近的新嘗試──贝利尼的《诺尔玛》。

葛貝洛娃留下不少錄音,尤其以多尼采蒂的都鐸女王歌劇系列和美聲歌劇作品的錄音而著名。部分葛貝洛娃的演出可見於DVD影碟,如《弄臣》、《玛侬》、《诺尔玛》和《羅伯托·德威瑞》。

2019年三月葛貝洛娃正式以歌劇 羅伯托·德威瑞 在德國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告別了歌劇舞台,並展開了告別演唱會,於同年的十二月葛貝洛娃於德國Gersthofen舉行了人生中最後一場獨唱會。 葛貝洛娃原本於2020年仍有一系列演出計畫,因COVID-19肆虐,無奈以74歲高齡宣布結束51年的輝煌演出生涯。

參考資料

  • Warrack, J. & West, E. (1996).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Opera - 3rd Editi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ge 213. ISBN 0-19-280028-0.
  • Kennedy M.(2004).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 4th Editi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ge 307. ISBN 0-19-860884-5.
  • 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官方網頁簡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