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窗玻璃
花窗玻璃(英語:),為西方建築裝飾品,常見於教堂,裝置於建物牆面上。在伊斯蘭教的清真寺,花窗玻璃藝術也很常見。其作用原理是,當日光照射玻璃時,可以造成燦爛奪目的效果。而在電燈時代,夜間從教會內放射出的彩光,更是氣象萬千。早期花窗玻璃多以聖經故事為內容,以光線配合圖案的效果感動信徒。而一些教會所在地本地的傳說和神話,也會進入其主題之中。近代以來,花窗玻璃不僅出現在教堂,也在許多一般建築中獲得應用。

英國坎特伯雷大教堂大花窗玻璃
色彩
花窗玻璃的色彩則是由於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不同的氧化金屬成分而產生。但花窗的色彩也有可能是玻璃製成後塗裝上去的。
西元10世紀起,西方的玻璃工廠在盛產矽土的地區廣泛建立。它們在玻璃製作半溶解狀態時添加金屬氧化物使玻璃變色。例如:
工艺种类
- 瓶狀胚心玻璃(Cylinder glass):此法為古代花窗玻璃製作所廣泛運用。即先以土石類材料製作瓶狀胚心,而後敷以溶解之玻璃,待其厚度均勻後剖開胚心,反覆壓平。
- 吹製玻璃(Crown glass):16世紀以後民間玻璃材料廣泛應用的工藝。即將溶解玻璃吹入瓶狀模具,並轉動模具以離心力使溶液均勻分佈,待固著後剖開模具取得玻璃。此法可取得適當厚度的玻璃材料用於花窗以及其他場合。
- 板製玻璃(Table glass):此法廣泛用於現代。即將玻璃溶液注於板狀模台,由於高溫玻璃溶液與冷卻的金屬模台劇烈作用,可以使玻璃產生厚實多樣的紋理。雖然此法生產的玻璃有時稱為「大教堂玻璃」(Cathedral glass),但其實並非盛行與古代而是現代,並且以商業化方式大量生產。
工序

德国希尔斯肖恩修道院教堂的花窗玻璃
- 從建築師或屋主處取得準確的需求花窗規格。
- 決定窗中的主題與花樣,例如聖徒或保護神等等。被描繪的主題,其相關文字也可能出現在花窗設計中。外圍空間則由實際設計者填滿適當圖案。
- 將圖案以全真等比的比例畫於石灰板上。此板稍後即用以決定玻璃規格並裁切、組裝玻璃。小的花窗可能只有兩個單位的大開口(openings,左右各一),在上方加上小的開口。在西方重要的大教堂的正東與正西窗(一般稱為「大東窗」與「大西窗」),則可以有七大塊以上的主要開口。
- 將全真等比的石灰板切成不同單位小塊。
- 設計者決定偏好之工藝技巧以及可取得的材料,以便決定成品將取得的視覺效果。
- 指定花色的玻璃製成後,依據石灰板規定規格被準確裁切。
- 細節的圖樣如人物毛髮等等,則於玻璃製成後以自建物內側繪製的方式塗裝。漆料包括鉛粉、銅粉等成分,並以醋、酒等為鎔劑。
- 將製成之各小塊玻璃組裝於有溝漕的鉛製框架,而後將各大塊框架焊接接合,並於玻璃表面塗上脂質以防風雨並固定。
- 巴洛克時期與哥德時期的巨大教堂還需要將上述框架再以銅線綁縛於大的鐵柱之上。而後固定到建築物上。
摧毀與復興
20世紀以來的花窗藝術

華府國家大教堂內景(雷根葬禮)
20世紀以後哥特式建筑又被新的藝術浪潮取代,若干19世紀成就非凡的花窗製作廠商因而消失。第二次世界大战導致大量歐洲教堂被炸毀,重建重修導致對花窗材料的新興需求。其中西德的藝術家在此一潮流中領導了趨勢,發展了新風。此時的花窗題材更為多樣,世俗主題與大量生產成為花窗的潮流。若干西方學府且專門開設課程研究、製作花窗玻璃。一個範例是佛羅里達州州立大學的一項專案,該專案除了研究花窗,也為該州一個棒球場製作了目前世界最大的世俗主題花窗玻璃。
當代花窗玻璃的構件主要生產於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波蘭。
参考文献
- Elizabeth Morris, Stained and Decorative Glass, Doubleday, ISBN 0-86824-324-8
- Sarah Brown, Stained Glas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Bracken Books, ISBN 1158911575
參見
- 滿周窗
- 玻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