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

莆仙戏莆仙語:),又名“兴化戏”(),是福建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1] 。源于,成于,盛于。流行于古称兴化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兴化语地区。据史料记载和调查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莆仙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莆田市
分类传统戏剧
序号147
编号项目IV-3
登录2006年

表演

表演动作受杂剧和民间傀儡戏影响。行当脚色承袭南戏规制,有贴生则旦靓妆)、等七个角色,俗称“七子班”。

音乐曲牌有一千多个。唱腔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遗响。莆仙戏的声腔主要是“兴化腔”,它综合溶化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兴化语演唱。

剧目

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莆仙戏比较著名的剧目有《琴挑》、《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等。

莆仙戏的著名剧作家有陈仁鉴柯如宽江幼宋等。

参考资料

  1. . 新浪网. [201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