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繪

萌繪日语: moee),是日本ACG文化獨有的繪畫[1],其創作目的在於「讓觀客被倒」[2]。繪製萌繪的插畫家稱為「繪師」[3]

以萌繪手法繪畫的維基娘

萌繪的繪師一般畫十多歲的少女[1],並把她們設計成臉大、眼大、嘴小的樣子[1]。也有部分萌繪角色會被加上其他萌屬性,女仆装便是一例[1]

安齋昌幸表示,儘管萌繪背後的理論套路是通用的,但繪師亦不會只把過去流行的繪圖照抄一遍,而是需要時常發掘新的元素[4]。有關趨勢的變化可在Comic Market上找到[4]。有一說認為初音未來之所以能夠成功,就是因為開發者不按萌繪的一般套路去創作[4][註 1]

萌繪在生活的不同層面皆有所應用,從一般廣告色情製品皆有其影子,不過這也受到了一些批評。部分公司和地區會把萌繪當作推廣自身的吉祥角色,這為一些於路上見到有關推廣的途人所抨擊。他們指責萌繪角色過於煽情,不適合放於路上[7][8][9]

2018年10月30日,電視節目《舒暢下來》()以「萌繪」化的繪本為題進行探討。它表示有些人一看見「萌繪」就聯想到,故有關繪本受到了一些抵制[10]。繪本的出版社河出书房新社回應道,它的確要求畫家繪製「讓孩子高興得跳起來的」繪畫,事後它為萌繪一事問過畫家,結果答覆是「從一開始就沒說過不能畫萌繪」[11]。兒童文學評論家則表示「孩子也能夠清楚判斷什麼是喜歡的萌繪和不喜歡的萌繪……批評繪本萌繪化的大人,只是無法理解萌繪的不同之處,無法分辨這些萌繪和男性向動畫有何分別而已」[12]

参见

註釋

  1. 此外還有其他說法。内藤誼人稱粉絲被「能夠自製偶像」的想法吸引[5]克理普敦未來媒體的熊谷裕介則以「共感」作切入點[6]

參考資料

  1. 田川隆博. . 名古屋文理大学紀要. 2009, (9): 76 [2020-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2. 佐藤善之. . CATS叢書. 2010, (4): 115–116 [2020-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6).
  3. . 產經新聞. 2015-05-02 [2017-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4. 安斎昌幸. . 映像情報メディア. 2012, (66): 58–59 [2020-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4).
  5. . マイナビニュース. 2012-06-10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2) (日语).
  6. . Appliv Games.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2) (日语).
  7. . ジェイ・キャスト.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1) (日语).
  8. 木村正人. . Yahoo!ニュース.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3) (日语).
  9. 山本一郎. . Yahoo!ニュース. [2019-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3) (日语).
  10. . ナリナリドットコム. [2019-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日语).
  11. . BIGLOBEニュース. [2019-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日语).
  12. . サイゾーウーマン. [2019-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6) (日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