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烜

葉永烜1947年3月10日),德國籍華人天文學家,現在台灣國立中央大學任教。是原籍廣東梅縣客家[1],出生於南京,在澳門成長。現為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太空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教授、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葉永烜
Wing-Huen Ip
葉永烜,2015年
出生 (1947-03-10) 1947年3月10日
 中華民國南京市
居住地 臺灣
国籍 德國
母校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
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畢業
匹茲堡大學物理碩士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應用物理學及資訊科學博士
知名于彗星
行星大氣與地球高層大氣
太陽系與行星形成
電漿物理
奖项教育部國家講座
美國太空總署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
中華民國物理學會會士
國立中央大學國鼎講座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士
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學會艾克斯弗獎章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天文學家、行星科學家
机构馬克斯普朗克高層大氣研究所
歐洲太空總署太陽系研究工作群委員(1982-1985)
中華民國太空計畫室首席科學家(1991-1992)
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院長(1998-2004)
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學會首任理事長(2004-2006)
國立中央大學副校長(2006-2009)
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與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1998迄今)
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系統副校長(2009-2015)
博士导师漢尼斯·阿爾文

生平

葉永烜於1947年出生於中國南京市,出生後不久於1948年隨雙親遷往台灣台中市,再於1949年遷往澳門。1965年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畢業[2]後原已錄取台灣國防醫學院,但因家庭因素[3],改為前往香港就讀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並於1969年取得學士學位。1970年取得匹茲堡大學物理學碩士,1974年取得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應用物理學及資訊科學博士,博士指導教授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漢尼斯·阿爾文[4]。曾任職於馬克斯普朗克高層大氣研究所(今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 für Sonnensystemforschung)、太空計畫室首席科學家,現在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太空科學研究所任教,並於澳門科技大學出任特聘教授;曾任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院長、副校長[5][6]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學會(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AOGS)理事長[7]台灣聯合大學系統系統副校長[8]

研究

葉永烜教授的研究專長是彗星、行星大氣與地球高層大氣太陽系與行星形成、電漿物理。1982年時他和法國科學家丹尼爾·高迪耶(Daniel Gautier)、美國科學家托比·歐文(Toby Owen)向NASA與ESA提出探測土星系統的計畫,該計畫就是現在的卡西尼-惠更斯號[9][10]NASA在2009年授予他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Exceptional Public Service Medal, EPSM)以表彰他對卡西尼-惠更斯號計畫的貢獻。

除了卡西尼計畫以外,葉永烜還曾參加喬托號深度撞击号羅塞塔號等太空探測任務[11]

他所發表的期刊論文已超過二百篇,其中登上NatureScience的至2008年共有四十二篇,為華人界之最[12]

榮譽

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演講的葉永烜,2010年

代表性著作

  • Ip, W.-H. and Banaszkiewicz, M., On the dust/gas tori of Phobos and Deimos, Geophys. Res. Lett., 17, 857, 1990.
  • Ip, W.-H., The sodium exosphere and magnetosphere of Mercury, Geophys. Res. Lett., 13, 423, 1986.
  • Ip, W.-H., Dynamics of electrons and heavy ions in Mercury’s magnetosphere, Icarus, 71, 441, 1987.
  • Ip, W.-H., On solar radiation-driven surface transport of sodium atoms at Mercury, Astrophys. J., 356, 675, 1990.
  • Ip, W.-H., Meteoroid ablation processes in Titan’s atmosphere, Nature, 345, 511, 1990.
  • Ip, W.-H., Titan’s upper ionosphere, Astrophys. J., 362, 354, 1990.
  • Ip, W.-H., Equatorial confinement of thermal plasma near the rings of Saturn, Nature, 302, 599, 1983.
  • Ip, W.-H., The exospheric systems of Saturn’s rings, Icarus, 115, 295, 1995.
  • Ip, W.-H., Plasmatization and recondensation of the saturnian rings, Nature, 320, 143, 1986.
  • Ip, W.-H., Thermal plasma composition in Saturn’s magnetosphere, Planetary Space Sci., 48, 775, 2000.
  • Waite J.H., Jr., Cravens, T.E., Ip, W.-H., et al., Oxygen ions observed near Saturn’s A-ring, Science, 307, 1270, 2005.
  • Ip, W.-H., Kopp, A. and Hu, J.H, On the star-magnetosphere interaction of close-in exoplanets, Astrophys. J., 602, L53, 2004.

家庭

葉永烜已婚並育有2女[21]。妻子馬大安是馬星野的女兒[22][23]

其他

葉永烜教授能說廣東話、客家話、中文、英文、德文,並且喜愛繪畫,自1987年自學至今,畫風以印象派為主,內容主要是風景、人物和花卉靜物;自1996年首次個展至今曾在國立中央大學校內和校外開過數次畫展[24][25][26][27][28]鹿林天文台目前正進行兩米望遠鏡新設工程,他本人為此拿出數幅畫作義賣募款[29]

此外,葉永烜擔任國立中央大學副校長期間提議在中央大學校內設置介紹各領域傑出人士的「大師座椅」[30]

参考来源

  1. 葉永烜:探測土星 要有瘋子來做
  2. . [2011-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1).
  3. 〈葉永烜 為了研究土星付出一半視力〉,《新台灣之光100:99個台灣人站上世界舞台的奮鬥故事》,遠見編輯部,2011年。ISBN 9789868707405
  4. . [2011-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7).
  5. 葉氏名人錄
  6. 給大學新鮮人》培養國際觀 尊重多元文化
  7. 中央大學副校長 蔣偉寧教授、葉永烜教授
  8. 系統副校長 存檔,存档日期2010-02-22.
  9. 催生卡西尼計畫 探測土星 葉永烜獲NASA特殊公共服務勳章
  10. 等待二十年 只為圓一個天文夢,《商業周刊》第1080期
  11. 彗星專家 編號說明
  12. 夢想成就志業/中大副校長葉永烜賣畫 催生望遠鏡
  13. 教育部國家講座暨學術獎 19人獲獎
  14. . [2010-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3).
  15. AGU Fellows
  16. 物理學會歷屆會士
  17. AOGS Axford Medal Award Recipient Professor Wing-Huen Ip
  18. 18730 Wingip (1998 KV7)
  19. 中研院第31屆院士名單揭曉 20人獲選
  20. 2020 Prize Recipients. Division for Planetary Sciences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21. 葉永烜教授 獲NASA「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中央大學電子報
  22. 馬星野先生行述
  23. 叶芃生:我的舅父马星野 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24. 葉永烜 天文學家辦畫展
  25. 天文學家葉永烜開畫展
  26. 「江山萬里行之寶島臺灣—葉永烜油畫創作個展」
  27. 中華民國精彩100—玉山油畫及木頭創意展即將登場
  28. 悠然見玉山-葉永烜個展開幕 喜迎建國百年
  29. 夢想成就志業/中大副校長葉永烜賣畫 催生望遠鏡
  30. 大師椅 中大要見賢思齊 存檔,存档日期2014-02-22.

參考資料

  • 《江山萬里行之寶島臺灣—葉永烜油畫創作個展專刊》,ISBN 9789860232103,葉永烜著,台北縣政府客家事務局出版,2010年。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葉永烜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