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嗣

蕭嗣6世紀-550年),字長胤南蘭陵郡蘭陵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南朝梁宗室,鄱陽忠烈王蕭恢之孫,鄱陽嗣王蕭範之子。

蕭嗣
南朝梁宗室
姓名蕭嗣
長胤
封爵鄱陽世子
逝世南朝梁大寶元年(550年)
晉州晉熙郡懷寧縣

生平

蕭嗣初以鄱陽嗣王蕭範嗣子的身份拜鄱陽世子。蕭嗣容貌豐偉,腰帶寬達十圍,同時個性驍果,有膽識謀略,又傾其所有養士,死士也皆願以死效忠。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十一月,蕭嗣受父親南道都督、鄱陽嗣王蕭範派遣,與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趙鳳舉各自率兵支援在前線抵禦侯景進攻的邵陵王蕭綸,在蔡洲駐軍以等待上流援軍,但最終被侯景的軍隊擊敗[1]

太清三年(549年)正月,因侯景的軍隊已包圍臺城,臺城與援軍之間的通信被切斷。此時,蕭嗣的部屬李朗請命接受鞭刑,並以自己因得罪主人而被施刑為由詐降侯景,然後伺機潛入臺城。蕭嗣依計行事,李朗得以成功進入臺城,城中方知援兵四集的情形[2]。數日後,蕭嗣等人率軍渡過淮水,進攻已被侯景佔據的東府城的前柵,並將柵欄焚燒,侯景也因此暫時後退[3]。三月,臺城失陷,蕭嗣等援軍將領退還本鎮[4]

大寶元年(550年)三月,蕭嗣在三章擊退侯景的部將任約,隨後在三章駐軍鎮守,稱之為“安樂柵”[5]。四月,蕭範豫州晉熙等郡置晉州,派遣蕭嗣擔任刺史。當時,蕭範與江州刺史蕭大心都駐扎在江州境內,但各自為政,互相對立。蕭大心因蕭範與自己作對,派兵攻擊蕭範的屬將莊鐵。蕭嗣平素與莊鐵的關係很好,於是請求父親發兵救之[6]

五月,蕭範去世,祕不發喪[7],蕭嗣仍在晉熙據守,後來由於城中的糧食耗盡,士兵皆疲乏無力。與蕭範早有聯絡的東魏見此情形,派遣牒雲洛等人前往晉熙迎接其子蕭嗣移鎮皖城。七月,任約率軍進攻晉熙,牒雲洛等人逃走,尚未來得及隨牒雲洛離開晉熙的蕭嗣只能獨自迎戰任約[8]。蕭嗣的部屬見敵軍強盛,皆勸說蕭嗣不要迎戰。蕭嗣卻叱罵道:「今日之戰,蕭嗣效命死節之秋也。」蕭嗣在與任約的軍隊作戰時,被箭射中頸部,但仍堅持帶箭手殺數人,等到敵軍退卻後才讓部屬拔箭,於是氣絕身亡。蕭嗣死後,妻、子皆被任約俘虜。

參考文獻

  • 《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二·蕭嗣傳》

注釋

  1. 《資治通鑑·卷一六一·梁紀十七》:“是日晚,鄱陽王範遣其世子嗣與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建安太守趙鳳舉各將兵入援,軍于蔡洲,以待上流諸軍,範以之高督江右援軍事。景悉驅南岸居民於水北,焚其廬舍,大街已西,掃地俱盡。”
  2. 《資治通鑑·卷一六二·梁紀十八》:“援軍募人能入城送啟者,鄱陽世子嗣左右李朗請先受鞭,詐為得罪,叛投賊,因得入城,城中方知援兵四集,舉城鼓譟。”
  3. 《資治通鑑·卷一六二·梁紀十八》:“癸未,鄱陽世子嗣、永安侯確、莊鐵、羊鴉仁、柳敬禮、李遷仕、樊文皎將兵度淮,攻東府前柵,焚之;侯景退。”
  4. 《資治通鑑·卷一六二·梁紀十八》:“南兗州刺史臨成公大連、湘東世子方等、鄱陽世子嗣、北兗州刺史湘潭侯退、吳郡太守袁君正、晉陵太守陸經等各還本鎮。”
  5. 《資治通鑑·卷一六三·梁紀十九》:“鄱陽世子嗣與任約戰於三章,約敗走;嗣因徙鎮三章,謂之安樂柵。”
  6. 《資治通鑑·卷一六三·梁紀十九》:“鄱陽王範至湓城,以晉熙為晉州,遣其世子嗣為刺史,江州郡縣多輒改易。尋陽王大心,政令所行,不出一郡。大心遣兵擊莊鐵,嗣與鐵素善,請發兵救之,範遣侯瑱帥精甲五千助鐵。”
  7. 《資治通鑑·卷一六三·梁紀十九》:“五月,乙卯,卒。範衆祕不發喪,奉範弟安南侯恬為主,有衆數千人。”
  8. 《資治通鑑·卷一六三·梁紀十九》:“初,東魏遣儀同武威牒雲洛等迎鄱陽世子嗣,使鎮皖城。嗣未及行,任約軍至,洛等引去;嗣遂失援,出戰,敗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