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輝石

薔薇輝石學名:Rhodonite),又名玫瑰石,是錳鏈矽酸鹽((Mn、Fe、Mg、Ca)SiO3)與礦物質準輝石組的成員,在結晶的三斜晶系。它通常發生是由於可解理緊湊成塊與玫瑰紅的顏色(這個名字來源於希臘ῥόδος rhodos,白裡透紅),往往傾向於表面氧化的褐色。

薔薇輝石
薔薇輝石晶體於岩石上
基本資料
類別鏈矽酸鹽
化學式(Mn2+,Fe2+,Mg,Ca)SiO3
施特龙茨分类09.DK.05
戴納礦物分類65.04.01.01
晶体空间群三斜晶系 1 軸面
晶胞a = 9.758 Å, b = 10.499 Å, c = 12.205 Å; α = 108.58°, β = 102.92°, γ = 82.52°; Z = 20
性質
顏色玫瑰粉紅至棕紅色、灰色或黃色
晶体惯态板狀晶體、塊狀、粒狀
晶系三斜晶系 - 軸面 H-M 標記為 (1) 間隙群: P1
雙晶板層,平面組成 {010}
斷口參差不齊的貝殼狀
摩氏硬度5.5 - 6.5
光澤玻璃珍珠光澤
條痕
透明性透明至半透明
比重3.57 - 3.76
光學性質Biaxial (+)
折射率nα = 1.711 - 1.738 nβ = 1.714 - 1.741 nγ = 1.724 - 1.751
雙折射δ = 0.013
多色性柔弱
參考文獻[1][2][3]

薔薇輝石的晶體通常有一個厚厚的板狀常態,但均少見。它有一個完美的棱柱形解理,幾乎成直角。硬度為5.5-6.5,和比重3.4-3.7;光澤為玻璃光澤,即不常珠光的解理面。通常是部分地由,時有可能存在相當多的取代;含有高達20%氧化鈣的灰棕色多種被稱為鈣薔薇輝石; 鋅薔薇輝石含有氧化鋅7%的含鋅品種。

薔薇輝石的鏈矽酸鹽(鏈狀矽酸鹽)結構有五個二氧化矽四面體的重複單元。罕見的多晶型物三斜錳輝石,形成在壓力與溫度條件不同,具有相同的化學成分,但為7個四面體的重複單元。

參考文獻

  1. Handbook of Mineralogy
  2. Rhodonite, Mindat.org
  3. Rhodonite, Webmineral data

 本條目出自公有领域Chisholm, Hugh (编). (11th ed.). 劍橋大學出版社. 19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