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進強

蘇進強(1954年4月5日-),曾為陸軍部隊指揮官,筆名履彊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人,是臺灣的軍人、詩人、學者、小說家政治人物。曾擔任台灣團結聯盟黨主席、國安會諮詢委員、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等職,現為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總會榮譽總會長。

蘇進強
臺灣小說家、學者、政治人士、資深媒體人
个人资料
性别
别名履彊
出生 (1953-04-05) 1953年4月5日
 中華民國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無黨籍(2014年-至今)
其他政党 中國國民黨(1970年-2001年)
 台灣團結聯盟(2001年-2014年)
军事背景
服役 中華民國陸軍
军衔 上校

簡歷

曾任國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台灣團結聯盟黨主席、南華大學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暨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教授、台灣新聞報及台灣時報社長兼總主筆、各大報主筆、專欄作家、國安會諮詢委員、中華文化復興總會秘書長、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台灣原鄉文化暨社區發展協會會長、新時代智庫協會會長、台灣青年數位文化創新協會理事長、金馬台澎兩岸交流協會會長、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副主席、國策研究院資深顧問、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總會榮譽總會長。

生平

蘇進強早年投身軍伍,1969年考入中華民國陸軍士官學校第一名畢業後保送陸軍軍官學校就學,最後於三軍大學戰略研究所畢業,服務於中華民國陸軍二十餘年,經歷陸軍部隊教官參謀指揮官,於1990年退役。在軍中,蘇進強便常執筆寫作,曾經八度獲得國軍文藝金像獎、兩度陸軍文藝金獅獎與中國文藝獎章、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小說獎(兩次)、吳濁流文學獎等。自軍中退伍後,轉任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前身)研究員、南華大學和平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並且擔任《台灣時報》總主筆;之後,也出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在文學社團的參與上,蘇進強是陽光小集成員。2003年並獲哈薩克國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台灣團結聯盟

2001年台灣團結聯盟(台聯)成立後,蘇進強出任首任秘書長。2002年至2005年1月,蘇進強擔任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秘書長。2005年1月,在台聯主席黃主文因被批評用黨資源為其子黃適卓輔選而辭職之後,蘇進強接任台聯主席。

2005年4月,蘇進強說,台聯與民主進步黨合作是基於理念,希望民進黨不要一方面認為「台聯就應該跟民進黨合作」、另一方面將台聯視為假想敵;而針對民進黨首支2005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電視廣告〈油漆篇〉直指親民黨與台聯對《中華民國憲法》修憲案立場反悔,蘇進強說,民進黨與台聯不應如此互相傷害。[1]

2005年4月4日,蘇進強承李登輝之命率台聯黨立委、幹部一行約十人到日本參拜靖國神社(2005年台灣團結聯盟參拜靖國神社事件),引起兩極化的爭議。自台聯黨主席卸任後,蘇進強公開表示赴靖國神社是身不由己的政治錯誤。

2005年7月11日,黃適卓在台聯中執會三度發言反對臨時提案將前台聯副秘書長黃金郎停權三年,蘇進強在會中仍要求通過此案,蘇進強甚至拍桌怒喊「如果今天不通過這個案子,我這個黨主席可以不當」,黃適卓當場退席抗議[2]

2005年10月,蘇進強引薦具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身分的澳門新建業集團主席吳立勝來台灣,在玉山官邸與陳水扁商談APEC會議的相關內容。,陳水扁辦公室強調,陳水扁確實和吳立勝會面,但當時並不知道吳立勝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他們事前不認識,見面之後也沒有聯繫;這場會面,因為正好是假日,所以才安排在玉山官邸,是很平常的見客,甚至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會面[3]

2006年2月,陳水扁政府即將終止適用〈國家統一綱領〉時,蘇進強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東南沿海部署飛彈逐年增加,對台灣威脅未減緩,他又說,如果美國政府要干涉台灣廢除國統會及〈國統綱領〉,等於干涉台灣內政[4]。2006年5月11日,蘇進強說,台灣沒有重新宣布獨立的問題,只有從「非正常化國家」變成「正常化國家」的問題;台灣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前途,台灣前途應由台灣人民作最後決定,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佐利克不應干涉台灣內政[5]

2006年7月10日,蘇進強說,台聯不是民進黨的一個派系,台聯沒有與民進黨切割或合併的問題;每次選情對民進黨不利的時候,民進黨就會以各種手段、政策操弄來犧牲台聯,把民進黨與台聯的政治差異抹黑為「不團結」,讓台聯的選票流失;民進黨與台聯在本質上已有很大差異,特別是兩岸經貿政策方面,台聯堅持兩岸經貿往來必須透過政府許可;泛綠團結的問題不是出在台聯,而是出在民進黨的執政績效、清廉度與改革等方面能否重新贏得人民信任,民進黨不應一味要求台聯自我犧牲;他不認同「民進黨做的統統都對,民進黨的貪腐要統統包庇」這種思維,以目前陳水扁政府弊案纏身、形象受損的窘境,民進黨「沒理由要台聯一起陪葬」[6]

2006年10月19日,蘇進強批評,過去中國國民黨一黨獨大造成「扼殺民主」,如今民進黨一黨獨大就變成「民主內戰」,民進黨與台聯協調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候選人的過程完全以「台聯退選」為前提,這是民進黨的「滅台聯計畫」。他說,當初台聯希望與民進黨有意參選者以民調決定誰代表泛綠參選,但民進黨不願意;現在民進黨卻反過來要求做民調,硬要台聯退選,「民進黨協調就是要對方退選,這樣的協調和共產黨根本沒有意義!」他諷刺,民進黨在高雄市不斷操作「台灣本土政權繫於陳菊」,但如果陳水扁政府執政六年來為台灣主體性做了很多,行政院長蘇貞昌自然不必去找台聯精神領袖李登輝解釋;「民進黨並不等於台灣主體,台灣主體政權也不能被民進黨壟斷、甚至拿來打壓台聯!」[7]

2006年10月22日,蘇進強批評,陳水扁政府六年執政確實做得很漏氣;而民進黨是大黨、是有錢的政黨,卻為了壯大自己而「為富不仁」,不僅心胸狹窄、氣度不夠,還處處打壓台聯,「民主獨裁」的作法與中國共產黨無異,讓台聯很痛心[8]

2006年12月11日,因台聯在2006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表現不佳,蘇進強向台聯中執會請辭黨主席,並提請中執會通過蘇進強請辭案,秘書長林志嘉暫代黨主席[9]。2006年12月12日,正在歐洲訪問的蘇進強透過幕僚表示,他考量身體健康因素請辭台聯主席,「去意甚堅」[10];同日,林志嘉說,他打電話請示李登輝,李登輝向他表明「蘇進強不需要辭職,台聯也不能解散」;但廖本煙說,李登輝對此根本沒有交代、也沒有特別指示,所以林志嘉所說的話「根本不存在」;同日,何敏豪說,昨天是台聯副秘書長黃昭展向李登輝表達願辭職負責,李登輝即表示沒有辭職的問題,但不是針對蘇進強的辭職講[11],但蘇進強承認李登輝確多次慰留,他不為所動仍未打消辭意。2006年12月25日,台聯中執會追認通過蘇進強請辭案,林志嘉暫代黨主席[12],蘇進強並公開宣布不再參與台聯任何黨務活動,形同退出台聯。

台灣時報

2007年7月1日,蘇進強擔任《台灣時報》社長兼總編輯,他說,他接任社長之後,絕對會堅決維持《台灣時報》特有的獨立性與批判性,他上任後便向《台灣時報》員工強調:儘管他曾任台聯主席,但他不會將《台灣時報》變成「台聯報」,《台灣時報》仍然會以無黨無派、就事論事的立場來處理新聞[13]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外傳蘇進強擔任中國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的幕僚,但蘇進強否認,表示他只是蕭萬長的長期友人並非其幕僚。不過,他確實協助安排蕭萬長本人及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參訪殿堂級作家柏楊,故被視為臺聯將在總統大選中靠向泛藍陣營的跡象。2007年9月19日,馬英九拜訪《台灣時報》總部,蘇進強親自接待;蘇進強以「我們的準總統」稱呼馬英九,並將自己的詩集《少年軍人的戀情》、鄉土小說《天機》與論文《全球化下的台灣安全》送給馬英九,獲得馬英九回贈其著作《原鄉精神》與《青春鐵馬向前行》[14]。2007年9月27日,蘇進強表示,馬英九拜訪《台灣時報》總部一事是馬英九方面主動提出的公開拜會,《台灣時報》沒有理由拒絕,來者是客,因此也以禮對待馬英九;而《聯合報》記者混在馬英九隨員之中已經相當無禮,報導還無中生有說馬英九密會他,更是惡意的政治操作、是在分化泛綠;而黃適卓在民視政論節目《頭家來開講》藉此事批評他「出賣台灣人」,不但搞錯對象,而且是為了拉抬自己的選情而配合《聯合報》的炒作。2007年12月14日,蕭萬長與蘇進強等人一起到臺北縣新店市花園新城拜訪柏楊。

2007年12月,對於黃適卓在《頭家來開講》批評蘇進強「出賣台灣人」一事,蘇進強回應:「黃適卓是不是為他老爸(黃主文)被李登輝拉下台而公報私仇,或藉修理我、對李登輝前總統『隔山打牛』,相信外界自有公評。但我相信『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任何自私自利的政客都難逃因果。」蘇進強說,他已是媒體人,他會見任何採訪對象都是理所當然,黃適卓不能用封建黨國思維指責他與馬英九會面是「背叛台灣」;更何況《台灣時報》是社會公器、不是黃適卓家或任何政黨的文宣報,因此他認為,黃適卓這種惡形惡狀、張牙舞爪、任意扣帽子的行徑與莫須有的指責是十分膚淺的,他根本不必回應黃適卓,選民已對黃適卓做出裁判(黃適卓與段宜康以民調決定誰代表泛綠在臺北市第五選舉區參選立法委員,結果段宜康獲勝)。

2008年10月31日,蘇進強以個人生涯規畫為由辭去《台灣時報》社長,副社長林世英暫代社長。之後,蘇進強受聘為有線電視--台灣藝術電視台董事長。

淡出政治

2009年5月20日,蘇進強出席玉山媒體成立酒會,代表台灣藝術電視台現場捐出新台幣一百萬元[15]

2010年12月18日,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台灣戰略研究學會共同主辦「民進黨應如何慎選2012正副總統候選人」座談會,蘇進強說,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中華民國的總統選舉, 「不管你(參選人)喜不喜歡中華民國的體制,你都要認同中華民國」;他說,他非常認同《玉山周報》創辦人呂秀蓮提出的九六共識,其實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直選總統即象徵台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1999年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中也把這一點說清楚。[16]

2011年2月24日,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宣布成立「中國研究中心」,蘇進強與朱武獻擔任中國研究中心共同召集人。[17]

2011年3月12日,蘇進強表態反對陸軍第一特種兵補償案:「陸一特的時空背景與法源依據十分清楚,自民國55年至76年,受此徵召的人數高達56萬人;若非蔡同榮等人提案補償,這此受陸一特徵召的民眾,過去幾無不平之鳴,也少有爭取補償的聲音。何況,若真的要為陸一特爭取補償,民進黨執政時即可為之,何必延宕至今?從國防專案的角度言,因國家局勢變化而臨時徵召兵員的案例,全球皆然,也沒有事後求償的案例。如果此例一開,是否在民國55年之前,陸一特尚未制度化之前,退役數年後又被徵召入伍的,以及在海、空軍服役3年的,也要含括在內?而許許多多的老兵,雖然有榮民的待遇,是否也可以額外求償?以此衍生,可說是沒完沒了,誰都可以向『不公不義』的威權政府時期求償;若是如此,國家財政如何負擔,國將不國,豈非國家災難?……公平具有普遍性,但並非『政治正確』才是真公平。若對陸一特法源有爭議,何妨聲請大法官釋憲?若動輒以政治動員、選票要脅,將造成更大的不公平。」[18]

2011年12月2日,台灣文化會館基金會成立,蘇進強擔任執行長[19]。2011年12月,蘇進強接受《新新聞》專訪時說,「政治使人性扭曲」,他踏入政壇「是一場意外」;身為一個文學作家,他無法昧著本性講一些不符事實的話,也無法經常地左轉或右轉;今後他不再碰政治,但他還是會關心政治問題;若有些在政壇的好朋友找他諮詢,他也樂於提供意見;至於公開參與政治事務、或在公開場合的站台講話,包括台聯、民進黨他都謝絕[20]

兩岸交流

2012年9月21日,蘇進強以台灣文化會館基金會執行長身分赴中國大陸江蘇省崑山市出席2012年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台商精神家園建設」專題論壇,蘇進強接受台海兩岸記者訪問時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在中國大陸參加公開活動,過去造訪是以個人身分參與學術研究。他說,政黨工作是一時的,他不會再用政黨角度思考兩岸問題,中華文化是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交流紐帶,「過去我們質疑,很多人把台灣當他鄉。但要怎麼把他鄉變成故鄉,這就是論壇主題。」他說,台海兩岸在文化、社會文明、國民氣質與品質有距離,這就是台灣主體性所在,在中華文化大旗下能百花齊放,台海兩岸都要尊重、包容、分享、欣賞;另外,保有主體性不在於政治或意識型態,而是「認知與認同」,「我們認同台灣是家鄉、故鄉,難道就不能走出去、就不能跟中國大陸交往嗎?不是嘛!」他說,台灣可變成華人文化圈主流,李登輝過去不反對中華文化交流,李登輝也曾說台灣建立「文化新中原」,但文化新中原「不是把台灣跟中國大陸完全切開」,而是台灣本身有自己的中華文化特色、也保有最好的中華文化。[21]

2013年1月,蘇進強說:「固然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沒有一部共同的憲法,但兩岸最大的公約數就是中華文化框架下的傳統中國。在台灣民眾的認知中,多數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這個『中國人』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而是傳統中國的一分子。……曾經引領風騷、主導民進黨中國論述多年的〈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都已因兩岸情勢變化而不合時宜;緊抱台獨立場、畫地自限的民進黨面對兩岸越來越開放的嚴峻考驗時,顯得左支右絀。……台灣正處在表面與大陸情勢大好、但實際暗潮洶湧的十字路口,面對國民黨與中共近乎全面開放的態勢,身為在野的民進黨有責任、也有義務成為為台灣政策把關的關鍵力量,但所有的作為都必須以瞭解、互信為基礎。事實上,許多中共官員到台灣參訪,檯面下民進黨員都已經有所接觸,相談甚歡;民進黨從政黨員到大陸參訪的,也不在少數。民進黨如果仍舊不願意與中國展開更深入、更開放的接觸與溝通,無異畫地自限、自廢武功。」[22]

2013年2月21日,蘇進強說,他現在已是文化人、非政治圈的人。2013年3月18日,蘇進強說,台灣文化會館基金會在北京及上海舉辦「美麗台灣:台灣近現代名家經典作品展」[23],有媒體捕風捉影說他們被統戰,他深不以為然;看待兩岸文化交流,應樂觀其成,不用如此狹隘與極端。[24][25]

2013年3月20日,蘇進強批評,「無為」的民進黨不是「民主進步」,而是「民主退步」、政策嚴重缺乏縱深;到目前為止,他看不到民進黨有任何政策,也沒有政策的影子,連組織都沒有弄好,瞻前顧後;民進黨做為台灣最大在野黨,有責任、也有條件做一些政策討論以凝聚在野勢力的最大共識,也要用寬闊視野看待兩岸問題或台灣內部問題;如果民進黨只停留在過去的意識形態,兩極對抗的政黨競爭會耗掉台灣;外界批評馬英九「在鏡子裡面找人」,馬英九任內的人同質性太高,馬英九應該耳聽八方、不要偏聽。他也說,台灣文化與中華文化相輔相成,台灣文化比較國際化、也更融合不同文化,但台灣文化的基礎仍是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已在台灣生根落地,但台灣也發展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台灣是一個海島,容易吸取不同文化,所以台灣文化不完全等同於中華文化,文化不必「有你沒有我」;用二分法看文化台獨或中國文化,是政治語言,沒有文化高度與厚度;台灣人可以批判中國大陸體制、可以不認同中國共產黨,但無法自外於中華文化,也不可能說與中華文化毫無關聯;台灣是保存中華文化最完整的地方,台灣是實踐中華文化的鏡子。[26]

2013年4月2日,蘇進強在北京市中國美術館及上海中華藝術宮出席「美麗台灣:台灣近現代名家經典作品展」,他說,這幾年他多次赴中國大陸「眼見為憑」,他對台海兩岸關係的思維已不再受政黨意識形態框限,而是與時俱進。台海兩岸之間歷史和現實的連結是無法否認的,一些懷疑的聲音存在也是合理的,但可透過事實來減少懷疑,和平發展是兩岸最大的共識和共利所在,文化則是兩岸間最大的交集;台海兩岸之間的歷史是客觀存在,但歷史觀必須與時俱進,不能再用過去的眼光看問題,不能事事都扣上「統戰」的帽子。他又說,若缺乏制度與協議,台海兩岸互信的不確定性就會存在;而文化交流是兩岸雙方累積互信、建立認同的最好對話方式。他又說,2005年他參拜靖國神社是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27]

2013年6月23日至9月1日,玉山文化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合辦「台灣21名家聯展」,共有86位台灣藝術家參加聯展,《玉山周報》創辦人兼綠色21台灣聯盟理事長呂秀蓮是聯展催生人,蘇進強擔任聯展總策畫。蘇進強說,近日台海兩岸互動中,大家都在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忽略文化層面的交流意涵,政治人物對文化的認知太淺薄。[28]

2013年9月,時任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資深顧問的蘇進強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民進黨的陳水扁政府執政時最大的戰略錯誤就是終止適用〈國統綱領〉;如果台灣能儘早恢復適用〈國統綱領〉,兩岸關係可能會得到更為良好的發展;能否恢復〈國統綱領〉,就在馬英九一念之間。他說,台灣島內長期以來都在進行反共及恐共的教育,使得台灣人民處於一種「戰爭恐怖主義」的陰影之中,「讓台灣人民無法信任共產黨,不能信任所謂的『政治互信』,也不能講『軍事互信』,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就是『一種投降』」;在兩岸巨大的結構性差異面前,中國大陸應該展現老大哥的泱泱氣度,站在台灣人民的角度考慮問題,要對台灣有耐心,要顧忌台灣人民對於安全感的需求,「(台灣向美國購買的)那些武器可能沒什麼用,但對於台灣人民來說,是一種心理上保障、安全感的提升;在沒有安全感的情況下,兩岸的軍事互信根本無從談起。」[29]

2013年10月21日,時任旺台兩岸互信基金會執行長的蘇進強說,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對於台海兩岸而言,既不應是、也不再是兵戎相見,更不是互相猜疑,而是以中華文化、王道精神的視角來看,台海兩岸應共創和平、互利雙贏、攜手並進。他也說,〈國統綱領〉是戰略性文件,可以擴展台灣的生存空間,鞏固兩岸的和平發展。[30]

2013年11月1日,蘇進強說,本來為了「反威權」而被中國國民黨劃為「中共同路人」的民進黨,為了鞏固基本教義派的深綠選票,諷刺地接收了中國國民黨的反共招牌,不斷以恐共心理進行鎖國政策,逢中必反,讓台灣向下沉淪了8年;泛綠人士老是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地恫嚇台灣人,這種恐共心理衍伸為逢中必反,先是反對ECFA、繼而接受ECFA,接著又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反」就是他們的硬道理,「但值得綠營人士深思的是,難道台灣要倒退到50年前高舉反共大旗的威權時代?」「面對中國崛起,只有和平發展,兩岸才能互利雙贏。」[31]

2013年11月5日,蘇進強在福州市接受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訪問時說,他的筆名「履彊」是取《易經•履卦》中「履虎尾,不咥人」和《十翼•象傳》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意,「如果沒有中華文化的涵養,我怎麼可能寫那麼多的小說、詩、散文」。他說,他從政是一段人生的偶然,從政也許不是他應該要走的路,但從作家的角度講,從政算是豐富他的人生閱歷,「更重要的是,這段經歷讓我對台灣有了更多的了解,對兩岸關係有了不同角度的思考;因此,退出政壇以後,我感到我應該站出來為推動兩岸交流作出努力,把我認為正確的觀念傳播出來」。他說,「兩岸文化緊密相聯,可以通過交流合作,共同發揚光大中華文化」;他贊成台海兩岸趕快簽署「兩岸文化交流協議」,此協議可以涵蓋兩岸教育、新聞等多個領域,對兩岸關係將產生廣泛影響,意義絕不亞於ECFA。他說,兩岸文化交流並不能停留在類似舉辦畫展這種「精英」層面,應該深入基層、深入社區,讓兩岸民眾通過文化交流來增進了解、增進感情,這才是兩岸文化交流的最終目的。他說,兩岸人民必須增強同理心才能互相了解,「就好像我寫小說一樣,必須對人物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有感同身受的體會,才能夠把人物形象刻畫得生動鮮活」;而要增強同理心,就需要通過兩岸基層的文化交流進入彼此的生活層面,為對方著想;將這種同理心放到更宏觀的兩岸關係層面就是《孟子》中提到的王道精神,王道精神體現在兩岸關係中就是「尊重、包容、欣賞、分享」;兩岸同文同種,理應相輔相成,可以通過王道精神來化解紛爭、增進互信、實現和平發展。他說,祖籍泉州的他尚未去過泉州,他打算今後找機會帶家人一起去泉州尋根祭祖,也希望下一代能來中國大陸創業發展,「我的小孩跟我說,他們的希望和未來在大陸;我告訴他們,你們要來大陸就趁早,再不來可能就沒機會了」。[32]

2014年2月9日,時任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的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熺與時任金馬台澎兩岸交流協會會長的蘇進強在福州市簽訂《海峽兩岸共建黃河菌草生態治理示範基地》協議,台海兩岸攜手運用「菌草技術」修復黃河生態。[33]

2014年3月4日,台聯發出聲明,認為蘇進強在隨連戰訪問中國大陸及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講到一中框架、九二共識也不稀奇」,推崇連戰為「兩岸和平發展推手」,敦促民進黨讓〈台獨黨綱〉「成為歷史文件」,甚至發表「王張會是政治對話」、「ECFA與服貿協議也都是廣義政治對話」、「經濟搭台、政治唱戲」等言論,嚴重違背台聯立場,使人誤會這是台聯的主張,引發台聯支持者反彈聲浪,因此台聯中執會於本月3日全體無異議開除蘇進強黨籍;中執會後,黃昆輝隨即向李登輝報告,李登輝雖不置可否,也表示瞭解[34]。同日,蘇進強說,事前他沒有被告知開除黨籍,「但沒有關係啦」,他會秉持「君子之交」不出惡言,他也祝福台聯,但黃昆輝實在不需要為了開除他而驚動李登輝;他說,他在台海兩岸講的話都一樣,都是站在維護台海和平發展與台灣生存的角度發言,他不需要向任何政黨報告他所從事的工作。蘇進強笑說,對於被台聯開除黨籍一事,他沒有任何情緒,無怨無悔,甚至本日下午還心情輕鬆地寫了一篇文章;他說,台聯此時才大張旗鼓將他開除黨籍,「可能是他們對連戰有很多情緒吧」;不過他說,這件事讓他有所微詞的地方就是台聯硬要把李登輝拉下水,這件事明顯是黃昆輝的意思,根本不應該牽拖到李登輝身上[35]

2014年3月6日,黃昆輝被中國評論通訊社記者提問台聯開除蘇進強黨籍一事,原本笑臉迎人的黃昆輝突然話停了好幾秒鐘,臉色一沉,直說開除蘇進強黨籍的原因是「他跟著連戰到中國講了不該講的話,他的心根本不在這裡」。

2014年5月12日,蘇進強說,他擔任台聯黨主席時曾銜李登輝之命與宋楚瑜商談第三勢力一事,因宋楚瑜認為時機不成熟而作罷。[36]

2014年7月22日,蘇進強於全國台灣研究會、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共同舉辦的「第23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37][38]發表主題演講,他說,台海兩岸關係既要接地氣、又要接人氣,小區營造(社區營造)與小區治理(社區治理)是兩岸交流中必須重視的熱點。他說,台海兩岸一水之隔,文化血緣同根同源,雖然歷史的糾葛導致分離分治六十餘年,但近年兩岸關係已達到前所未有的和諧穩定;中國大陸希望與台灣進一步交流互動,便須深入台灣小區,擴大與台灣各階層的交流互訪,了解廣大基層民眾真正的想法,尤其要關注支撐整個社會運作基礎的中小企業、中下階層、中南部的心聲與需求,尋求化解雙方矛盾的利基,讓兩岸人民增加互信與互利。[39]

2014年12月12日,蘇進強說,〈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立法院不能通過的關鍵是馬英九、不是民進黨、也不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如果馬英九同意《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過關,接下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與〈兩岸貨品貿易協議〉要通過就變得不是那麼困難;他說,如果民進黨重返執政,民進黨不可能推翻國民黨的政策,民進黨在思考的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監督條例先過」應該是民進黨的底線;他說,就他所知,民進黨的好朋友們對此已有心理準備,綠營不少學者都被徵詢過,民進黨不像外面所說「九合一選舉大贏後就什麼都不改了」,他認為民進黨反而更戒慎恐懼、要做好執政的準備,因此不要太小看民進黨,蔡英文的決策重心相當深廣;他說,他希望藍綠陣營要有國家大戰略、不應再用政黨角度思考,〈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與〈兩岸貨品貿易協議〉應在健康的環境下通過。[40]

軍公教聯盟黨

2015年7月28日,軍公教聯盟黨舉行10名區域立法委員參選人誓師大會[41],時任該黨總顧問的蘇進強說,以他對政治的認識,當一個國家的軍公教變成階級鬥爭的對象,這國家就準備要垮了;誓師大會在場所有參選人都是來自基層,不是貴族,沒有「既得利益者」;國家所有公務員制度都要有信賴保護原則,軍公教應有的價值被政客污衊,但有些抱持「永遠混吃等死」心態的軍公教也要覺醒;台灣的總統大選之所以會變成統獨之爭,是國民黨與民進黨聯手搞出來的,「獨立是統一之門,統一是獨立之路」;政治人物不知道民間疾苦,政策胡搞瞎搞、地方財政黑洞亂挖,卻又推說「軍公教領最多」,變成社會對立、所有階層都質疑「軍公教領那麼多」,這讓他很不滿;「軍公教的門打開的啊,你來參加考試啊,你來一步一步走啊!基於信賴保護原則的制度在那裡啊!要改革可以,國、民兩黨要負責啊!」他說,軍公教聯盟黨雖然因為國民黨執政時間長而被當作藍營,卻是真正能夠穩定台灣永續發展的力量;走出藍綠惡鬥夢魘,找尋中道理性之路,軍公教聯盟黨責無旁貸。[42]

文學創作

蘇進強以筆名履彊寫作小說,將寫實風格與鄉土文學作出結合,曾參與《綠地》詩刊創刊,為「陽光小集」詩人,遊走詩、散文、小說各種文類。曾八度獲得國軍文藝金像獎及八十年度吳濁流文學獎、中國時報第四屆文學獎、聯合報第三、第六屆小說獎、中國文藝獎章。蘇進強除軍事國家安全的專業著作之外,並著有短篇小說集《楊桃樹》、《江山有待》,中篇小說《春風有情》、《春訊》,長篇小說《水勢》、《江山兒女》,散文集《讓愛自由》、《鄉關何處》等三十餘冊。其中,以短篇小說《楊桃樹》獲得《聯合報》第六屆(1981年)短篇小說獎(並入選年度小說獎),同時被國立編譯館選入台灣的國民中學國文課本(分為上下兩課),《老楊和他的女人》等作品亦被翻譯成英文、俄文等多國文字。

文學大師齊邦媛在《一生中的一天》裡提及老兵與離散這個主題時,曾提到「《老楊和他的女人》的作者履彊,原名蘇進強,是戰後本省子弟最資深的職業軍人之一,也是一位優秀的小說家。以他對軍中生活的了解和本土的觀點寫老楊這個老兵,在去大陸探親之後,選擇重回台灣終老的責任感與深情。英譯在中華民國筆會季刊出版後,耶魯大學的 China Review 來函要求轉載。」[43]

此外,在前衛出版社出版的《臺灣作家全集》 -- 《履 彊集》中,為本書作序的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施淑提到「在鄉土文學論戰後崛起的台灣作家中,履彊是生活經驗比較特殊的一位。一方面,他生長於迄今仍保留農業生產特色的雲林地區,泥土的氣息,鄉野的風息,對於他可以說是不假外求的,與生俱來的東西。另一方面,曾經是職業軍人的他,軍旅生活給予他一般作家無由企及的生命形態和寫作材料。這兩重因素,造就了履彊小說創作的獨特風貌,也為他博得評論家稱道的『軍人魂與鄉土情懷』的讚譽。」[44]齊邦媛在為本書總結時,她以「飄泊與回家的文學」作為她對履彊作品集觀察的結論,她說:「用『鄉土作家』或『軍中作家』來稱呼四十歲的履彊是不夠妥切的。鄉土和軍旅經驗都有某種程度的限制性,同時也有形象與心態的矛盾性。由作品看,在寫作近二十年後,履彊已漸跨出這兩個範疇,走向『人生作家』的境界。」[45]

注釋

  1. 李心怡. . 《新台灣新聞周刊》第475期. 2005-04-28 [2013-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7).
  2. 吳家翔. . 台灣蘋果日報. 2005-07-12.
  3. 楊鎮全、莊庭豪. . TVBS新聞. 2008-07-07.
  4. 謝佳珍. 蘇進強: 美國不應干涉台灣內政. 中央通訊社. 2006-02-06.
  5. . 台灣日報. [2006-05-12].
  6. 羅暐智、王品棻. 共組綠色公義聯盟? 台聯:不與民進黨一起陪葬. 東森新聞報. 2006-07-10 (中文(台灣)).
  7. 林庭瑤、陳璧琳、高有智. . 聯合報. [2006-10-20].
  8. 王淑芬、黃瑞弘. . 中央通訊社. [2006-10-22].
  9. . 2006-12-12 [2017-02-07].
  10. . 蘋果日報. 2006-12-13 [2017-02-07].
  11. 楊昇儒. 台聯嚴重內訌 廖本煙:黨部的事別讓李再煩惱. 聯合晚報. 2006-12-12.
  12. . 中央通訊社. 2006-12-25 [2017-02-07] (中文(台灣)‎).
  13. 李心怡. . 《新台灣新聞周刊》第596期. [2007-08-23].
  14. . hk.crntt.com. [2017-03-21].
  15. . 蘋果日報. [2017-03-21] (中文(台灣)‎).
  16. . archive.is. 2014-08-11 [201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1).
  17. . www.taiwanenews.com. [2017-03-21].
  18. . 蘋果日報. [2017-03-21] (中文(台灣)‎).
  19. . www.myaena.net. [2017-03-21] (中文(台灣)‎).
  20. . www.new7.com.tw. [201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1).
  21. . www.hkcna.hk. [2017-03-21].
  22. . hk.crntt.com. [2017-03-21].
  23. 3139. . tw.people.com.cn. [2017-03-21].
  24. . www.new7.com.tw. [201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1).
  25. . www.chinatoday.com.cn. [2017-03-21].
  26. . hk.crntt.com. [2017-03-21].
  27. . news.ifeng.com. [2017-03-21].
  28. . Newtalk 新頭殼. [2017-03-21] (中文(台灣)‎).
  29. . hk.crntt.com. [2017-03-21].
  30. 中時電子報. . 中時電子報. [2017-03-21] (中文(台灣)‎).
  31. 中時電子報. . 中時電子報. [2017-03-21] (中文(台灣)‎).
  32. 中時電子報. . 中時電子報. [2017-03-21] (中文(台灣)‎).
  33. chinanews. . www.chinanews.com. [2017-03-21].
  34. https://www.facebook.com/ETtoday. .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7-03-22] (中文(台灣)‎).
  35. . BBC 中文网. [2017-03-22].
  36. 中時電子報. . 中時電子報. [2017-03-22] (中文(台灣)‎).
  37. 赵静. . www.taiwan.cn. [2017-03-22] (查莫罗语).
  38. . tv.cntv.cn. [2017-03-22] (英语).
  39. 新聞, Qoos. . Qoos 新聞. [2017-03-22].
  40. 新聞, Qoos. . Qoos 新聞. [2017-03-22].
  41. . 蘋果日報. [2017-03-22] (中文(台灣)‎).
  42. . [2017-03-22].
  43. 齊邦媛,《一生中的一天》,爾雅出版社,2004年初版,第 185 頁
  44. 施淑編,《履 彊集》,前衛出版社,1992年初版,第 9 頁
  45. 施淑編,《履 彊集》,前衛出版社,1992年初版,第 253 頁

外部連結

政党职务
 台灣團結聯盟
前任:
黃宗源(代理)
正任:
黃主文
台灣團結聯盟主席
第二任
2005年1月10日-2006年12月25日
繼任:
林志嘉(代理)
正任:
黃昆輝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