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鲨目

虎鲨目學名:Heterodontiformes),又稱為異齒鮫目異齒鯊目,是板鳃亞綱中的一个比较小的,為現代鯊魚基群。包含虎鯊科虎鯊屬,現存共有 9 種。屬於小型鯊魚,體型最大的物種體長僅 1.65(5.5英尺),為熱帶亞熱帶海域中的底棲物種。

虎鲨目
化石时期:183–0 Ma 侏儸紀 - 現今[1][2]
PreЄ
佛氏虎鯊Heterodontus francisci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下纲: 鲨鳐下纲 Euselachii
演化支 新鲨类 Neoselachii
总目: 鲨总目 Selachimorpha
目: 虎鲨目 Heterodontiformes
L. S. Berg, 1940
科: 虎鯊科 Heterodontidae
J. E. Gray, 1851
属: 虎鯊屬 Heterodontus
Blainville, 1816

9个种(見內文)

虎鲨卵

虎鯊目的化石最早發現於侏儸紀早期,遠早於其他新鲨类

分布

本目廣泛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太平洋和西印度洋。深度約5至275米,但通常不超過100米。

特性

虎鯊的形態非常獨特。口部位於眼臉的前方,口部前端有唇軟骨。牠有鼻溝,連接鼻孔至口部。鼻腔呈喇叭型,與眼眶完全分開,環鼻有皮褶。雖然腦顱有腦前溝,但卻沒有吻骨。頭蓋上有眶頂冠。虎鯊目的眼睛沒有瞬膜。牠們有一個細小的呼吸孔。第四及第五鰓弓末端在背部附接,並不像鼠鯊目般是融合成像鶴嘴鋤般。虎鯊目有兩扇背鰭臀鰭,背鰭都有鰭棘。背鰭及臀鰭亦包含了基本的軟骨,並非只是鰭條。

虎鯊目的化石可追溯至侏羅紀早期。但是,由於牠們並不十分普遍,牠們的起源可能會推得更為後期。这些鲨魚的长度在50至150厘米之间。

虎鯊屬於底棲性鯊魚,夜行性,行動遲緩,有良好的保護色,喜棲於礁岩及沙泥交錯處。卵生,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如甲殼類貝類為食。

分類

虎鲨目下面只有一个虎鲨科(Heterodontidae,又名異齒鯊科異齒鮫科),其下只有一個虎鯊屬Heterodontus,又名異齒鯊屬異齒鮫屬),包括现存的九个

  • 佛氏虎鯊H. francisciGirard, 1855:又稱為佛氏異齒鯊。
  • 眶嵴虎鯊H. galeatusGünther, 1870:又稱為眶嵴異齒鯊
  • 宽纹虎鲨H. japonicusMaclay & W. J. Macleay, 1884:又稱為日本異齒鯊、日本異齒鮫。
  • 墨西哥虎鯊H. mexicanusL. R. Taylor & Castro-Aguirre, 1972:又稱為墨西哥異齒鯊。
  • 阿曼虎鲨H. omanensisZ. H. Baldwin, 2005:又稱為阿曼異齒鯊。
  • 澳大利亞虎鯊H. portusjacksoniF. A. A. Meyer, 1793:又稱傑克遜異齒鯊、傑克遜異齒鮫。
  • 瓜氏虎鯊H. quoyiFréminville, 1840:又稱加拉巴哥異齒鯊
  • 白點虎鯊H. ramalheiraJ. L. B. Smith, 1949:又稱白點異齒鯊。
  • 狭纹虎鲨H. zebraJ. E. Gray, 1831:又稱為斑紋異齒鯊、斑紋異齒鮫。

經濟利用

大型魚種,易經由食物链累積大量重金屬,會導致神經系統病變,不宜食用。 其體色多變化,性情尚溫和,亦是水族館常展示的魚種。

參見

参考文献

  1. Sepkoski, Jack. . Bulletins of American Paleontology (ocean). 2002, 364: 560 [200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0).
  2. . N.p.. Web. 10 Jun 2013. http://paleodb.org/cgi-bin/bridge.pl?a=checkTaxonInfo&taxon_no=252518&is_real_user=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