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蟎亞綱
蜱蟎亞綱()是節肢動物蛛形綱下的一個分類元,原為蜱螨目(),現時升格成為一個亞綱。本分類元有30,000左右的物種,包括了蜱、螨、疥瞒、恙螨、寄螨等物種,體型大多數比較細小,即使是最大的,也只有1cm的大小。一般需要使用顯微鏡才能觀察[1]。
蜱蟎亞綱 化石时期:泥盆纪–现今 | |
---|---|
Peacock mite (Tuckerella sp.), false-color SEM, magnified 260×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蛛形纲 Arachnida |
亚纲: | 蜱蟎亞綱 Acari Leach, 1817 |
總目 | |
以及text |
外部型態
- 體型微小,身體區分為頭胸部與腹部,大部分種類會寄生於昆蟲、畜、人、植物上。
- 頭胸部有四對腳和一對觸肢。
分類
蜱螨目有30,000左右的物種,牠們的分類到現在還未有一個共識:儘管大多數研究學者都認同這個目可以獨立成為一個亞綱,但亦有不少人認為牠們只是蛛形綱下的一個目。蜱螨目的二分法(真螨形、寄螨形)亦是分類的主流,分歧的只是在分類樹的位置,但亦有部份人把盲蛛類從寄螨類獨立出來。以下為現時較常見的分類:
經濟重要性
蜱蟎對經濟最重大的影響,當以對農作物的損害最大,尤其是葉蟎科(Tetranychidae)的各個物種,還有叶爪螨科(Penthaleidae)、跗线螨科(Tarsonemidae)及節蜱科(Eriophyidae)的部分物種。
另外,本分類的部分寄生性物種會令人類或其他哺乳類動物染病。這些物種的叮咬或排泄物可令宿主染上節足類動物所傳播的疾病[1]。舉例說:遠足者有時會患上的叢林斑疹傷寒,便是由野外的蜱蟎叮咬而引致。
不過,本分類還有對經濟有裨益的物種。中氣門目()雖然是寄蟎總目之下的一個目級分類元[4][5][3][6],但其實大多數物種都不是寄生動物,而是自由生活、甚至是捕食性動物。本目現時有約五千種屬於掠食性生物品種,隐居在軟土、垃圾堆、腐木、糞便、腐肉、鳥巢或家居的塵埃裡。當中植綏蟎(捕植蟎科,[7])佔約15%,被用於生物控制,並取得重大成就(見野草條目)。
參考文獻
- —. (PDF). 防治蟲鼠簡訊 (食物環境衛生署防治蟲鼠事務諮詢組). 2007-10, (第八期) [2016-05-1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12-30) (中文(繁體)).
- Gerald W. Krantz, David E. Walter (编). 3rd edition. Lubbock, TX: Texas Tech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0-89672-620-8 (英语).
- FRÉDÉRIC BEAULIEU, ASHLEY P.G. DOWLING, HANS KLOMPEN, GILBERTO J. DE MORAES & DAVID EVANS WALTER. (PDF). Zhang, Z.-Q. (编). (PDF). Zootaxa (Magnolia Press). 2011: 123-128. ISBN 978-1-86977-850-7. ISSN 1175-5334 (英语).
- David Evans Walter (编). . Biology Catalog. Texas A&M University. [2010-08-29] (英语).
- 何琦琛; 馬立名; 王順成; 劉小如. (PDF). 台灣昆蟲. 2010, 30: 167–177 [2016-03-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4-25) (中文(繁體)).
- Lindquist, E.E.; Krantz, G.W.; Walter, D.E. . Krantz G.W. & Walter D.E. (编). 3rd Edition. Lubbock: Texas Tech. University Press. 2009 (英语).
- . TaiBNET. [2016-01-19] (中文(繁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