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魚

螢光魚是一種經過基因轉殖而培育成功的新種觀賞魚,因為植入水母螢光基因而能發出等不同顏色的螢光。這種新品種的斑馬魚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科學系的教授龔志遠所提出的[1][2],培育出螢光斑馬魚,1999年新加坡國立大學以此申請專利。[3]

臺灣邰港科技公司研發成功螢光青鱂魚。這項技術是由台灣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蔡懷禎教授2003年培育成功。[4]

爭議

基因改造螢光魚的支持者宣稱轉基因是安全的,螢光魚有不孕的特性,在逃回自然界中繁殖的機會很低。[5] 然而基因轉殖螢光魚有許多反對者。有反對者稱目前這對基因轉殖螢光魚進行的安全性研究都是短期的,無法有效評估基因改造螢光魚的風險。另外的反對者則担心轉基因生物不是自然界原有的品種,對於地球生態系統來說是外來生物。轉基因生物的種植會導致這種外來品種的基因傳播到傳統生物中,並導致傳統生物的基因污染[6][7]許多環境保護組織,包括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會主婦聯盟地球之友等都反對基因改造工程。

参考資料

  1. http://agbio.coa.gov.tw/information_detail.aspx?dno=2632&ito=87%5B%5D
  2. http://www.dbs.nus.edu.sg/staff/gong.htm
  3. Published PCT Application WO2000049150 "Chimeric Gene Constructs for Generation of Fluorescent Transgenic Ornamental Fish."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4. http://cell.lifescience.ntu.edu.tw/faculty/tsai_hj.htm
  5. . [2009年3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3月12日). 全球領先的螢光魚—談青魚將魚的生態保育與基因改造應用
  6. http://ms1.fhsh.tp.edu.tw/~stone/book/315/ch1.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基因轉殖成功案例以螢光魚舉例
  7. http://203.145.193.110/NSC_INDEX/Journal/EJ0001/9403/9403-15.pdf 基因改造螢光魚的風險評估與科技政策 (科學發展2005年3月,387期)

参见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