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

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简称政整会),是1933年6月至1935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北平设立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整理华北五省(河北、山西、山东、绥远察哈尔)二特别市(北平、天津)政务。[1]

历史

1935年5月4日国民政府公布了中政会第355次会议通过的《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暂行组织大纲》[2]。1933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总参议熊斌同日本签订了塘沽协定。1933年6月17日在北平旧外交部大楼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委员会委员二十三人,由行政院长提请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后由国民政府特派。并于委员中指定委员长一人,总理全会事务。

战区接收委员会:1933年6月29日,国民政府公布了战区接收委员会组织大纲。7月1日在天津成立。附设于河北省政府。委员长由河北省政府主席于学忠兼任。

  • 委员9人:于学忠魏鉴薛之珩雷寿荣李择一殷同陶尚铭刘石荪钱宗泽
  • 秘书处:秘书长查耀
  • 总务组
  • 政务组:组长魏鉴(河北省民政厅长)
  • 交通组:组长钱宗泽
  • 特务组:组织陶尚铭

1933年10月16日,战区接收委员会结束。李际春

政整会实际只能控制北部战区各县的政务。1934年10月政整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定设战区整理委员会。1934年11月1日成立时改名战区清理委员会黄郛自任委员长:

  • 委员:军分会代表朱式勤、政整会委员李择一、北宁路局殷同、蓟密专员殷汝耕、滦榆专员陶尚铭、察哈尔省代表岳开先、河北省代表许同莘等七人
  • 常委:李择一朱式勤殷同等三人
  • 滦榆行政督察区:辖卢龙迁安抚宁、昌黎、滦县、乐亭、臨榆宁河9县和都山设治局及唐山、臨榆两特种公安局,专员陶尚铭,驻唐山。
  • 蓟密行政督察区:辖。

战区救济委员会熊希龄朱庆澜王一亭提议成立,1933年6月9日行政院决定成立。6月14日行政院通过战区救济委员会组织大纲。黄郛任委员长,政整会委员兼任其委员。7月21日在北平旧外交部大楼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

1935年8月29日,国民政府取消行政院驻平政务整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 《中华民国史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85页
  2. 《国民政府公报》第1133号,民国22年5月6日出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