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简称“军分会”),是1932年9月1日至1935年12月设在北平控制华北的军事统帅机构。

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退据北平,控制华北军政事务。1931年底,蒋介石内焦外迫,即将下野。为此,1931年11月30日,具有全国武装部队统帅权的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结束。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正式通电下野。1931年12月25日张学良将驻北平的陆海空军副司令部改为北平绥靖公署,张学良任主任。

1932年8月5日,行政院长汪精卫携其妻陈璧君突然离京赴沪,通电辞职,并斥责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张学良“去遂放弃沈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数万里土地,陷于敌手”。在出兵热河抵抗日军侵略问题上,“未闻出一兵,放一矢,乃欲藉抵抗之名,以事敛聚,自一纸宣言捍御外倭以来,所责于财政部,即筹五百万,至少先交两百万,所责于铁道部者,即筹两百万,昨日则又以每月筹助热河三百万,责之行政院矣。当此民穷财尽之际,中央财政,竭蹶万分,亦有耳目,兄宁不知。乃必以此相要挟,诚不解是何居心”。“弟诚无似,不知搜刮民脂民膏,以膺兄一人之欲,使兄失望于弟,惟有引咎辞职,以谢兄一人,并以明无他。惟望兄奕以辞职谢四万万国人,勿使热河平津,为东北锦州之续”。正坐镇南昌剿共的蒋介石,派出林森何应钦朱培德等赴沪劝慰汪精卫回京复职。8月8日,蒋介石致电身处北平的张群劝说张学良立即出兵热河:“中意无论汉卿辞职与否应于三日内亲率所部急趋热河,···部署稍定,拨队即行,不宜稍涉游移之。必如是而后对内对外乃有转机,乃有活着,否则,全陷僵局。吾人惟有坐待崩溃而已,此系中正连日来深思熟虑之结果,希兄切实为汉卿兄言之”。但是张学良对出兵热河甚为消极。8月10日,蒋介石决定向汪精卫作象征性让步,以促其复职:“决令张辞职。嘱其顾全大局,而以另组北平军委会分会,嘱张推举人选候核。”8月13日,蒋介石致电张群:“鄙意军委会分会仍用委员长制,拟以中正自任,而以兄为参谋长,维宙兄为秘书长,汉卿兄仍暂住北平,以私人名义代中主持一切,如此较易处置也”。1932年8月16日张学良辞职。8月17日,中政会通过了军分会十八名委员名单,张学良未在其中。华北将领要求张群加任张学良为军分会委员,“俾将来共赴华北军事责任”。1932年8月19日北平绥靖公署改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蒋介石被迫于8月21日致电正在负责起草军分会组织大纲的军委会办公厅主任朱培德:“组织大纲中应增加一条,本会委员如驻分会所在地,随时得出席分会”,以使身为军委会委员的张学良可以出席军分会。[1]

1932年9月1日正式成立,管辖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绥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特别市之军政、军令、国防、绥靖等事宜:

  • 委员长蒋介石兼任
  • 副委员长张学良代理委员长
  • 常务委员蒋介石、张学良、万福麟荣臻蒋伯诚
  • 委员王树翰万福麟张作相张群韩复榘徐永昌王树常宋哲元鲍文樾于学忠商震荣臻庞炳勋沈鸿烈汤玉麟蒋伯诚刘翼飞萧振瀛
  • 总参议:熊斌
  • 办公厅 厅长鲍文樾。掌理机要、文电、对外交际及不属于其他各处之一切事宜
    • 机要组
    • 外事组
    • 电务组
  • 第一处 处长王以哲,1933年3月调任第六十七军军长,陈钦若接任
    • 第一组掌谍报
    • 第二组掌作战
    • 第三组掌交通
    • 第四组掌训练
  • 第二处 处长周濂
    • 第五组掌军械
    • 第六组掌铨叙
    • 第七组掌军籍
    • 第八组掌工程
  • 第三处 处长黄师岳
    • 第九组掌军需
    • 第十组掌军医
    • 第十一组掌军法
    • 第十二组(副官组)掌日常勤务事宜
  • 政治训练处 处长曾扩情,该处下辖3个科;
    • 第一科
      • 《革命军人画报》 出版地:北平航空署街8号
  • 差遣队:总队长周濂兼任
  • 参谋团:团长陈钦若兼任

1933年初热河抗战溃败,省主席汤玉麟被免去委员职。3月8日张学良致电南京政府请辞:“……自东北沦陷之后,效命行间,妄冀戴罪图功,勉求自赎。谁料热河之变,未逾旬日,失地千里。……此皆学良一人诚信未孚,指挥不当,以致负政府督责之殷,及国民付托之重。戾愆丛集,自喙莫辞。……应恳迅赐命令,准免各职,以示惩儆;一面迅派大员接替,用申国纪。转还之机,在此一举。……”蒋介石偕宋子文北上视察,先至石家庄,与阎锡山徐永昌会晤,并电约张学良在保定会晤。3月9日上午张学良与宋子文在保定火车站宋子文的专列上会谈,接受了宋子文传达的张学良引咎下野的意见,并谈妥东北军的善后事宜:

  1. 东北军编成为四个军:于学忠(第五十一军)、万福麟(第五十三军)、何柱国(第五第十七军)、王以哲(第六十七军)分任军长。
  2. 何应钦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原参谋长鲍文樾调为办公厅主任
  3. 急调中央军第二师黄杰所部,第二十五师关麟征所部,第六十三师刘戡所部开赴长城各口,阻挡日军南进
  4. 蒋介石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对日本以外交为主,用亲日派黄郛来北平主持政务,专办对日外交

1933年3月12日,张学良正式引咎辞北平分会代委员长职,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代理北平分会委员长,在居任堂办公,委员长行营参谋团设在北平市府右街南口右侧的大楼里,何应钦首先任命黄绍竑为北平军分会参谋长,王纶为副参谋长,任命原东北军参谋长鲍文樾为军分会办公厅主任。张群他调。后陆续任命邹作华刘尚清钱大钧胡毓坤高维岳戢翼翘门致中秦德纯何竞武傅作义吴光新魏宗瀚魏益三鲍毓麟王以哲何柱国徐庭瑶为委员。

何应钦指挥的参加长城抗战的部队达26万人[2]。部署为:

  • 第一军团 总指挥于学忠,参谋长刘忠干
    • 第五十一军 军长于学忠
      • 第111师 师长董英斌
      • 第113师 师长李振唐
      • 第114师 师长陈贯群
      • 第118师 师长杜继武
      • 骑兵第1师 师长张诚德
    • 第五十七军 军长何柱国。1932年8月北平军分会设立临永警备司令部,任命何柱国为警备司令统一指挥驻临榆各部。1933年1月1日,日军悍然挑起“榆关事变”,遭到守军独立第9旅官兵的顽强抗击,独骑3旅则奉命在外围游击作战。1月3日榆关沦陷,守军第626团第1营全营殉国,何柱国被迫命令所部退守滦河以东,王奇峰的独骑3旅亦退往海阳镇。2月12日,军委会北平分会下令编组第1、第2两个集团军,将前线各独立旅升格为师并合编为军,以便统一指挥,应对战事。日军在占领滦河以东后将主力撤回各关口,仅留置小部队守备河东。4月22日,军委会北平分会为牵制古北口方向作战之日军进展,命令第57军以小部队实施佯攻。
      • 第109师 师长何柱国。原东北军独立第9旅。
      • 第115师 师长姚东藩。4月1日,防守石门寨的第115师遭日军猛攻被迫退守海阳。4月4日上午八时,终于被迫放弃海阳。当第115师师长姚东藩将战况上报何柱国时,何氏严命必须收复海阳。于是姚东藩在与王奇峰商议之后,决定乘日军立足未稳的机会,由第115师配属骑3师第40团担负正面进攻,骑3师主力由海阳镇南绕攻。4月4日上午九时,王奇峰指挥所部冒着炮火突入附庸于日军的伪军阵地,经左冲右突,将伪军阵地突破,并由此突进镇内打乱了日军阵角。此时在正面进攻的第115师亦乘势突入,两师经两个小时接站,终于将海阳收复。捷报传到军部,顿时鼓舞了57军全线抗战部队的士气。日军在丢失海阳之后不甘失败,于当天夜间又调集部队准备反攻海阳,何柱国见第115师和骑兵第3师连日作战消耗过大,且自己正在部署新的反攻计划,便命令两师撤军,海阳又再次沦陷。
      • 第120师 师长常经武
      • 骑兵第3师 师长王奇峰。原东北军独立骑兵第3旅。配合友军在石门寨、界岭口、青山口、海阳镇一线抵御日军。3月21日,又随部退守石河西岸。根据何柱国的部署,骑3师担负王家岭至李庄一线的守备任务,师部设于海阳。3日,日军岩田支队由骑3师左翼郑家沟、李庄、杨厂一线发起进攻,并迅速包围守军骑3师39团,团长刘逢宸指挥所部死战突围,退回海阳。4月7日,经过两天休整的骑3师再次投入战斗,于凌晨五时率先向海阳发起进攻,经两小时战斗,第二次收复海阳,此后一路突击,一直打到小旺庄、徐家沟以北高地。23日夜,王奇峰的骑3师作为佯攻主力对石门镇发起猛攻,一举突破日军阵地,并于24日先后收复安山、昌黎。至28日,肃清了残留在留守营地区的日军残部。30日,王奇峰又命令所属第39团在铁甲车第6中队的配合下对北戴河发起进攻,击溃伪军李际春、赵雷两部,并收复该地。此时骑3师已推进至闪水庄、北戴河、杨各庄、西道洼庄一线,并开始构筑阵地。日军受此迷惑,又调集主力改攻滦河,骑3师顽强阻击,一直坚持到5月17日退守胥各庄一线,并负责掩护主力撤过蓟运河。5月18日,日军占领唐山,并对胥各庄发起进攻。骑3师坚持入夜奉命退守石桥堡、刘道桥一线,至22日再转移至芦台、宁河,并以所属一团对田庄车站、江洼口一线警戒,掩护军主力向白河右岸转移。5月31日,中日两国签定停战协议,王奇峰率部移驻石门(今石家庄)整补。
  • 第二军团 总指挥商震,参谋长吕济
    • 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
      • 第84师师长高桂滋
      • 第139师师长黄光华
      • 第141师师长高鸿文
      • 第142师师长李杏村
      • 骑兵第4师师长郭希鹏
  • 第三军团 总指挥宋哲元,副总指挥庞炳勋 秦德纯,参谋长张维藩
    • 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
      • 第37师 师长冯治安,109旅赵登禹、110旅王治邦。城子岭口—喜峰口—潘家口的防线。守喜峰口的万福麟第53军于3月9日溃败下来,喜峰口被日军占领。宋哲元亲至前线动员,组织500大刀敢死队强夺喜峰口被歼。宋哲元将第29军最强的三个旅(109旅、110旅、113旅),3月10日宋哲元下令“本军团兹为作战便利指挥容易起见所有最前线作战各部队统归该师赵旅长登禹指挥,王旅长治邦,佟旅长泽光两部共同协助之”。 赵登禹率军于3月11日夜袭夺回喜峰口。
      • 第38师 师长张自忠。防守龙井关—马兰峪。
      • 暂编第2师 师长刘汝明:仅有两个团兵力。守罗文峪。3月16日凌晨3时,日军先头骑兵部队,沿半壁山、孤山子开始向罗文峪发起正面进攻。王治邦旅急行军支援,驻遵化的三十八师祁光远团亦来支援,刘汝明师长亲临前线督战。至3月18日,已将日敌赶出罗文峪数十里
    • 第四十军军长庞炳勋
      • 第39师师长庞炳勋
        • 第115旅旅长刘世荣
        • 第116旅旅长陈春荣
      • 骑兵第五师 师长李福和 热河杂牌部队。 布置在喜峰口至罗文峪防线的左翼。日军进攻时,他的部队不战而退,致使友邻二十九军暂二师刘汝明部侧背遭受威胁。
  • 第四军团 总指挥万福麟 参谋长王景儒
    • 第五十三军 军长万福麟
      • 第106师 师长沈克
      • 第108师 师长杨正治
      • 第116师 师长缪澄流
      • 第119师 师长孙德荃
      • 第129师 师长王永胜
      • 第130师 师长朱鸿勋于兆麟
      • 炮兵第11团
      • 骑兵第2师 师长黄显声
  • 第五军团 总指挥汤玉麟
    • 第五十五军军长汤玉麟
      • 第36师
      • 第31旅
      • 骑兵第1旅
      • 骑兵第9旅
      • 骑兵第10旅
      • 炮兵第36团
  • 第六军团 总指挥张作相 守北平
    • 第四十一军军长孙殿英。防守察哈尔的多伦。三、五天功夫就放弃多伦,继而向沽源溃退。在沽源、独石口、镇岭口东北一带布防,以抽出傅作义部队作为机动部队使用。
      • 第117旅 旅长丁庭
      • 第118旅 旅长刘月亭
      • 补充第1旅 旅长邢预筹
    • 第六十三军张作相
  • 第七军团 总指挥傅作义
  • 西线古北口第八军团。参谋次长、陆军大学校长杨杰任第八军团总指挥。杨杰主张从古北口南天门阵地向后撤至密云县以东地区,以诱敌深入,而在两侧配备两个军同时出击,一举歼灭日军主力,长城抗战就可以变守势为攻势,遂遭解职。1933年4月上旬,第十七军长徐庭瑶任第八军团代总指挥。
    • 第十七军 军长徐庭瑶兼第八军团代总指挥。
      • 第二师师长黄杰,第四旅旅长郑洞国,下辖第七团,第八团;第六旅旅长罗奇,下辖第十一团、第十二团;师部补充团。
      • 第二十五师长关麟征,第七十三旅旅长杜聿明;下辖第一四五团(团长戴安澜)、第一四六团(团长粱恺)。 第七十五旅旅长张耀明,下辖:第一四九团(团长王润波),第一五零团(团长张汉初)。
      • 第八十三师师长刘戡,第二四七旅旅长李楚瀛,下辖:第四九三团,第四九四团;第二四九旅旅长陈铁,下辖;第四九七团,第四九八团;师部补充团。
      • 骑兵第一旅旅长李家鼎,下辖:骑兵第一团,骑兵第二团。
      • 炮兵第四团
      • 炮兵第七团迫击炮营。
    • 第二十六军军长萧之楚
      • 第一四二师长李杏村
      • 第四十二师长萧之楚兼,第二三二旅长于兆龙,下辖:第二六二团、第二六三团、第二六四团。
      • 独立第四旅,下辖:第六一零团、第六一一团、第六一二团。

1933年日军先头部队于三月九日占领喜峰口。三月十一日第53军第一一二师张廷枢 参谋长刘墨林把古北口正关丢了。4月10日,长城抗战各口失守,关东军越过长城,侵入河北省东北部,5月21日占领通州,进逼北平城下。1933年5月,傅作义奉命率部开至平北怀柔牛栏山一带,阻击进犯之敌;5月23日,从清晨4点一直激战到下午6点,当夜接到北平军分会何应钦的命令着傅军撤出战斗。[3]1933年5月25日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派熊斌与关东军参谋长冈村宁次谈判,5月31日签订《塘沽协定》。国军撤退至昌平顺义香河芦台一线以西。造成滦东地带特殊化。1933年8月何应钦扑灭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抗战。

1935年5月29日,华北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东北义勇军进入滦东,军事讹诈何应钦。1935年6月10日,何应钦与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1935年6月23日,察哈尔省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签订《秦土协定》。1935年9月,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多田骏发表声明,策动华北五省自治。1935年10月,冀东香河县暴动,占领县城;11月25日殷汝耕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

1935年12月一二九运动后,12月18日国民政府取消北平军分会和北平政务委员会,指派宋哲元等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辖区包括河北、察哈尔两省及北平、天津两特别市。“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改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名义上划归“冀察政务委员会”属下,但冀东22县实际处于日军控制。

1936年1月13日,日本冈田内阁发布《华北处理要纲》,制定华北五省自治方针。二二六事变发生后,4月17日广田内阁决定华北驻屯军从2000名增加到5000名。1936年5月12日关东军操纵内蒙古德穆楚克栋鲁布(德王)成立“内蒙自治军政府”。1936年8月17日,广田内阁发布第二次《华北处理要纲》,进一步推动华北五省分治。1936年11月,关东军指挥伪蒙军侵入绥远省,傅作义部绥远抗战。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1937年12月14日华北日军成立华为维新临时政府。1940年3月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

纪念

  • 1934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为纪念牺牲的抗日将士,设立“古北口保卫战阵亡烈士之墓”,1997年,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为古北口战役纪念碑题写碑名:“大好男儿光争日月,精忠魂魄气壮山。”2009年3月,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在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竣工落成。

参考文献

  1. 段智峰:“蒋介石与1932年北平军分会成立”,《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P.60-63。
  2. 《北平军分会三年》,何应钦上将九五寿诞业书编辑委员会,1984年编印,第37页。
  3. 《华北军抗日作战阵中日记》,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编 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