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昌

徐永昌1887年12月15日-1959年7月12日),字次宸山西省[註 1]县(原平市)人,[2]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代表中華民國參加盟軍受降儀式,後出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陸軍一級上將
徐永昌
將軍
 中華民國第3任國防部部長
任期
1948年12月24日-1949年5月1日
前任何應欽
继任何應欽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87年12月15日
 大清山西省代州直隸州崞縣
逝世1959年7月12日(1959歲-07歲-12)(71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
籍贯山西崞縣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 中國國民黨
军事背景
服役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时间1914年-1952年[1]
军衔 一級上將

早年經歷

1908年,入讀武衛左軍隨營總堂,畢業後授副軍校(中尉),任武衛左軍路前營左哨副哨長。辛亥革命爆發時,駐守北京寶泉局。1914年,考入陸軍大學第四期。1916年,赴山東參與居正、吳大洲之民軍,進行倒袁運動[2]

中年經歷

1917年冬,任直隸軍官教育團教官。1924年10月,任國民軍第三軍第一混成旅旅長。1925年1月,任國民軍第三軍第一混成旅旅長;8月,任國民軍第一師師長陝西警備司令。1926年9月,馮玉祥五原誓師,徐永昌以主張不合,乃與馮玉祥疏遠。1927年,率部入山西,歸入閻錫山屬下,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1928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路軍總指揮;6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員;10月,任綏遠省政府第一任主席。1929年8月,調任河北省政府主席。

1930年4月,中原大戰爆發後,任閻錫山之副司令兼前敵總司令;9月,被任為晉綏警備總司令。中原大戰結束後,1930年11月5日至11月30日短暫停職一切事務,1930年12月1日,復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1931年8月,國民政府任命徐永昌為山西省政府主席[2]

1937年3月6日,國民政府特任陸軍二級上將徐永昌為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3]:5379。3月18日,蔣指示徐永昌檢查各地國防工事[3]:5387。4月2日,閻錫山在太原綏靖公署召開省防會議,討論防務、訓練等問題,徐永昌、傅作義及在綏遠各將領出席會議[3]:5395。7月7日,蘆溝橋事變發生,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保定行營主任,指揮第一戰區抗日軍事。1938年1月,軍事委員會改組,奉命出任國民政府軍令部部長,期間運籌為幄,獻替良多,於1943年10月獲頒青天白日勳章[2]

徐永昌签字,站着的两位分别为麥帥王之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特派徐永昌代表中華民國參與9月在日本東京灣美艦密蘇里號之受降典禮並签署降伏文書(同行人員尚有楊宣誠中將、朱世明少將、王之少將、李樹正少將、王丕承少將)。1946年,被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2]

1947年,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2月30日,行政院會議決議,派徐永昌任陸軍大學校長[3]:8477

晚年經歷

1948年12月,徐永昌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2]。1949年夏天,任行政院政務委員[2]。8月22日下午,陸軍大學校長徐永昌奉命去西北公幹,從廣州飛重慶,8月23日因為飛機在中途故障,致8月24日成行[4]。9月1日,徐永昌自銀川飛赴南鄭,轉回重慶[3]:9001政府遷台,率陸軍大學師生遷移台北[2]

1952年,任總統府資政;10月,晉升陸軍一級上將[2]。1954年11月,兼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

1959年7月12日,退役陸軍一級上將徐永昌在台北市積勞病故,享壽72歲[5]

著有《徐永昌日記》(1989年出版)。

參考資料

  1. 徐永昌于1952年10月22日以一级上将退役
  2. 徐永昌(西元1889~1959)
  3.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4. . 《華僑日報》. 1949-08-25.
  5. 《旌忠狀》,台北:總統府,1959年10月26日

備註

  1. 音「ㄍㄨㄛ」,“guo”

外部連結

政府职务
行政院
前任:
何應欽
國防部部長
第三任
1948年12月24日-1949年4月30日
繼任:
何應欽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