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

西線無戰事》(德語:)是德國作家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反戰小說。因內容带有强烈的反战意識,曾於1930年代德國纳粹黨執政時查禁。

西線無戰事
第一版封面
原名
作者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
类型战争小說
语言德文
作品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意志帝國軍, 西方戰線
发行情况
出版日期1929年
出版地柏林
媒介印刷品(精裝、平裝)
页数295
规范控制
ISBNN/A
OCLC295972

故事大要

故事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十九歲的學生保羅·博伊默尔()在學校教師的激勵下跟同學莱尔()、米勒()等參加國民志願兵,在接受十個星期嚴厲的新兵訓練後,就被派往前線與法軍作戰,戰爭的無情讓他有如活在地獄中,戰壕內都是老鼠虱子,烈性傳染病威脅著每個士兵的生命。保羅眼看同學們一個個陣亡,或受傷送到野戰醫院,野戰醫院設備簡陋、藥品缺乏,傷患的死亡率極高。小說中極度描寫著傷亡的可怕,“中了毒的傷兵一連幾天哽塞著,把他們灼傷的肺給一塊塊地咳出來。”保羅有一回受傷被送到一處較好的教會醫院,發現教會的地下室有「临终病房」。作為少數生還者之一的保羅因傷放假回到故鄉,發現前線與後方的差距很大,父親帶著他去向朋友炫耀,大家都相信政府的宣傳,以為德國很快打贏了。在學校裡教師坎拖雷克依然激情的鼓動學生上戰場。

重回前線後,有一次保羅在战壕中抽出匕首向敵人胸口刺上一刀,這位法國士兵沒有立即死去,呻吟了一整晚,善良的保羅想伸出援手時,敵人已斷氣,保羅拿出對方的記事本,想寫信告知他的家人,卻發現這名法國人當兵前是一位排字工人。1918年夏天,卡特的一隻腿被炸斷,保羅跌跌撞撞地背負著受傷的卡特回到營區,但醫官說他已經死了,一個小小的彈屑擊中他的頭部。在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中,1918年10月保羅陣亡。那一天整个前线是那么沉寂和宁静,第二天德國報紙刊載:「西線無戰事」。

出版

《西線無戰事》於1928年11月8日開始,以埃里希·瑪利亞·雷馬克(中間名「瑪利亞」用以紀念其母親)的名字在《福斯報》進行連載,連載於同年12月9日結束。單行本於1929年1月31日(一说1月29日)由柱廊出版社出版,共分十二章。第一次印刷5万册,5月7日该书销售出第50万册,1930年6月1日售出第100万册。

改編

《西线无战事》 (1930年)电影海报。

《西线无战事》先後被譯成50種語言,銷量高達1,500至2,000萬冊。

电影

美國好萊塢刘易斯·迈尔斯通1930年執導157分鐘同名黑白電影。1930年,该片为其制片小卡尔·拉姆勒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为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1930年12月5日,《西線無戰事》的首映式在柏林舉行。影片開場不久,影院中突然臭氣熏天,濃重的胡椒粉味讓觀眾涕淚齊流。一些人被迫離席而去,還有些人猶疑不定。緊接著,在約瑟夫·戈培爾安排下,數不清的老鼠在觀影者腳下與座位之間撒歡。男女老少在驚叫和咳嗽聲中,爭先恐後地衝出放映廳。

隨後,在納粹的壓力下,魏瑪政府取消了這部電影在德國的上映許可。後來成為第三帝國大眾傳播與宣傳部長的戈培爾贏得了初期的輿論戰。這是美國電影人首次領教納粹的手段。

首映風波過後,環球影城的東家卡爾·萊穆勒答應大規模刪改《西線無戰事》。

1933年,納粹正式取得德國政權後,很快公佈了一項法令,禁止猶太人出現在德國放映的電影中。眾多大牌製片商中,只有華納兄弟與納粹劃清了界限。直到1940年以後,米高梅、派拉蒙和福克斯才徹底告別德國。

电视

1979年这部电影被CBS电视台翻拍成同名123分鐘彩色電影。导演是德尔伯特·曼(Delbert Mann)。这部电影在捷克斯洛伐克拍摄。

广播

2008年11月9日,该小说的改编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第3台播出,罗伯特·朗斯代尔飾演保羅·博伊默尔,Shannon Graney飾演卡特。[1]

參見

注释

  1. . Bbc.co.uk. 2008-11-09 [2013-02-0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