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靖华

许靖华英語:1929年7月1日),生於中華民國江蘇省,擁有美国國籍,地质学家、学者和作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

许靖华
出生 (1929-07-01) 1929年7月1日
 中國江苏省南京市
职业地质学家
头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
父母父:許心武
學術工作
機構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著名作品《古海荒漠》
《大滅絕》

生平经历

1929年7月1日生于江苏南京,原籍安徽歙县許村。1944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學)地质系,1948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lower-alpha 1]同年赴美留学,1950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1953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1954年入美国壳牌石油公司从事研究工作,1963年到1967年在纽约州立大学加州大学任教。1967年起移居瑞士,任教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先后担任该校地球科学院院长、地质研究所所长。

1970年參與地中海深海鑽探研究,並提出地中海原是荒漠的說法。1986年,出版以探討恐龍滅絕原因為主題的《大滅絕》,該書成为畅销书[2][3]

曾任国际沉积学会主席、国际海洋地质学委员会主席、欧洲地球物理协会(EGS,2002年EGS和EUG合并为欧洲地球科学联盟)首任会长。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地中海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4年获世界地学界最高荣誉Twenhofel乌拉斯坦勋章。并曾获国际地质学界的另外两个荣誉:伦敦地质学会授予的最高荣誉Wollaston沃拉斯顿奖章(1984)和美国地质学会授予的Penrose彭罗斯奖章(2001)。1987年获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002年获南京大学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4]

他过去各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中国、美国和欧洲度过。1994年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退休[2]。2004年10月11日,受聘为南京大学高级讲座教授,开设《现代科学发展史》公共课。

个人成就

学术成就

许靖华先生在地质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环境学等科学领域卓有建树。

应用成果

金属资源石油资源水资源等领域有多项重要的应用成果。

其他成就

作为科学家,许靖华先生涉猎广泛。

他研究中国传统医学,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做《寻求一种共通的语言,现代物理学与传统中医的共同性》(In Search of a Common Language)的演讲。

他研究人生哲学,曾经在中国南京大学“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做《人生为何:从老子、朱熹到薛定谔、费曼、曼德尔布洛特》(What is Life)的演说。

他研究音乐,著有《莫扎特之死》。和他的二儿子安德鲁共同完成了一些研究音乐的分形几何的文章。

此外,他还曾有其他许多的涉足,比如参与奥运会绿化工程的设计,发表中国航空历史的文章。

出版书目

作为作家,他的作品有科普著作、自传、小说,等等,涉及了自然科学、哲学历史、社会人生、东西方文化等诸多方面。

科普著作

除了学术成就外,科普作品风靡世界。

  • 大灭绝——寻找一个消失的年代》 (任克译)
  • 古海荒漠——科学史上大发现》 (朱文焕译)
  • 《氣候創造歷史》 (甘錫安譯)

个人自传

家庭情况

许靖华的母亲是一位传统的中国女性。父亲许心武曾任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国立河南大学校长。夫人苏珊·米兰(Susan Milan)為著名長笛演奏家。大女儿伊丽莎白,中医史学家。大儿子马丁,建筑师。 二儿子安德鲁,音乐家。小儿子彼得,律师。

註釋

  1. 民國3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次年稱南京大學。民國51年,國立中央大學在臺灣復校。國立中央大學在大陸即為南京大學。

参考来源

  1. 何定照. . 聯合新聞網. 2018-07-04 [2019-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2. .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2015-03-20 [2019-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8).
  3. 黃采文. . 新紀元周刊. 2011-07-14 [2019-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2).
  4.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2018-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3).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