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感设计

质感设计英語:,又譯為材质设计材料设计),研發代号:量子纸张英語:[1],是由Google开发的设计语言 。扩展于Google即时的“卡片”设计,材质设计基于网格的布局、响应动画与过渡、填充、深度效果(如光线和阴影)。设计师馬蒂亞斯·杜爾特解释说:“与真正的纸张不同,我们的材质可以智能地扩大和变形。材质具有实体的表面和边缘。接缝和阴影表明组件的含义。“Google指出他们的新设计语言基于纸张和油墨。」[2][3][4]

一些典型的质感设计用户界面组件

质感设计于2014年6月25日的Google I/O大会上宣布。质感设计可借助v7 appcompat库用于Android 2.1及以上版本,支持几乎所有2009年以后制造的Android设备。材质设计将逐步扩展到Google的网络和移动产品阵列,提供一致的跨平台和应用程序体验。Google还为第三方开发人员发布了API,开发人员可将质感设计应用到他们的应用程序中。[5][6][7]

网络应用程序的质感设计界面的规范实现被称为“Polymer纸张元素”。[8]它包括Polymer库、一个垫片,为不原生支持Web Components标准的浏览器提供了API,以及“纸张元素集合”。[9]

中文名称

Google於2014年11月6日推出iOS版Google地圖程式4.0版時於程式更新敘述中稱呼Material Design為質感設計,在1.3.1版中的YouTube創作工作室iOS版程式更新敘述中也採用此名詞。[10]

但是,Google在developer.android.com的官方文档(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译本)中,均称之为材料设计[11][12]。现简体中文译本称之为素材设计

参见

参考资料

  1. . Techcrunch. [11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3).
  2. . Engadget. [26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7).
  3. . Co.Design. [26 June 2014].
  4. . Anandtech. [26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8).
  5. Chris Smith. . BGR. 30 July 2014 [2015-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1).
  6. . Engadget. AOL. [26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26).
  7. . The Verge. Vox Media. [26 June 2014].
  8. . Googl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4).
  9. . Googl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0).
  10. . iTunes Store. [2015年8月5日].
  11. . [2016-09-23].(简体中文)
  12. . [2016-09-23].(繁體中文)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质感设计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