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俠

趙淑俠1931年12月30日),生於北平,籍貫興安省臚濱縣,祖籍嫩江省肇東縣,旅欧华人作家,曾任播音員、編輯、瑞士紡織印染公司美術設計師。曾擔任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歐洲分會總召集人,曾旅居瑞士專事寫作,為國際筆會、瑞士全國作家協會會員,並擔任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旅居歐洲三十餘年,後移民美國。

趙淑俠
羅馬拼音Susie Chao
出生 (1931-12-30) 1931年12月30日
 中華民國北平市
職業作家
國籍 中華民國
主題小說
代表作《我們的歌》
《落第》
《春江》
《賽納河畔》
《賽金花》
《西窗一夜雨》
《當我們年輕時》
《湖畔夢痕》
《異鄉情懷》
獎項中國文藝協會小說創作獎
中山文藝小說創作獎
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獎

生平

1931年,出生在北平(現北京市)。

1935年,元月二妹趙淑敏,後成為姊妹作家。

1949年,到臺灣。後就讀於省立臺中女子中學。並在報刊上發表文章。

1959年,赴巴黎。曾擔任美術設計師、廣播電臺編輯等職。

1977年,短篇小說集《西窗一夜雨》在臺灣出版。

1979年,四月二日首部長篇小說《我們的歌》在臺灣中央日報副刊連載,至次年四月止。

1980年,六月《我們的歌》出版,並獲臺灣文藝寫作協會「最佳小說創作獎」。

1983年,作品于中國大陸開始出版,受到好評。

1985年,入选英國劍橋大學的「世界婦女名人錄」。

1986年,相繼為歐洲西德科隆亞洲太平洋中心特聘會員,瑞上亞洲學會會員、全國作協會員、國際筆會中心會員,德國柏林作協會員、瑞士溫特突市作協會員,歐洲12國華文作協會長,世界華文作協副會長。大陸全國作協邀請做三週訪問,曹禺蕭軍端木蕻良駱賓基王蒙鄧友梅等作家在文聯舉行茶會歡迎。也見到沈從文和冰心。冰心女士在回憶錄中提到此事。並由中央領導人康克清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此後數次回大陸,並受聘為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南昌大學黑龍江大學鄭州大學等院校的客座教授。大陸1980年代就有學者專門研究趙氏著作,專著有吉林大學教授盧湘的〔海外文星──瑞士藉華人著名女作家趙淑俠的路〕,〔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女作家傳記叢書。1987年出版〕。另本專著是〔趙淑俠的文學世界〕,為汕頭大學〔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劉俊峰博士所著,於2000年由〔文聯出版公司〕出版。兩本專著皆為20萬字。

1991年3月16日,經過趙淑俠一年的奔走籌劃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是為歐洲有華僑史百年以來,第一個全歐性的文學團體。趙淑俠被選為首任會長,至今是永久榮譽會長。如今歐華作恊把全歐洲的華文作家集合在一起,會員分佈於歐洲22個國家,掌握十幾種不同語言。趙淑俠自認這是她對〔海外華文文學史〕所做的,最令她自豪的工作。趙淑俠曾為瑞士全國作家協會,德國作家協會,及國際筆會會員。《賽金花》獲臺灣中山文藝獎。

1992年,受聘為武漢華中師大客座教授。

1994年,大陸的中國社學院文學研究所,與華中師範大學,聯合舉辦〔趙淑俠作品國際研討會〕。出席海內外九十餘位研究學者,並出版三十餘萬字的〔趙淑俠作品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趙淑俠共做過六次手稿文物捐獻。《賽金花》手稿於1991年捐贈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塞納河畔》的手稿捐給大陸現代文學館,〔人類愛的典範──史懐哲〕偉人傳記〕捐台灣文學館,《春江》手稿捐瑞士蘇黎世大學東亞研究所,還給加州柏克萊大學,上海市圖書館,台灣世新大學文學資料庫等捐過文物。

寫作成就

趙淑俠以《我們的歌》一書成名。著有長短篇小說《落第》、《春江》、《賽納河畔》、《賽金花》、《西窗一夜雨》、《當我們年輕時》、《湖畔夢痕》。散文集《異鄉情懷》、《海內存知己》、《雪峰雲影》、《天涯長青》、《情困與解脫》、《文學女人的情關》等。德語譯本小說有《夢痕》、《翡翠戎指》、《我們的歌》。出版作品近四十種,其中長篇小說《賽金花》及《落第》並拍成電視連續劇。〔我們的歌〕出版後,受到海內外讀者熟烈迴響。曾應學人或留學生團體之邀,到英法德義奧,西斑牙,比利時,及美國紐約演講。德語作品出版後,獲德語國家文學界認同,曾應德、奧、瑞士等國文化團體之邀,到多個城市對西方讀者演講並參與文化活動。2009年最新作品:為長篇小說〔淒情納蘭〕及散文集〔忽成歐洲過客〕。2010年出版散文〔流離人生〕,及小說《賽金花》重印出版。2014年,《賽金花》在台灣第五度重印出版。[1]

作品

散文

  • 《紫楓園隨筆》,臺北道聲出版社,1979年11月
  • 《異鄉情懷》,臺北九歌出版社,1981年1月
  • 《海內存知己》,臺北九歌出版社,1981年10月
  • 《故土與家園》,臺北九歌出版社,1983年7月
  • 《翡翠色的夢》,臺北九歌出版社,1984年10月
  • 《雪峰雲影》,臺北道聲出版社,1986年1月
  • 《童年.生活.鄉愁》,臺北時代文藝出版社,1986年2月
  • 《文學女人的情關》(The love complex of sensitive women / 趙),臺北九歌出版社,1992年11月
  • 《情困與解脫》(Focus on passion),臺北健行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7月
  • 《天涯長青》,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7月
  • 《王博士的巴黎假期》,北京中國文聯書局,1994年9月
  • 《愛情的年齡》,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
  • 《忽成歐洲過客》,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9年

長篇小說

  • 《我們的歌》,臺北中央日報社,1980年6月;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7年
  • 《落第》,臺北道聲出版社,1982年10月
  • 《春江》,臺北論壇出版社,1984年12月
  • 《賽納河畔》,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6年4月
  • 《賽金花》,臺北九歌出版社,1990年1月;《賽金花:戲夢紅塵的傳奇女子》,臺北釀出版,2014年3月
  • 《淒情納蘭》,臺北釀出版,2013年1月

短篇小說集

  • 《西窗一夜雨》,臺北道聲出版社,1977年
  • 《當我們年輕時》,臺北道聲出版社,1978年
  • 《人的故事》(中短),臺北三聯書店,1986年10月
  • 《湖畔夢痕》,臺北道聲出版社,1986年3月
  • 《夢痕》,臺北葉氏出版社,1986年
  • 《翡翠戒指》(德譯本),瑞士安東尼出版社,1988年

合集

  • 《趙淑俠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88年12月

合著

  • 《美的感動》趙淑俠等著,臺北圓神出版,1988年12月

獲獎

1980年獲台灣中國文藝協會小說創作獎,1991年獲中山文藝小說創作獎。2008年獲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獎〕。[2]

評價

  • 文學女人是趙淑俠自創的名詞,指的是內心細緻敏銳,感情和幻想都特別豐富,格外多愁善感,刻意出塵拔俗,因沉浸於文學創作太深,以致把日常生活與小說情節融為一片,夢與現實真假不分的女性作家。多半是才華出眾的才女。
  • 其實文學女人的唯美追求,很可能就是源於〔充分的爆發力,想像力和創造力〕而產生的一種理想。她們當然需要一個具體的對象:《精神與心靈的門當戶對》。但因文學女人太脫離實際,常會把那戀愛對象太美化或在感情上要求太多,讓對方達不到也受不了。令她失望,很難幸福。一般寫文章的女作家並不都是〔文學女人〕。《文學女人的情關》還有兩篇配套的文章:《文學女人的婚姻》,《文學女人的困境》,當時引起文壇注意。[3]
  • 國際政治評論專欄作家俞力工評論,《文學女人的情關》佈置了些懸疑,但很精彩和引人深思。譬如海蒂到底最後見到法蘭克沒有?結局如何?這些答案都讓“過程”的重彩描繪給消滅了。更大的懸疑是,到底文學女人這種唯美的追求,需不需要一個具體或真實的對象?似乎,只要具有充分的爆發力,就能產生一定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於是乎,任何男人作為文學女人的愛慕對象,好像是件壓力很大的事。
  • 中德双语作家朱文輝(余心樂)評論,《文學女人的情關》下筆的角度很特別,是從趙淑俠親身體會及細膩觀察所作心得經驗淬煉出一個自創的名詞《文學女人》而切入,除了剖析甚麼是《文學女人現象》及其背後的心理因素之外,更兼而娓娓闡述人間世滾滾紅塵一般男女之所以會滋生愛恨情仇與恩怨的道理。說是一本戀愛與婚姻的迷津哲理指導也實不為過。若說華人世界中傳統的男女婚姻受到物質與名利這種門當戶對而又根深蒂固之觀念左右,則文學女人所追求的,何嘗不也是《精神與心靈的門當戶對》?!這個門當戶對的大檻跨不過去,問題與苦悶便就應聲而至。[4]
  • 近年德語國家的大學中文系研究生,頻頻以 〔趙淑俠及其作品〕做為博士論文的題目,瑞士蘇黎世大學有趙淑俠館藏資料。研究學者們認為趙淑俠的文風自成一格。在1999年陳賢茂教授主編的《海外華文文學史》中,曾分析趙淑俠的作品:既不同於一般的〔留學生文藝〕,也不是〔無根的一代〕的〔浪子悲歌〕。陳賢茂的結論是:《我們的歌》的出現,標誌著舊的留學生文學的終結,也標誌著新的留學生文學的形成〕。

研究

  • 《趙淑俠作品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趙淑俠作品國際研討會組委會,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1996年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