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南京起義

南京之戰是一場發生在1911年11月8日-12月的戰役,由以中國同盟會革命軍當時為首對抗清庭軍隊,屬辛亥革命的一部份。

背景

随着武昌起义成功举行,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等省相继响应独立于清朝。1911年11月初,上海浙江江苏省等也纷纷宣布独立。然而江苏省省会南京却一直为清朝所控制,并派重兵驻守,对东南地区已独立的各省构成威胁。为减轻武汉方面压力,巩固东南地区的革命成果,革命党人决定联合进攻南京[1]

经过

1911年11月24日晚,右路淞军和一个营的浙江军,乘兵舰逼近了位于南京城北的乌龙山脚下,并在内外联合下,革命军很快就占领了炮台。11月25日,江浙联军向南京发起总进攻。天保城驻扎了清军江防兵一营,八旗兵4000人,炮10余门,机枪4挺,天保城城堡地势陡峭,革命军损失惨重。在粤军占领乌龙山后,随即与浙军合力攻幕府山炮台,29日两军联合攻下幕府山炮台。之后粤、浙两军又与镇军围攻天保城,清军巡防营首领王有宏被浙军击毙。12月1日,革命军攻下天保城,同时苏军也占领雨花台[2][3]

在南京重要据点全部被江浙联军攻克后,江浙联军给守城清军发去招降书,但遭到清军首领张勋拒绝。随后联军用大炮轰击清军嘹望台太平门和张勋的指挥部所 北极阁。两江总督张人骏、江宁将军铁良劝张勋假意投降,之后趁机撤退。随后在交涉受降事宜的时候,趁革命军守备不足,张人骏、铁良逃到下关乘日本兵舰逃往上海,张勋则率2000人经下关、浦口向徐州逃窜而去。12月2日,巡防营统领张联升率领清军剩余的部队,打开城门表示投降,而江浙联军則进入南京城[4]

结果与影响

革命军攻占南京时,正值汉口、汉阳相继失守后的第六天。由于新的革命中心南京出现,革命力量在整体上又有所增强;之后革命党人以南京为基地,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都南京奠定基础[5]

参见

參考文獻

  1. 文公直编. . 民国史研究会. 1927: 59.
  2.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著. .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8.08: 1275. ISBN 978-7-5065-5675-0.
  3. 杨庆旺,哈铧主编. .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08: 604. ISBN 7-80053-075-2.
  4. 罗斌编著. . 北京:京华出版社. 2010.05: 25–26. ISBN 978-7-80724-857-6.
  5. 李英主编. .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5.01: 776–777. ISBN 7-80049-837-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