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性人格障礙

迴避性人格障礙(英語: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簡稱AvPD或APD),或译畏避型人格障碍逃避型人格障碍畏惧型人格违常,屬於人格障礙的一種。

Anxious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症状avoidance coping[*]
类型人格障礙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精神病学心理学
ICD-10F60.6
ICD-9-CM301.82
MedlinePlus000940
eMedicineped/189
MeSHD010554

癥狀

因為害怕在別人面前丟臉,此類患者經常選擇可獨立完成工作的職業,以降低與人社交的機會。有些患者會幻想與他人擁有完美、被愛和被別人接受的關係,不過因他們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這些關係,所以並不主動去追求。他們只有在確信不會被拒絕的情況下才願意與人建立關係,並只關注自己的缺點,經常貶低自我。

ICD‐10指出APD的特征包括[1]

  1. 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
  2. 相信自己在社交上笨拙,没有吸引力或不如别人
  3. 在社交场合过分担心会被人指责或拒绝
  4. 除非肯定受人欢迎否则不肯与他人打交道
  5. 出于维护躯体安全感的需要,在生活风格上有许多限制
  6. 由于担心批评、指责或拒绝,回避那些与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职业活动。

诊断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1]

  1. 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 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 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 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 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 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 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病因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自卑感被心理学家认为起源于人在幼年期的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感、痛苦感,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2]

据精神分析,主要表现是不愿意与人接触,事实上,并不是由于自卑,一部分甚至非常自信,然而仍然会出现接触障碍,根本原因是,在自我形成以前,受到监护人或者亲近的人的精神或者躯体伤害,然而这种伤害虽然通常来源于孩子的父母或者教师以及一小部分是来自于同学和朋友,但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家庭阶层和经济状态或者其父母孩童时期的缺乏关爱导致的意识形态遗传。这部分人试图自己搞定大部分的事情,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潜意识里避免使自己受到儿时类似的痛苦经历。然而一部分人成年后同样会出现接触恐惧类似症状,成因可能是与异性性接触时受到挫折。

治療

治療方面,通常使用社交技能訓練、認知療法,以及逐渐增加社會接觸的曝露療法,参与社會實踐及提高其技能的團體治療療法。有時,也使用如藥物治療等各種技術。

鉴于回避性人格障碍患者在不信任医师的情况下往往会逃避治疗过程,治疗的关键之处在于获取并保持患者的信任。无论个人治疗还是团体疗法,其主要目的都是促使他们开始挑战自己内心过度的负面自我评价。

此型人格障碍在患者的努力和治疗手段的帮助下,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參考

  1. . [2014-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2).
  2. 回避型人格障碍心理护理.医学教育网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