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飛聲

達飛聲英語:James Wheeler Davidson,1872年6月14日-1933年7月18日),又譯禮密臣大衛孫德衛生[1]探險者、記者、作家、美國外交官、商人及慈善家。他以著有《臺灣的過去與現在》(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History, People, Resources and commercial Prospects)(1903),以及大力推廣國際扶輪的國際化發展為人所知。

James W. Davidson
出生(1872-06-14)1872年6月14日
 美國明尼蘇達州奧斯丁
逝世1933年7月18日(1933歲-07歲-18)(61歲)
 加拿大亞伯達省卡爾加里
国籍 美國 加拿大
职业記者、外交官、商人
知名于《臺灣的過去與現在》
國際扶輪
头衔美國駐淡水領事
头衔时期(1898–1904)
配偶Lillian Dow Davidson

生平簡介

甲午戰爭發生後,達飛聲決定前往臺灣探訪。1895年,他以戰地記者身份前往臺灣,先在臺北城內申請採訪許可,並獲臺灣巡撫唐景崧接見。不久,他成為少數目睹臺灣民主國成立典禮的外國人士之一。隨後,他先跟隨臺灣民主國軍隊前往前線,並因該軍遭日軍攻擊陷入潰散暴亂,回到臺北城。稍後,他目睹了臺灣民主國首領的潛逃,與臺北城內失望士兵破壞並搬空公家物資的行徑。[1]

當臺北城內的漢人富商與平民面臨來自暴動士兵與搶匪的威脅時,人們開始期望日軍進城維護秩序;在眾人議論中,達飛聲與另兩位洋商自願前往日軍陣地傳遞訊息。此後,他開始隨日軍採訪,紀錄乙未戰爭的情況;但遭批評立場過於轉向日本(但他曾批評部分調至臺灣南部的軍隊及日籍苦力素質不佳)。[1] 當日軍全面控制臺灣後,他即在淡水開始經商貿易。1897年,他被美國總統格羅弗·克里夫蘭任命為美國在臺灣本島的領事代理[2];任職期間,他寫下了許多關於臺灣事務的專題著作。有感英文文獻中缺乏對臺灣本島歷史的完整論述,他耗費多年進行調查,參閱來自許多語言的資料,並在1903年發表《臺灣的過去與現在》(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History, People, Resources and commercial Prospects)(1903) 一書;該書在稍後成為研究臺灣歷史的重要文獻之一。[3]

1905年,他被美國總統狄奧多·羅斯福任命為美國駐上海總領事[3]

此外,達飛聲曾是卡尔加里的扶輪社社員;由於當時國際扶輪計畫向地中海地區、中東南亞澳大拉西亞推展扶輪社活動,擁有豐富外交經驗的達飛聲便成為最合適的人選。1914年起,他花了兩年半先後在澳洲紐西蘭土耳其希臘埃及耶路撒冷缅甸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臺北[1]建立了20多個扶輪社

他也是皇家地理學會會員之一。

參見

參考文獻

  1. . 2020-01-07 [2020-01-16] (中文(台灣)‎).
  2. 〈大衛孫〉,《臺灣歷史辭典》
  3. . 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達飛聲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